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瘤体注射卡铂血药浓度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曾选择进展期胃癌为对象,把卡铂(carbo-platin)直接注入瘤体内,取得较好疗效[1]。在此基础上,我们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进一步研究卡铂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的相关性,为局部应用化疗药物提供实验依据。1.病例选择:19...  相似文献   
2.
IL-18基因修饰的DC肿瘤融合瘤苗的抗肿瘤效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 1 8(Interleukin1 8,IL 1 8)修饰的小鼠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DC)与Hep a1 6肝癌细胞融合后的瘤苗 (IL1 8 DC Hepa)体内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以及对荷瘤小鼠的治疗效果 .方法 :应用T细胞与NK体内删除实验、4h51 Cr释放杀伤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方法 ,观察瘤苗对荷瘤小鼠免疫治疗作用及保护性免疫反应作用机制 .结果 :IL1 8 DC Hepa瘤苗组免疫治疗作用明显优于未转染IL 1 8的融合瘤苗组 (DC Hepa)和LacZ转染对照组 (LacZ DC Hepa) (P <0 .0 5 ) ,阻断CD4 + 、CD8+ T细胞都导致瘤苗免疫治疗作用明显降低 ,阻断NK细胞对抗肿瘤免疫应答具有一定影响 ,表明IL1 8 DC Hepa瘤苗的免疫治疗作用有赖于CD4 + 和CD8+ T细胞及NK细胞 .IL1 8 DC Hepa瘤苗体内诱导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明显高于DC Hepa和LacZ DC Hepa组 (P <0 .0 0 1 ) ,诱导脾淋巴细胞产生IL 2和IFN γ的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DC Hepa和IL1 8 DC (P <0 .0 0 1 ) ,但各组瘤苗诱导脾淋巴细胞产生IL 4和IL 1 0能力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表明IL 1 8主要是通过诱导IL 2和IFN γ等Th1型细胞因子来增强DC融合瘤苗的抗肿瘤效应 .结论 :IL1 8 DC Hepa瘤苗进行体内免疫保护和治疗 ,能诱导出显著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为DC介  相似文献   
3.
由黑木耳引起的日光性皮炎较罕见。我们于1986年下半年遇到7例,皆因进食东北柞木上生长的鲜木耳,经日晒而发病,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均为车站搬运工或其家属。男5例,女2例。年龄18~50岁。季节:7月份2例,8月份1例,9月份3例,11月份1例。均为食用较多鲜黑木耳,次日在烈日下劳动时发病。症状与体征:初发于颜面、指端、拇指背部,有蚁行感,继之出现烧灼样、针  相似文献   
4.
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体外大量扩增方法。方法应用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白细胞介素-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细胞,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学变化,’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FACS检测细胞表面分了,ELISA检测细胞因子。结果体外诱导培养8天后可获得大量形态学典型的DC,具有强烈的激活同种异体或自体T细胞增殖反应能力。FACS检测表明,扩增的DC表达IaK^b、CDllc、CD80、CD86、ICAM-1分子。DC接受LPS刺激后,可以促使DC成熟,分泌IL-12(p70)、IL-6、TNF-a和IL-1β水平增强。结论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可生成大量功能成熟的DC,为进一步开展DC基础和临床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微波凝固治疗吻合口狭窄疗效探讨胡建功秦庆亮卜令秀邵先玉刘明童瑞田(附属医院271000)我院自1993年5月至1994年12月,应用内镜微波凝固方法治疗11例贲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11例全部...  相似文献   
6.
董昭  秦庆亮  董宇超  李强  高勇  李琦 《肿瘤》2011,31(6):546-548
目的:探讨高剂量率腔内放疗联合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伴有肿瘤性气管阻塞的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方法:应用高剂量率192Ir后装机对27例无法行根治性外科切除的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行气管内放疗,同时对部分患者行气管支架置入术。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放疗的单次剂量为600~800cGy,2次/周,总剂量为3000~4000cGy。评价近期疗效和生存情况。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气管阻塞症状完全缓解率为81.5%,部分缓解率为18.5%。随访3年,7例患者复发。患者的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为分别81.48%、55.56%和22.22%。结论:高剂量率腔内放疗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显示出良好的近期疗效,患者能够耐受,且无明显的放射性损伤。今后尚需对远期疗效作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60Co放疗恶性黑色素瘤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黑色素瘤多发于皮肤 ,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 ,以往多用手术切除 ,近来由于放疗技术不断改进 ,临床经验的积累 ,该病采用放疗同样也能取得最好的效果。现将我们收治的经 6 0Co放疗 6例病人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见表 1。表 1  6例临床资料表病例性别年龄病变情况病理治疗随诊结果例 1女 2 4岁腹壁黑痣 2 0年增大伴痒感 2个月局部广泛切除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恶性黑色素瘤(交界痣恶变 )大分割放疗DT70 0cgy× 6次 2 1天 5年仍存活 例 2女 73岁左足跟部小结节隆起两个月 ,痒伴疼痛。局部切除后复发。区域淋巴结无转移恶性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8.
腺病毒介导的AFP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的体外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AFP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瘤苗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将携带小鼠AFP全长cDNA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AFP转染BMDC,构建AFPDC肝癌瘤苗,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确证AFPDC转染的有效性,FACS检测表面分子和内吞功能,3HTdR掺入法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51Cr 释放法检测CTL活性。结果: AFP基因转染12 h后DC及其培养上清中可检到AFP的表达,表明腺病毒介导的AFP基因转染的有效性。AFPDC与BMDC比较B7分子明显上调,MHC分子也有轻度升高,内吞功能降低(P<0.05)。AFPDC激发同基因型小鼠T细胞增殖功能均明显高于DC对照组和LacZDC组(P<0.05)。AFPDC体外诱导CTL对Hepa16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特异性。结论: 肝癌相关基因AFP可作为抗肝癌基因治疗的切入点,该研究为肝癌树突状细胞体内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疗不同给药途径的抗癌作用,为局部应用卡铂化疗提供依据。方法用S-180实体瘤小鼠模型研究比较静脉和瘤体注射卡铂60mg/kg的药代动力学。于注药后30分钟、90分钟、240分钟分别取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铂浓度。结果局部瘤体给药组血浓度是15.03μg/ml、17.06μg/ml、14.03μg/ml。静脉注射组分别是48.45μg/ml、39.31μg/ml、34.85μg/ml。局部注射组抑瘤率明显高于静脉注射组(P<0.05)。结论实验证明,局部化疗能提高瘤体内药物浓度,提高杀瘤细胞作用,降低了循环药物浓度,从而减轻全身毒副作用。因此,局部化疗对治疗恶性肿瘤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肠病性肢端皮炎(Acrodematitis Enteropqthica,AE)是一种由锌缺乏引起的婴幼儿少见病。在肛口周围及四肢有独特性皮损,常伴有经久不愈的腹泻、营养不良、贫血、脱发等。多因肠道对锌吸收不善或食物中锌含量不足而引起。现将我们所遇二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