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18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义寡核苷酸(ASODN)是近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生物技术。它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基因治疗途径。本文就ASODN抗HBV的研究进展:ASODN抗HBV的反义与非反义作用机制研究;ASODN的化学修饰;针对HBV各基因区关键位点的ASODN抗HBV效果评价以及利用联合或串联ASODN和靶向技术抗HBV作用的研究分三部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HtrA2/Omi是一种寡聚丝氨酸蛋白酶,存在于大部分的正常组织器官中。在最初的研究中发现[1],当细胞受到凋亡刺激时,HtrA2/Omi可由线粒体膜间隙(mitochondrial intermembrane space)释放进入细胞质中,接着出现大量的细胞凋亡性死亡,这些现象表明HtrA2/Omi与细胞死亡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2]。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又惊奇地发现,它不仅出现在细胞凋亡的进程中,当细胞面对各种应激环境时,HtrA2/Omi活性和浓度也会上调,以增加细胞对刺激的耐受能力,使细胞得以生存下来。这是一对看似互相矛盾的事实,却更体现出HtrA2/Omi在细胞存亡调…  相似文献   
3.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机体免疫细胞功能受损乃至缺陷的慢性传染病, 而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AIDS会对IBD的发病风险和病程产生影响, AIDS合并IBD患者的治疗仍存在挑战。本文将分析AIDS对IBD发病风险和病程的影响, 介绍AIDS合并IBD的潜在治疗药物, 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反义基因对肝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生长很大程度上依赖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特别是肿瘤血管形成调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基因治疗是近年HCC治疗研究的新方向。本文通过实验方法探讨不同序列的反义寡核苷酸(ODN)对VEGF表达的抑制效应,为今后肝癌VEGF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安全性,为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VIP、CNKI、CBM和WANFANG数据库,查找所有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治疗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3月2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3名研究者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59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总体有效率[OR=7.79,95%CI(2.20,27.51),P<0.05]高于对照组,咳嗽症状缓解效率[OR=2.29,95%CI(0.83,6.35),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内镜检查好转率[OR=18.83,95%CI(1.86,190.60),P<0.05],高于对照组。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疗作用较对照组明显;但因纳入研究较少、质量参差不齐、样本含量小、各研究方法变异性大,建议临床上审慎选择使用;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6.
自 198 1年Evans等首次成功建立了小鼠胚胎干细胞(cembryonicstemcell,ES)系 ;1989年首例脐血造血干细胞(cordbloodhepatopoieticstemcells)移植治疗Fancni贫血获得成功后 ,使干细胞 (stemcell)研究进入新的高潮 ,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1] 。目前国内外学者先后分离出不同组织的干细胞 ,包括造血干细胞、肝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等等 ,本文就干细胞及肝干细胞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干细胞研究进展1.1 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干细胞是动物和人的一种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将人剪切修复基因XPD稳定转染人SMMC-7721肝癌细胞,观察转染后细胞内野生型p53、XPD、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DK)7、c-myc等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野生型XPD基因与p53、CDK7、c-myc的相互作用及细胞凋亡机制.方法 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并含有人类全长野生型XPD的pEGFP-N2-XPD重组体质粒稳定转染人SMMC-7721肝癌细胞中,选择培养基筛选单克隆稳定转染重组质粒的人SMMC-7721肝癌细胞(SMMC-7721-pEGFP-N2-XPD)和稳定转染空载质粒的人SMMC-7721肝癌细胞(SMMC.7721-pEGFP-N2),并将人SMMC-7721肝癌细胞作为空白对照,利用荧光显微镜观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m blot法检测转染XPD基因后细胞内XPD、p53、CDK7、c-myc的表达量变化,并用细胞增殖力检测(MTT)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①免疫荧光显微镜下,SMMC.7721.pEGFP.N2.XPD和SMMC-7721-pEGFP-N2细胞中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说明pEGFP-N2-XPD重组质粒和pEGFP-N2空载质粒成功转染.②RT-PCR检测:SMMC-7721-pEGFP-N2-XPD中p53 mRNA、XPD mR-NA表达量与SMMC-7721-pEGFP-N2和SMMC-7721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CDK7 mRNA、c-myc mRNA在SMMC-7721-pEGFP-N2-XPD的表达量比两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两对照组各个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异(P>0.05).③Western blot检测:SMMC-7721-pEGFP-N2-XPD细胞的p53、XPD蛋白表达最较两对照组升高(P<0.01),CDK7、c-myc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比两对照组降低(P<0.01),两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M1Tr检测:SMMC-7721-pEGFP-N2-XPD的细胞增殖力较对照组减弱(P<0.05),两对照组筹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流式细胞仪检测:SMMC-7721-pEGFP-N2-XPD细胞进入s期出现障碍,停滞在G1期的细胞增多.结论 将XPD成功稳定转染到人SMMC-7721肝癌细胞中,XPD、p53在转录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升高,CDK7、c-myc表达明显降低,野生型XPD基因的过表达可能抑制CDK7、c-myc表达,改变细胞周期,并促进p53抑制肝癌细胞增长,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1 XPD基因 生物体DNA和各种遗传物质,经常暴露在导致它结构受损的各种有害因素下,从而导致重要基因信息的丢失。为此,各种生物体也进化出了一系列不同的基因修复方式。通过基因修复,DNA的各种损害得到纠正。基因修复的重要性在一些因基因修复缺陷而引起的人类遗传性疾病中体现了出来。例如,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um.XP)患不能修复因紫外线导致的DNA损害。  相似文献   
9.
急性肝功能衰竭目前没有特异性治疗,病死率极高。随着对基因研究的深入,在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发生和治疗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此文就急性肝功能衰竭与基因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作用及价值。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2001-01/2006-12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股骨头坏死的文献,检索词“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femoral head,osteonecrosis,medical treatmen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01/2006-12有关文献,检索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股骨头坏死,成骨作用”,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资料进行初审,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献,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以近5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资料提炼:共检索到234篇相关文献,92篇文章符合要求,排除142篇重复性文章,纳入30篇。资料综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组织中的多种干细胞的混和体,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条件下能分化为成骨细胞,可作为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许多基础与前期临床实验清楚地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有很大的临床应用潜力,在不同条件下的临床试验已经开展。结论:在适宜的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可在体内、体外分化为成骨细胞,将其注入坏死的股骨头内、产生的细胞可在坏死部位存活,明显修复坏死的股骨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