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伟然  张斌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0):753-756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是基质降解代谢的主要酶类, 能够促进上皮细胞与周围组织分离, 乳腺癌细胞及其周围的基质细胞均具有较强分泌MMPs的能力。多项研究表明, MMPs与乳腺癌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关系密切。随着研究的深入, 发现多种黏附分子、生长因子及转录因子可与MMPs发生协同作用, 以调控MMPs诱导的EMT。鉴于MMPs在乳腺癌EMT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MMPs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目前, 临床上对MMPs抑制剂的研究较为广泛, 但其疗效却未得到充分肯定, 特异性低、副作用大成为此类药物临床推广的一大障碍。深入研究MMPs与乳腺癌EMT的关系及相关机制, 将有望为乳腺癌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张斌  刘博文  张伟然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7):1052-1054
双磷酸盐(bisphosphonates,BPs)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破坏,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疗效确切,成为乳腺癌骨转移的标准治疗。但近来研究结果表明BPs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抗瘤活性,这使得BPs可能用于乳腺癌辅助治疗预防转移。BPs抗瘤效应还可直接诱导凋亡和抑制肿瘤趋化、移动、粘附和侵袭机制,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粘附于骨基质,间接效应还包括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生成以及免疫调节功能。此外,含氮BPs还有与细胞毒性药物协同效应,这些实验的结果将有可能为BPs更广泛应于乳腺癌辅助治疗奠定基础。临床数据也证实BPs不仅可以治疗骨转移,而且可以减少乳腺癌术后骨转移和内脏转移的发生,提高总生存率。也有数据提示BPs与化疗有协同作用,甚至有研究认为BPs可降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但BPs的临床数据还较有限并且其抗瘤效果尚存争议。有几项前瞻性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以验证新一代BPs唑来磷酸在乳腺癌的抗瘤活性。本文对目前BPs在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芹菜素(Apigenin)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凋亡的影响。  方法  常规培养MDA-MB-231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评价芹菜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FCM)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芹菜素对Caspase-3,PARP,突变型P53,P73,PIG3,Bax,Bcl-2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RNA干扰技术检测P73对凋亡及下游靶基因PIG3表达的影响。  结果  MTT结果显示,芹菜素10、20及40 μM分别处理细胞24 h,发现芹菜素可有效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未观察到凋亡细胞,芹菜素10 μM、20 μM及40 μM组细胞中均可见凋亡小体,其数目随芹菜素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具有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芹菜素10 μM,20 μM及40 μM组早期凋亡率逐渐增加,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芹菜素10μM、20μM及40μM组Caspase-3、PARP剪切带含量明显增加,P73、PIG3及Bax表达增加,而突变型P53与Bcl-2表达减少,且具有浓度依赖性。RNA干扰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73-siRNA可有效抑制芹菜素诱导的PIG3表达,Caspase-3和PARP剪切含量也相应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芹菜素可通过非P53依赖性凋亡有效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突变型p53表达,上调P73介导的PIG3表达,以及Bax/Bcl-2比值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芹菜素(apigenin)对乳腺癌T47D细胞系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  常规培养T47D细胞,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芹菜素对乳腺癌T47D细胞系细胞增殖的影响。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0、10、20、40、80 μM)芹菜素对凋亡及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  随着芹菜素浓度的增加, 芹菜素对T47D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 < 0.05); 凋亡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显示, 芹菜素能够诱导乳腺癌T47D细胞凋亡, 随着其浓度的增高, 各组凋亡率分别为(2.41±0.072)%、(10.87±0.028)%、(18.02±0.056)%、(37.05± 0.092)%和(78.38±0.082)%,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流式周期分析显示, 芹菜素能够使T47D细胞系G2/M期阻滞, 随着芹菜素浓度的增高, 不同浓度组细胞G2/M期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Western blot显示p53、p21、Bax和p-Cdc2的含量及Caspase-3, PARP剪切明显增加, 而Bcl-2、CyclinB1及Cdc2的含量却显著减少。  结论  芹菜素能够诱导乳腺癌T47D细胞系p53依赖性凋亡及G2/M期阻滞, 从而明显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6.
