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0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93篇
医药卫生   200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流行性感冒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且流感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2018年10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加速批准新型的帽依赖性核酸内切酶抑制剂baloxavir marboxil上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有流感症状且不超过48 h的急性单纯型流感患者。临床研究显示,baloxavir marboxil对流感有较好的客观缓解率。本文对其药理作用、临床评价、安全性及用法用量等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子线对胰岛素生长因子-1家族蛋白表达的影响,为研究辐射对肝脏的早期损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子线照射小鼠,照射剂量为1、2、4 Gy,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照射后12、48和72 h小鼠肝脏中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照射剂量为1 Gy时,与对照组相比,IGF-1蛋白在照射后48 h时表达增加,IGFBP1、IGFBP4和IGF1R蛋白的表达在照射后12、48和72 h均表达减少。照射剂量为2 Gy时,IGF-1和IGFBP4蛋白在照射后48 h时表达增加,其余时间点表达减少。IGFBP1蛋白在照射后12 h时表达增加,48和72 h时表达减少。IGF1R蛋白在照射后3个时间点均呈现为表达减少。照射剂量4 Gy时,肝脏中IGF-1、IGFBP1和IGFBP4蛋白均表达减少,IGF1R蛋白在照射后12 h时表达增加,48、72 h时均表达减少(均为P < 0.05)。结论:电子线照射后小鼠肝脏中胰岛素生长因子-1家族蛋白多以下调表达为主,与前期基因表达的结果相一致,有可能作为反映放射性工作人员早期肝脏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高血压病患者通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随之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也较高,因此临床用药时应密切关注药物相互作用产生的药源性损害。本文就抗高血压药物相关的相互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论临床中药运用的多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临床中药运用多元性的分析,发现临床中药运用有辨症用药、辨病用药、辨证用药、辨体用药、辨痼疾用药、辨期用药、辨时用药、辨地域用药、辨中药药理作用用药9种常用方法.对9种中药运用方法各自的概念、内涵、特点以及这9种用药方法之间的区别进行了系统论述.并通过对辨症、辨病、辨证一脉相承、天人相应、疗效与中药药理作用的关系的阐述.揭示了临床中药运用多元性的内在联系,为中药新药研发思路的创新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5.
报告75例,7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对其临床表现及其特点和与外伤、近视眼手术方法组合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完全复位66眼占86.8%,部分复位6例占7,9%,失败4眼占5.3%。手术关键不仅是封孔而更重要的应重视膜形成。  相似文献   
6.
病例资料患者,男,32岁,因左髋酸痛2个月入院。体检:腹平软,左侧髋部未扪及肿块,左髋关节活动正常。X线平片:左髂骨见一直径约10 cm的囊状膨胀性骨破坏区,境界清楚,边缘呈波浪状, 有窄的硬化带,内部可见粗大的骨嵴将病变区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多房状(图1)。 CT平扫:左髂骨见膨胀性骨破坏区,CT 值51 HU,境界清楚,内部可见骨嵴,无钙化,骨皮质不连续,病变向周围软组织生长(图2)。MR平扫:T1WI示病变呈均匀较低信号,与邻近肌肉组织信号相近, 境界清楚,边缘硬化带呈低信号,病灶向内侧软组织生长;T2WI压脂图像示病变呈高低混杂信号,中央可见斑片状低信号区(图3、4)。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BMSCs移植修复大鼠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损伤动物模型,进行BMSCs移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电镜等观察移植局部内皮细胞及微循环的变化。结果BMSCs移植后,局部凝血因子FⅧ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加,染色加深,出现血管样结构;局部微血管内膜较光滑,内皮细胞间可见紧密连接,细胞核形态较规则,基底膜较完整,微血管管腔受压缓解。结论BMSCs移植促进损伤区周围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损伤区局部微循环得以改善进而修复脑损伤。  相似文献   
8.
肱骨髁间骨折是关节内重度骨折,关节面均损伤,对肘关节功能影响大,是较难处理的骨折.自2000年9月~2004年2月,笔者采用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问骨折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马来酸桂哌齐特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随机分组对照观察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各50例病人。分析对比治疗后对照组和用药组的实验室各项检查指标:血液流变学,TCD检查结果等变化情况。并且对出院后3—6个月随访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检查中,用药组(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显示:用药组的脑血流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慢(P〈0.05),血管痉挛得到缓解。对比两组出院后随访结果可以看出,用药组的GOS评分、KPS评分及Barthel指数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步证明急性颅脑损伤早期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可增加病变区的脑血流,改善微循环,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脑干手术,尤其是脑干实质内病变的手术很容易导致脑干重要功能神经结构的损害而引起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本实验研究探讨用神经电生理方法对脑干重要的功能神经结构进行术中实时刺激定位及监测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