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观察176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情况,对中耳积液耳聋者行鼓室穿刺抽液处理。采用χ^2检验比较患者年龄、性别、鼻咽原发病灶大小、部位以及放疗前后有否分泌性中耳炎等因素与放疗后产生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为48.9%,而放疗后6个月内的发生率为51.2%。患者年龄(P=0.367)、性别(P=0.126)及鼻咽原发灶大小(P=0.147)等因素对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无显著影响,而放疗前有分泌性中耳炎和鼻咽肿瘤侵及侧壁与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长期存在显著相关,P值均为0.000。结论:放疗前有分泌性中耳炎、鼻咽肿瘤侵犯侧壁是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长期存在的危险因素。对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耳聋实行多次鼓室穿刺抽液和适当选择助听器是目前可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观察由香港维特健灵健康产品公司提供的“五色灵芝胶囊”对减轻患者放疗反应及提高免疫的作用。方法:将确诊鼻咽癌进行单纯放疗的72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  相似文献   
3.
内镜微波术治疗鼻咽癌鼻咽腔内复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内镜微波技术治疗鼻咽癌鼻咽腔内复发的疗效和实用价值。方法:在鼻咽内窥镜引导下,先将鼻咽局部肿瘤尽量摘除,再引入微波手术器,将微波针状辐射天线插入肿瘤组织四周,连同其周围部分正常组强进行凝固治疗。  相似文献   
4.
5.
摘 要:[目的] 分析905例鼻咽癌患者的远期生存情况及治疗失败模式并探讨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905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无转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 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Cox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118.6个月(1.6~152.4个月),5年及10年总生存率(OS)、无局部区域复发率(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77%、91%、86%、79%和67%、88%、85%、75%。211例(23.3%)患者治疗失败,出现远处转移、局部复发、区域复发的患者分别为126例、82例、14例。远处转移(13.9%)最常见,其次是鼻咽局部复发(9.1%),颈部淋巴结复发(1.5%)较少。多因素分析显示T、N分期是影响总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及无病生存的独立因素,年龄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早期鼻咽癌治疗效果良好,但局部晚期患者治疗效果较差,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初治鼻咽癌合并皮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放疗疗效、毒副作用及预后因素。[方法]86例鼻咽癌合并皮肌炎患者和单纯鼻咽癌患者(对照组)进行配对研究,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生存差异;Mann-WhinetyU检验比较两组急性及晚期放疗反应发生情况;Cox回归模型对合并皮肌炎组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合并皮肌炎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9%、70.2%、58.1%,对照组分别为96.4%、81.1%、6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4,P=0.263)。合并皮肌炎患者使用激素治疗无明显生存获益。合并皮肌炎组患者急性放疗反应较对照组严重(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TNM分期、T分期、N分期是影响鼻咽癌合并皮肌炎的预后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性别、TNM分期、化疗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鼻咽癌合并皮肌炎患者疗效与单纯鼻咽癌患者相近,但其放疗急性反应较重;性别、TNM分期、化疗是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莫浩元  张昌卿  冯凯涛  张锋  洪明晃  孙折玉 《癌症》2004,23(Z1):1551-1554
背景与目的: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一定关系.有关P53和PCNA与鼻咽癌临床分期、VCA/IgA、EA/IgA、放射敏感性和预后关系的文献报道不多.本研究检测鼻咽癌组织中P53和PCNA的表达强度,并探讨其与上述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80例单纯放疗的鼻咽癌组织中P53和PCNA的表达强度,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其与临床分期、VCA/IgA、EA/IgA、放疗剂量36Gy时鼻咽肿物和颈淋巴结的消退情况及随访5年生存率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80例单纯放疗鼻咽癌组织中P53阳性表达率92.5%,PCNA阳性表达率100%,PCNA表达强度与放疗中剂量达36Gy时鼻咽肿物和颈淋巴结的消退情况Mr和Pr有差异显著性(0.05>P>0.01),而P53则没有差异显著性(P>0.05);P53和PCNA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VCA/IgA、EA/IgA、以及三组生存期<3年、<5年、≥5年均无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P53和PCNA与鼻咽癌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PCNA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有关,而P53则与之无关;P53和PCNA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VCA/IgA、EA/IgA以及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UICC分期(1997)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鼻咽癌UICC(1997)分期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1992年8月至1993年12月,本院621例经鼻咽活检证实,治疗前均行CT或MR检查的MO鼻咽癌患者,根据UICC(1997)分期,对621例病人重新分期。放射治疗:NPDT:66-74Gy/33-37次,共7-8周;LNDT:60-70Gy/33-35次,共7-8.5周;颈部预防量:48-50Gy。结果:Ⅰ-Ⅳ期的病例分别为6.1%、43.5%、25.1%及25.3%。本组病例咽旁侵犯的发生率为74.1%,在460例咽旁侵犯的病例中,310例(67.4%)划分为T2。Ⅰ-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0%、53%及37%;Ⅰ-Ⅳ期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69%、51%及36%。T1-4的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3%、84%、71%及58%;N1-4的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0%、81%、62%及51%。结论:UICC(1997)分期能较好的预测鼻咽癌预后,然而,病例分布不合理,Ⅱ期病人占总病例的43.5%。建立下一版UICC鼻咽癌分期进行咽旁侵犯程度的划分。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鼻咽癌放疗过程中血清VEGF水平的动态变化,为放射治疗联合靶向VEGF治疗鼻咽癌提供理论依据,对33例鼻咽癌初治患者在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每周抽血检测血清中VEGF一次,采用ELISA酶连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VEGF浓度.鼻咽癌患者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的血清VEGF值分别为(308.63±203.04)、(483.36±245.11)和(381.41±249.95)ng/L.放疗前VEGF浓度与放疗中、放疗后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8,而放疗中与放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9;放疗期间血清VEGF最高值以放疗第3~5周为主,占血清VEGF最高值周数的63.7%.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血清VEG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放射治疗联合靶向VEGF治疗鼻咽癌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与诱导化疗+放疗在T3~4N0~1M0和T1~4N2~3M0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2002-2005年间收治的92分期为Ⅲ、Ⅳa期的40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组和诱导化疗+放疗组,其中对T3~4N0~1M0(197例)和T1~4N2~3M0(203例)期分别进行亚组分析.放疗采用常规分割方案,化疗采用氟尿嘧啶脱氧核苷+卡铂.结果 中位随访3.9年,随访率96.2%.T3~4N0~1M0期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组(104例)和诱导化疗+放疗组(93例)的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4.0%和85.9%(χ2=0.08,P=0.780)、77.0%和72.0%(χ2=0.44,P=0.510)、89.5%和92.3%(χ2=0.65,P=0.420)、84.9%和77.0%(χ2=1.59,P=0.210);T1~4 N2~3 M0期(97例和106例)的分别为67.4%和82.2%(χ2=3.48,P=0.060)、61.5%和68.0%(χ2=1.86,P=0.170)、86.2%和87.0%(χ2=0.57,P=0.450)、66.2%和75.6%(χ2=2.07,P=0.150).急性毒副反应只有白细胞减少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比诱导化疗+放疗严重,其余相似.结论 采用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方案未能较诱导化疗+放疗进一步提高T3~4N0~1M0、T1~4N2~3M0期鼻咽癌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