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云南省泸西县啮齿动物携带恙虫病东方体、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的状况,了解该类病原体在当地自然界中的保存状况和基因特征。方法 用鼠笼和鼠夹在云南省泸西县捕鼠,将捕获的动物种类鉴定后解剖取脾脏,活鼠取血。采用巢式PCR扩增脾脏的恙虫病东方体groEL基因,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的16S rRNA基因特异片段;测定PCR扩增阳性产物的DNA序列,对获得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IFA法检测鼠血清中恙虫病东方体IgG抗体。结果 在泸西县共捕获啮齿动物10种225只。其中黄胸鼠36.89%(83/225)、大绒鼠35.11%(79/225)和中华姬鼠13.78%(31/225)为优势鼠种。获得鼠血清85份。鼠脾脏中检测到5株东方体groEL基因阳性标本,带毒鼠种为黄胸鼠2.41%(2/83)和大绒鼠3.80%(3/79)。同源性比较显示,这5株东方体的相似性在99.02%~100%之间,他们分别与GenBank中已知立克次体序列的相似性在98.75%~100%。系统发生树显示,5株OT与来自日本、泰国和中国安徽的菌株位于同一分支。3份16S rRNA阳性标本,其中1份埃立克体阳性,来源于大绒鼠;1份沃尔巴克氏体和1份巴尔通体阳性均来源于黄胸鼠。无形体均为阴性。埃立克体株序列比对显示与来自美国、中国和巴西的埃立克体基因同源性为98.0%~100%,并与分离自美国野外工作者皮肤的伊文氏埃立克体在同一分支。鼠血清恙虫病IgG抗体阳性7份,阳性率8.24%(7/85)。结论 该地区存在以黄胸鼠和大绒鼠为主要宿主的恙虫病自然疫源地。埃立克体、巴尔通体和沃尔巴克氏体在啮齿动物中也存在感染,需注意防控。  相似文献   
2.
3.
4.
91例术后局部复发转移食管癌放疗疗效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放疗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行放疗的91例患者资料,术后复发时间为1~35个月,中位数为11.1个月.吻合口复发4例,纵隔淋巴结转移+吻合口复发6例;腹腔淋巴结转移4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0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4例,锁骨上区+纵隔淋巴结转移23例.常规放疗56例,三维适形放疗35例,剂量50~70 Gy.68例联合化疗1~4个周期.结果 随访率为9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2%、20%和14%.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复发时间、术后临床分期、放疗剂量、近期疗效、术后T分期、术后N分期与预后相关(P=0.001、0.000、0.001、0.000、0.028、0.003).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复发时间、术后临床分期、放疗剂量、近期疗效是独立预后因素(P=0.014、0.006、0.009、0.000).结论 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患者放疗可以延长部分患者生存时间,术后复发时间长、术后分期早、放疗后近期疗效好、放疗总剂量≥60 Gy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贺金峰  杨蛟  李龙 《新疆医学》2012,42(12):135-137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腹泻的最主要病原,在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住院的腹泻患儿中有20-50%是轮状病毒肠炎患者,每年导致44万儿童死亡。有文献报道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率达9-50%。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具有不同于婴幼儿感染的特点,主要是医院获得性感染且可在婴儿室中呈现暴发流行难以控制,同一病毒株的感染可持续数年,并且已经有人推测感染新生儿的轮状病毒株可能成为当地社区内随后蔓延的新的病毒株的来源,可见新生儿轮状病毒危害较大。目前对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的报道较多,但对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母婴传播的报道较少,为进一步探讨产妇RV感染与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云南省鼠类携带汉坦病毒情况及其分子特征。方法在居民区和野外捕鼠,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鼠肺中汉坦病毒抗原,阳性鼠肺用RT-PCR法扩增汉坦病毒汉滩型和汉城型的S基因片段,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2006年9-10月在云南省泸西县共捕获鼠类4属6种267只,其中居民区146只,优势鼠种为黄胸鼠;野外121只,优势种为大绒鼠。居民区鼠类汉坦病毒带病毒率为0.85%(1/117),阳性鼠为黄胸鼠;野外鼠类汉坦病毒带病毒率为6.67%(6/90),阳性鼠为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对7份阳性鼠肺作RT-PCR扩增,结果从来自大绒鼠的LX378标本中检测到汉滩型病毒S片段核酸,其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Tula汉坦病毒Koziky/5276Ma/94株(AJ223601)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81%、89.8%,而与汉滩型76-118株、汉城型L99株的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3.9%(80.9%)、74.4%(77.9%)。结论首次从我国大绒鼠中检测到类似Tula样汉坦病毒的核酸序列,有关该类汉坦病毒在云南的分布、宿主动物和致病性以及全基因序列特征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放疗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行放疗的91例患者资料,术后复发时间为1~35个月,中位数为11.1个月.吻合口复发4例,纵隔淋巴结转移+吻合口复发6例;腹腔淋巴结转移4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0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4例,锁骨上区+纵隔淋巴结转移23例.常规放疗56例,三维适形放疗35例,剂量50~70 Gy.68例联合化疗1~4个周期.结果 随访率为9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2%、20%和14%.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复发时间、术后临床分期、放疗剂量、近期疗效、术后T分期、术后N分期与预后相关(P=0.001、0.000、0.001、0.000、0.028、0.003).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复发时间、术后临床分期、放疗剂量、近期疗效是独立预后因素(P=0.014、0.006、0.009、0.000).结论 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患者放疗可以延长部分患者生存时间,术后复发时间长、术后分期早、放疗后近期疗效好、放疗总剂量≥60 Gy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新生儿换血前后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评价换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进行换血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及换血前后血常规、血生化的结果,对换血前后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换血治疗后,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3.5%,间接胆红素换出率为49.3%。换血后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Bilirubin/Albumin,B/A)较换血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换血疗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效果肯定,能有效换出血中大量胆红素,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风险。同时,因为换血疗法对血液内环境的变化有影响,换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应严格控制换血指征,换血后需严密监测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91例术后局部复发转移食管癌放疗疗效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放疗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行放疗的91例患者资料,术后复发时间为1~35个月,中位数为11.1个月.吻合口复发4例,纵隔淋巴结转移+吻合口复发6例;腹腔淋巴结转移4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0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4例,锁骨上区+纵隔淋巴结转移23例.常规放疗56例,三维适形放疗35例,剂量50~70 Gy.68例联合化疗1~4个周期.结果 随访率为9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2%、20%和14%.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复发时间、术后临床分期、放疗剂量、近期疗效、术后T分期、术后N分期与预后相关(P=0.001、0.000、0.001、0.000、0.028、0.003).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复发时间、术后临床分期、放疗剂量、近期疗效是独立预后因素(P=0.014、0.006、0.009、0.000).结论 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患者放疗可以延长部分患者生存时间,术后复发时间长、术后分期早、放疗后近期疗效好、放疗总剂量≥60 Gy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对收治的34例气管支气管患者,通过小儿冷光源支气管镜,在无麻醉或全身麻醉下取出异物。结果 除1例合并气胸,转胸外科全身麻醉手术取出外,其余全部在无麻醉下顺利取出。结论 术前精心准备,熟练的手术技巧,选择合适的钳具及麻醉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