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结局的影响证据尚不充分,本研究旨在探讨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北京大学援鄂国家医疗队于2020年1月29日至2020年3月10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收治的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标本检测COVID-19病毒核酸阳性以及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和/或冠心病为纳入标准,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9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存活患者81例,病死患者13例,平均年龄 66.7 岁。入院生命体征:与存活组患者相比,病死组患者基础心率较快(103.2次/min vs. 88.4次/min, P=0.004), 呼吸急促(29.0次/min vs. 20.0次/min, P<0.001)。血常规提示:病死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9.2×109/L vs. 3.8×109/L, P<0.001), 淋巴细胞计数较低(0.5×109/L vs. 1.1×109/L, P<0.001)。心肌损伤标记物提示:病死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MB,CK-MB;3.2 μg/L vs. 0.8 μg/L, P<0.001)、高敏肌钙蛋白Ⅰ (high 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Ⅰ,hs-cTNⅠ; 217.2 ng/L vs. 4.9 ng/L, P<0.00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 945.0 μg/L vs. 154.0 μg/L, P <0.001)较高。炎症因子提示:病死组患者铁蛋白(770.2 μg/L vs. 622.8 μg/L, P =0.050)、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 recepter,IL-2R;1 586.0 U/mL vs. 694.0 U/mL, P <0.00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82.3 ng/L vs. 13.0 ng/L, P <0.00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 9.8 ng/L vs. 5.0 ng/L, P <0.001)较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R=1.11, 95%CI =1.03~1.19, P =0.026)、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OR=0.85, 95% CI =0.72~0.99, P =0.041)、IL-10异常(>9.1 ng/L;OR=101.93, 95%CI =4.74~2190.71, P =0.003)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IL-10异常(>9.1 ng/L)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禾心素对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在急性血瘀模型大鼠上进行血液流变学试验,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阴性指数;观察小鼠耳廓微循环,分别记录用药前后耳廓微循环细动脉、细静脉的血管口径和毛细血管开放量(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法),计算用药前后的差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禾心素对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阴性指数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细动脉口径、细静脉口径及毛细血管开放量均有显著的提高作用。结论:禾心素可显著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具有降低血液“浓、粘、凝”的倾向;可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裸小鼠皮肤上松节油对双氯芬酸钠的渗透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以双氯芬酸钠为模型药物,研究松节油对药物的透皮吸收促透作用.方法采用氮酮、松节油对皮肤预处理的方法,通过离体裸小鼠皮肤渗透释药实验,不同时间取样,测定接受液中双氯芬酸钠的浓度,计算累积透过量、稳态流量、渗透系数和滞后时间等指标.结果松节油对双氯芬酸钠促透作用较氮酮弱,但其时滞较氮酮短(P<0.05).两种促透剂均减弱双氯芬酸钠的储库效应,其中松节油减弱程度没有氮酮大;两种促透剂对双氯芬酸钠的时滞均有延长,松节油延长更明显(P<0.05).结论松节油对双氯芬酸钠有一定的促透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结局的影响证据尚不充分,本研究旨在探讨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北京大学援鄂国家医疗队于2020年1月29日至2020年3月10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收治的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标本检测COVID-19病毒核酸阳性以及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和/或冠心病为纳入标准,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9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存活患者81例,病死患者13例,平均年龄 66.7 岁。入院生命体征:与存活组患者相比,病死组患者基础心率较快(103.2次/min vs. 88.4次/min, P=0.004), 呼吸急促(29.0次/min vs. 20.0次/min, P<0.001)。血常规提示:病死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9.2×109/L vs. 3.8×109/L, P<0.001), 淋巴细胞计数较低(0.5×109/L vs. 1.1×109/L, P<0.001)。心肌损伤标记物提示:病死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MB,CK-MB;3.2 μg/L vs. 0.8 μg/L, P<0.001)、高敏肌钙蛋白Ⅰ (high 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Ⅰ,hs-cTNⅠ; 217.2 ng/L vs. 4.9 ng/L, P<0.00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 945.0 μg/L vs. 154.0 μg/L, P <0.001)较高。炎症因子提示:病死组患者铁蛋白(770.2 μg/L vs. 622.8 μg/L, P =0.050)、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 recepter,IL-2R;1 586.0 U/mL vs. 694.0 U/mL, P <0.00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82.3 ng/L vs. 13.0 ng/L, P <0.00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 9.8 ng/L vs. 5.0 ng/L, P <0.001)较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R=1.11, 95%CI =1.03~1.19, P =0.026)、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OR=0.85, 95% CI =0.72~0.99, P =0.041)、IL-10异常(>9.1 ng/L;OR=101.93, 95%CI =4.74~2190.71, P =0.003)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IL-10异常(>9.1 ng/L)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旋覆代赭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对69例慢性胃炎患者使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1)临床疗效:本组总有效率为90%;(2)胃镜疗效:本组总有效率为75%;(3)病理疗效:本组总有效率为78%.(4)在15例萎缩性胃炎中有6例伴肠上皮化生,经治疗消失4例;肝胃不和21例,临床有效率为10%,胃镜有效率为85%,病理有效率为80%,P<0.05.结论 旋覆代赭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也是术后患的强烈愿望与要求,且PCA的效果得以肯定,有关术后PCA效果、药物选择、PCA副作用等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报道。本研究拟对不同配方、不同手术方式对前列腺除患PCA的效果、并发症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POLO样蛋白激酶1(PLK1)和P5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卵巢组织、19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和52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LK1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二者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PLK1和P53表达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PLK1和P53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38.5%和67.3%,显著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在卵巢上皮性癌中,PLK1和P53异常高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相关,临床分期越晚、组织分化越差的癌组织中PLK1和P53蛋白表达越高(P<0.05);PLK1蛋白的表达与P5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629,P=0.00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K1、P53、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PLK1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OR=2.288,P=0.025,95%CI:0.10550.050)。与其他患者相比,PLK1表达阳性同时P53表达阳性的卵巢癌患者,生存期最短(?2=17.246,P=0.037)。结论 PLK1和P53共同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PLK1可作为判断卵巢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9.
探讨足耻游离移植手拇指再造术的方法和疗效评价.方法:手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手拇指再造20例.结果:再造手拇指和皮瓣成活.成活率:100%.术后随访1年,按中华手外科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8指,良2指.优良率达90%以上.结论:采用足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手拇指再造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地西泮鼻腔吸收的主要影响因素、吸收动力学及促透剂薄荷醇对其吸收的影响。方法:建立家兔在体鼻腔循环吸收的动物模型,取样时间为0、5、10、15、30、45、60、75、90 min,计算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吸收半衰期(t1/2)及药物吸收率。研究在鼻腔灌流液体积、循环液流速和pH值一定的条件下,地西泮的质量浓度、吸收促进剂薄荷醇对地西泮鼻腔吸收的影响。结果:在鼻腔灌流液体积为5 ml,循环液流速2.0 ml/min,循环液的pH值在5.9~6.1的中性吸收环境下,地西泮质量浓度在0.25~1.00 g/L时,随着地西泮质量浓度的增加,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增加不明显,t1/2及药物吸收率变化不大;薄荷醇含量为0.2%时对地西泮鼻腔吸收有最佳的促进效果[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为(0.442 4±0.002 3)/h],且能加快地西泮的吸收[t1/2为(0.32±0.07)h)],缩短地西泮的t1/2;0.2%~0.4%范围内,随薄荷醇质量浓度的增加,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反而减小。结论:地西泮可以经鼻腔吸收,鼻腔吸收的机制为被动扩散;0.2%薄荷醇能促进地西泮的鼻腔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