日本血吸虫感染鼠树突状细胞对哮喘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过继转移日本血吸虫感染鼠树突状细胞(DC),探讨DC在抑制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CD11c 磁珠分离纯化日本血吸虫感染鼠及正常鼠DC亚群CD11c 细胞。将1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过继转移日本血吸虫感染鼠DC并诱发过敏性哮喘组,B组为过继转移正常鼠DC并诱发过敏性哮喘组,C组为单纯过敏性哮喘组。A、B两组小鼠经尾静脉过继转移1×106DC,2 h后A、B、C 3组均开始诱发哮喘。4周后处死小鼠,收集肺泡灌洗液,检测细胞因子IL-4I、L-5及IFN-γ水平;取小鼠肺组织作病理切片,观察其炎症变化。结果与B、C组比较,A组肺部炎症明显减轻,按Underwood标准,A、B、C 3组总评分分别为5.00±1.58、11.40±2.07和13.20±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小鼠肺泡灌洗液IL-4水平分别为(23.25±1.57)pg/ml、(40.70±3.28)pg/ml和(65.23±4.8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5水平分别为(16.20±4.11)pg/ml、(41.41±7.14)pg/ml和(64.75±16.96)pg/ml,IFN-γ水平分别为(6.60±2.34)pg/ml(、6.94±2.19)pg/ml和(5.87±2.44)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鼠DC通过影响受体鼠Th2细胞因子的分泌明显抑制过敏性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研究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苷(3-methyladenine,3-MA)对芹菜素诱导乳腺癌T47D细胞系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乳腺癌T47D细胞,分为对照组、3-MA组、芹菜素组、3-MA+芹菜素组。MTT法检测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GFP-LC3质粒转染观察各组细胞自噬情况;Hochest/Mito-Red/YO-PRO-1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凋亡形态;AnnexinV/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LC3及PARP的变化。结果:MTT示3-MA+芹菜素组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GFP-LC3质粒转染结果显示:对照组,3-MA组及3-MA+芹菜素组自噬不明显,而芹菜素组与其他各组相比自噬明显增多(P<0.05);3-MA+芹菜素组的凋亡细胞增多,各组凋亡率分别为(12.73±0.05)%,(18.46±0.03)%,(23.27±0.07)%,(34.14±0.0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芹菜素组LC3-Ⅱ增高,而3-MA组及3-MA+芹菜素组的LC3-Ⅱ显著减少,3-MA+芹菜素组PARP的剪切带相比其他各组明显增加。结论:自噬抑制剂3-MA抑制细胞自噬后,能够明显增强芹菜素对乳腺癌T47D细胞系的凋亡诱导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3(aquapofin3,AQm)与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乳腺癌细胞迁移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4种乳腺癌细胞MDA—MB-231、T47D、MCF-7、ER—ZR-70中的AQP3与EGFR的表达情况,选取高表达的细胞株进行EGF诱导,观察细胞迁移(划痕愈合实验)及AQP3表达的变化。施加CuSO。(AQm抑制剂)后观察细胞迁移及AQP3表达的变化。为进一步证明EGF通过哪条通路来调节AQF3的表达,采用LY294002(P13K/AKT通路抑制剂)及U1026(MAPK/ERK1/2通路抑制剂)分别进行阻断,观察AQP3的表达变化。结果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迁移性强的MDA—MB-231细胞具有EGFR和AQP3的高表达。针对此细胞用不同浓度的EGF进行诱导,发现AQ1Y3的反应性表达与伤口愈合程度呈现一致的趋势(r=0.885,P〈0.01),采用不同浓度的CuSO。对AQP3的表达进行抑制,MDA—MB-231细胞的伤口愈合程度明显下降(r=0.959,P〈0.01)。采用LY294002阻断P13K/AKT通路后,AQm表达下降,而U1026作用后AQP3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在乳腺癌细胞中存在AQP3表达;在EGF诱导的乳腺癌细胞迁移中,AQP3的反应性表达起到重要的作用,而EGF可能通过P13K/AKT通路来调节AQP3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芹菜素是一种植物提取物,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豆类和茶叶中[1].我们以乳腺癌T47D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芹菜素处理后T47D细胞自噬水平的变化,探讨其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