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欣力康颗粒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140例中医辨证属正虚邪实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5例及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每日口服欣力康颗粒,1次6 g,1日3次,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养血饮口服液,1次10 ml,1日3次,服用30天。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月后临床症状评分、外周血象变化、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症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与48.57%(P0.01)。观察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在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少华、食欲不振、癌性疼痛等方面有显著地改善(P0.01、P0.025)。在提高血红蛋白、白细胞、粒细胞等方面,观察组治疗后显著的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1)。在提高免疫指标及总体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后明显的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1)。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有周围血液不良反应及肝肾损害的现象。结论:欣力康颗粒能显著提高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疗效,减轻临床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和保护外周血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K1)具有调控细胞迁移的重要作用,丝/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参与其调控过程.本研究旨在探讨SK1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与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以不同浓度12-豆蔻酸-13-乙酸佛波醇(phorbol 12-myristate-13-acetate,PMA)干预SW480细胞,观察细胞SK1、p-AKT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情况.采用Ttranswell法观察PMA和AKT抑制剂对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CCK8实验显示,25、50、100 nmol/L PMA刺激的SW480细胞培养液吸光度(A)值分别为0.780±0.030、0.844±0.057和0.998±0.045,与空白对照组(A值0.631±0.051)比较均明显增加,F=93.48,P<0.001;PMA可诱导细胞内SK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100 nmol/L PMA增强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分别为169.8±10.82和89.6±8.44),较对照组(分别为63.6±8.67和39.6±6.12)明显增加,而AKT抑制剂AKTi1/2可减少PMA诱导的迁移和侵袭SW480细胞数量(分别为91.8±9.36和57.2±8.98);PMA增强SW480细胞SK1表达同时促进AKT蛋白磷酸化水平,而AKTi1/2可拮抗PMA的作用.结论 SK1可促进SW48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与上调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新基因pp4519在肺癌细胞系、人肺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差异及其初步生物学功能.方法合成肿瘤相关新基因pp4519特异性多肽,免疫家兔制备兔源性多克隆抗体;从体外细胞集落形成试验,生长曲线,裸鼠体内成瘤试验,半定量RT-PCR,蛋白印迹,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组化检测pp4519基因的表达差异,以及转染肺癌细胞系的细胞凋亡检测等方法研究pp4519基因对体内外细胞生长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结果 SPC-A1肺癌细胞系的体外集落形成试验表明,pp4519基因转染组集落形成数明显少于空载体组(P<0.05);转染pp4519基因的肺癌细胞系的裸鼠体内成瘤试验结果表明该基因对SPC-A1细胞系的成瘤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瞬时转染细胞的流式细胞凋亡检测结果表明该基因具有促进SPC-A1细胞凋亡的作用;半定量RT-PCR,蛋白印迹检测结果表明肺癌及癌旁组织中pp4519 RNA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但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P4519在人肺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略高于肺癌.结论 pp4519是一个具有抑制肺癌细胞生长功能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光辉霉素A(mithramy-tin A,MIT)对人肝癌细胞Huh-7的作用.方法:CCK-8法观察MIT对Huh-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Real time-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lT作用后Huh-7细胞中Spl、VEGF和c-Met表达情况.结果:MIT作用Huh-7细胞48 h时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相关.5×10-4μmol/L时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2.9%,5μmol/L时达92.4%.随时间延长抑制率逐渐增高.作用24 h时抑制率为6.15%,60 h达72.65%.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0.12 nmol/L.与对照组Spl mRNA表达量(1.459 9±0.269 6)相比,其表达量与浓度有关,500 nmol/L时其表达量(0.274 3±0.104 3)下降约为81.21%,P=0.002 7.且其表达量与时间有关,与表达量(1.459 856±0.269 603)相比,加药72 h时其表达量(0.430 778±0.125 143)明显下降,P=0.003 4.VEGF和c-Met的mRNA表达量变化有一个相同的趋势,随浓度和时间增加表达逐渐下调.MIT对Spl、VEGF和c-Met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MIT对Huh-7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MIT能抑制人肝癌Huh-7细胞Spl及其下游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richostatin-A(TSA)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显微镜下观察TSA作用24、48 h后,小鼠NIH3T3成纤维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FCM)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Rb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降解片段的表达.结果 TSA作用后的NIH3T3细胞,生长变得缓慢,但细胞尚保持生长的活性.MCF-7细胞24、48 h的凋亡率分别为(36.4±1.5)%、(67.0±2.8)%,以48 h最明显.TSA作用24、48、72 h后,两种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磷酸化Rb蛋白水平下降,MCF-7细胞中PARP发生明显的降解,48 h后降解明显,72 h达到最大程度.结论 TSA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改变肿瘤细胞校染色质的空间结构,以及阻滞细胞周期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苦参凝胶对兔阴道黏膜的刺激反应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8只雌性新西兰兔根据体质量水平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基质组。高剂量组予苦参凝胶2次/d,低剂量组予苦参凝胶1次/d,基质组予苦参凝胶基质1次/d,均连续阴道给药7 d,1 ml/次。观察各组动物的生存情况及生理生化指标与阴道黏膜刺激反应。结果:各组动物未见死亡,临床观察及大体解剖肉眼观察均未发现任何异常;苦参凝胶各剂量组动物的体质量、摄食量、血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等与同期基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苦参凝胶对新西兰兔阴道黏膜无明显刺激反应。结论:苦参凝胶对新西兰兔阴道无明显刺激性,且无明显的生理生化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9.
罗金红  周俊  林昀  李琦  林根来  高勇 《肿瘤》2011,31(12):1093-1098
目的:评价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接受紫杉醇脂质体(每周135mg/m2)联合奈达铂(每周80mg/m2)治疗,21d为1个化疗周期。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2个周期的化疗,每2个周期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随访生存情况,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有41例可评价近期疗效,其中完全缓解1例(2.4%),部分缓解16例(38.1%),稳定14例(33.3%),疾病进展10例(23.8%),总有效率为40.5%(17/42)。18例初治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5.6%,24例复治患者的总有效率为29.2%。1年总生存率为42.6%,中位无进展时间为6.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3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不良反应,7例患者发生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4例患者发生3度血小板减少。3~4度呕吐发生率为7.3%(3/41),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病例。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值得在临床上对此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周翡  罗金红  李琦  李宁  杨丽娟  王理伟 《肿瘤》2007,27(4):290-293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Ⅲ(nitric oxide synthaseⅢ,NOSⅢ)与血管生成表型、转录因子Sp1表达的关系,以及它对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86个胃癌病例组织样本,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NOSⅢ、Sp1以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表达水平。结果:在原发肿瘤及转移淋巴结中,NOSⅢ的表达远远高于其在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在原发肿瘤中,NOSⅢ表达与Sp1(P=0.001)表达及MVD(P=0.001)的状态高度相关。与Sp1表达阴性的患者相比,Sp1表达强阳性的患者高度表达NOSⅢ和MVD。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NOSⅢ、Sp1及MVD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较差。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NOSⅢ、Sp1高表达以及分期较晚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NOSⅢ在胃癌的血管生成及浸润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