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慢性胃溃疡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4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14例,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显效8例,总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溃疡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iRNA在服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CML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初诊敏感患者和病情进展患者的骨髓标本共35例。制备骨髓单个核细胞并提取总RNA,利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RNA提取液的浓度和纯度,最后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microRNA-21、microRNA-10a、microRNA-31、microRNA-34a、microRNA-155在敏感组和进展组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后进展组白血病细胞中microRNA-21(miR-21)的表达明显高于敏感组,miR-10a、miR-31、miR-34a、miR-155在两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1的高表达可能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后病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大颗粒淋巴细胞(LGL)占外周血有核细胞的10%~15%,其中T淋巴细胞占85%,自然杀伤细胞(NK)占15%.而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1985年首次被描述,是一种涉及血液、骨髓、脾脏的克隆性疾病[1].1993年Lubomir Sokolet根据其免疫表型将其分为T、NK细胞型[2].尽管大颗粒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T-LGLL)有粒细胞缺乏及贫血等症状,但无临床特异性,且疾病发展较慢,呈潜隐过程,常致漏诊和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以初诊时误诊为粒细胞缺乏症的大颗粒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xin1和Axin2基因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3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15例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Axin1和Axin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Axin1在初诊组、缓解组和未缓解组中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初诊组与缓解组、初诊组与未缓解组的表达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初诊时Axin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Axin2 在缓解组中的表达量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未缓解组比缓解组初诊时Axin2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初诊组与对照组、初诊组与未缓解组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xin1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诊断相关,Axin2则可以作为急性白血病的一个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娄典  刘利  秦炜炜 《中国肿瘤临床》2022,49(15):775-780
  目的  探讨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方案在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方案治疗的27例老年初治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完全缓解/完全缓解伴血液学不完全恢复(complete remission/complete remission with incomplete hematological recovery,CR/CRi)率、总体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及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转阴率,分析影响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因素,并评估该方案的安全性。  结果  27例患者的中位疗程数为3(1~9)个,CR/CRi率为51.9%(14/27),ORR为63.0%(17/27),其中44.4%的患者在1个疗程后即达到CR/CRi。14例CR/CRi患者中的9例(64.3%)在1~2个疗程治疗后MRD转阴。年龄≥70岁(P=0.035)、初诊血红蛋白≥80 g/L(P=0.028)、合并ASXL1突变(P=0.015)及未合并TP53突变(P=0.039)的患者可获得更好的治疗反应。中位随访10.8(0.9~29.6)个月,中位OS时间未达到,1年OS率为5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0%(P=0.015)、合并TP53突变(P<0.001)、未达到CR/CRi状态(P<0.001)是影响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且多因素分析显示,上述危险因素均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所有患者均发生Ⅲ~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第1个疗程。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肺部感染,患者基本可以耐受,仅1例患者因合并严重肺部感染于早期死亡。  结论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方案治疗老年初治AML患者安全有效。患者年龄、初诊血红蛋白、ASXL1突变及TP53突变是患者疗效的预测因素,初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TP53突变及是否达CR/CRi状态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198名健康供者每天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10)μg/kg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第5天开始采集。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行单个核细胞(MNC)计数,流式细胞术(FCM)行CD+34 细胞计数。分析供者性别、身高、年龄、采集当天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对动员采集效果的影响。结果 所有供者均成功动员采集,采集当天的MNC计数平均为(4.19±1.96)×108/kg,CD+34 细胞计数平均为(2.98±1.40)×106/kg;MNC和CD+34细胞计数与供者性别、身高、年龄无关;采集当天外周血WBC计数与MNC、CD+34 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9201,P=0.0035;r=0.8420,P=0.0149);采集当天外周血WBC计数≥20.0×109/L的供者比<20.0×109/L的供者采集效果更显著(F=4.688,P=0.0013;F=4.622,P=0.0006)。结论 rhG-CSF动员的健康供者采集当天外周血WBC计数是一项预测CD+34细胞采集数量的简单、可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汉坦病毒(Hantavirus, HV)单链抗体/鱼精蛋白片段融合蛋白1A8 ScFv/Cκ/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蛋白经表达后纯化并进行1A8 ScFv/Cκ/P融合蛋白的功能活性鉴定.方法:采用PCR的方法,扩增单链抗体基因1A8 ScFv和1A8 ScFv/Cκ,将鱼精蛋白片段的编码序列设计入扩增引物,获得HV单链抗体/鱼精蛋白片段的融合蛋白基因1A8 ScFv/Cκ/P. 将获得的重组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 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用Ni-NTA螯合层析介质进行纯化. 采用ELISA方法分析1A8 ScFv/Cκ/P融合蛋白与HV抗原的结合活性,凝胶迁移阻滞实验检测1A8 ScFv/Cκ/P融合蛋白与质粒DNA的结合活性. 结果:成功构建了HV 1A8 scFv/Cκ/P融合蛋白基因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 通过功能活性测定,纯化的1A8 scFv/Cκ/P融合蛋白既保持了与HV抗原的结合能力,同时又具有与核酸的结合活性. 结论:构建和表达的HV 1A8 scFv/Cκ/P融合蛋白具有HV抗原结合活性和DNA结合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SC方案治疗复发难治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01月01日至2021年01月01日我科收治的ENKTCL采用信迪利单抗、西达苯胺联合培门冬酶(PSC)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共收集到13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复发难治ENKTCL患者,男女比例为5.5∶1,男性多见。中位发病年龄51岁(11~74岁)。复发ENKTCL 8例(61.54%),难治ENKTCL 5例(38.46%),13例R/R NKTCL中9例(69.23%)为结外累及。13例复发难治ENKTCL患者中,2周期CR为7例(53.85%),PR 3例(23.08%),ORR 10例(76.92%),其中1例患者CR后再次治疗2周期疾病进展家属放弃治疗死亡。随访至2021年1月31日中位OS为未达到, 中位无进展生存(PFS)4个月。 13例复发难治ENKTCL,采用PSC方案治疗后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肝功能损伤、低蛋白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甲状腺功能减低及血液学毒性等。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PSC方案治疗复发难治ENKTCL疗效确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黛力新联合匹维溴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将78例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黛力新联合匹维溴胺治疗,对照组单用匹维溴胺治疗,两组均治疗2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9.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匹维溴胺明显改善了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症状,同时还改善了患者的精神症状,疗效巩固,复发率低,耐受性好,是一种值得信赖的治疗途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BL教学法与血液病实验室诊断相结合在血液病教学中效果。方法 选择空军军医大学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98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50人,采用CBL教学法与血液病实验室诊断相结合进行教学,对照组48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和理论考核成绩两种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中90%以上对血液病学感兴趣,并认为CBL与血液科实验室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们团队协作能力,并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期末考核成绩对比显示,采用CBL与血液科实验室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较传统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理论考核成绩。结论 CBL教学法与血液病实验室诊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医学生血液病学学习效果和成绩,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