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同时发生于腮腺、颌下腺的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一例林焕新饶慧兰*张恩罴*崔念基*张万团*患者男性,48岁,住院号3884。门诊日期:1965年6月22日。1962年11月无意中发现右耳前及右颌下肿物,无红、肿、痛现象,但有轻灼热感。用中药敷贴,无效,肿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我院1965-1978年鼻咽癌手术151例报告,其中鼻咽病灶切除术36例、颈淋巴结清扫术115例。部分病例术后加用放疗或化疗。他们分别取得较好的疗效:鼻咽手术组5年和10年生存率为50.3%和27%;颈淋巴结清扫术组为40%和22.2%。讨论了鼻咽癌手术的适应症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晚期鼻咽癌59例分别采用日本化药公司生产的顺氯氨铂(DDP)水溶液注射剂及匹来霉素(PEP),即DP方案及云南生产的DDP及氟尿嘧啶,即DF方案治疗。结果表明DP组39例中26例(66.7%)获部分缓期(PR),另有9例(23%)稍有效(MR);DF组20例中6例(30%)获PR,另9例(45%)MR。统计学处理表明DP组疗效比DF组为优(P<0.02)。胃肠道反应为最常见副作用。白血球减少不严重。DP组可见发熱(28.2%)、皮诊(7.7%)及较多的脱发反应(36%);DF组可见静脉炎(45%)。  相似文献   
4.
原发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万团 《广东医学》1991,12(1):14-15
原发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癌是临床上常遇到的疾患,常因颈部肿块作病理检查证实为转移癌,但经全面系统的检查,至对转移癌开始治疗时,仍未发现颈外转移征象和原发癌。本文收集我院1964~1984年住院的头颈部  相似文献   
5.
Ⅰ、Ⅱ期鼻咽癌外照射联合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在鼻咽癌放疗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从1992年1月至1993年6月,110例Ⅰ、Ⅱ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外照射加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组(综合放疗组)和单纯外照射组(对照组)。综合放疗组外照射鼻咽剂量56~60Gy/28~30次/5、6~6周,腔内治疗鼻咽顶壁粘膜下0.3cm给量8Gy3次/1.5~2周。对照组外照射鼻咽剂量66~72Gy/33~36次/6.6~7.2周。结果治疗后36个月局部控制率综合放疗组优于对照组(98,2%对85.5%,P<0.05);张口困难发生率,综合放疗组低于对照组(7.3%对47.3%,P<0.005)。结论外照射加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可提高早期(Ⅰ、Ⅱ期)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6.
影响鼻咽癌预后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收集我院1971年住院放疗鼻咽癌796例进行分析,讨论影响鼻咽癌预后的有关因素。年轻者预后较好,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差;病理分型的五年生存率以泡状核细胞癌高于低分化鳞癌;临床分期Ⅰ期的五年生存率最好,以Ⅰ至Ⅳ期逐渐下降;临床分型上行型与下行型五年生存率无差异,但上下行型最差;原发灶局限于鼻咽腔的五年生存率较好,超出鼻咽腔越广泛者越差;单侧颈淋巴结转移者预后优于双侧者;颈淋巴结转移N_1、N_2和N_3的五年生存率依次降低;肿瘤放射剂量以鼻咽5000—7000rad、颈淋巴结转移以4000—6000rad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收集我院从1972—1975年间根治性放射治疗合并中医辨证施治连续三个月以上鼻咽癌共110例进行远期疗效分析。随诊率100%。 临床资料和结果 性别和年龄:男74例,女36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0岁,以30~49岁组84例(76.36%)最多。 病理类型。鳞癌Ⅲ级47例(42.73%),大圆形细胞癌31例(28.18%),多形细胞癌6例(5.45%),棱形细胞癌4例(3.64%),其他低分化癌8例(7.27%),未分化癌1例(0.91%),未定型13例(11.82%)。  相似文献   
8.
本文20例全部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经外照射治疗后的鼻咽癌患者,其中7例为第二次外照射治疗后复发者;本组后装腔内治疗法是经口腔将专门容器连同固定模一并送入鼻咽腔内。每次治疗剂量为500—800rad,总剂量为1600—6500rad,每周1—2次,总治疗次数最少4次,最多9次,大多数在5次完成一疗程,从近期3—4月观察,仅1例无效,原鼻咽肿瘤均能控制,而治疗的副作用以鼻咽部不适和轻度干燥感外未见有严重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万团 《广东医学》1989,10(4):22-23
视纲膜母细胞瘤为儿童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威胁患儿的生命。为探讨其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将我院1964年4月至1980年12月共收治的82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收集我院1972~1978年住院治疗鼻咽癌6,279例,在住院期间出现远处转移179例(2.9%)进行分析,着重讨论鼻咽癌远处转移的可能因素,以便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远处转移,提高治疗效果。一、临床资料179例中随访172例,随访率为96.1%。远处转移的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凡骨和肺转移者均经X线照片证实;肝转移者经超声波检查,个别者经同位素肝扫描检查;皮下或浅表淋巴结转移者,一般用活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