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占75%~80%,其临床表现十分复杂,通常90%患者早期无症状,发现时已属中晚期,中医药的介入使得肺癌患者在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从中医药结合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介入治疗方面综述其作用疗效及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手术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于2020年9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6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肺段切除组(n=53)与肺叶切除组(n=53)。2组患者均采用单孔胸腔镜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肺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肺段切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肺叶切除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长于肺叶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枚数、淋巴结清扫站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FEV1、FVC水平均低于术前,但肺段切除组高于肺叶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CD3+、CD4+、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  相似文献   
3.
得气,现代称为针感。就是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称之为得气。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针刺得气与针灸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标幽赋》中:"气至而有效","气速至而速效"。而对于针灸的初学者来说,他们在毫针操作训练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针感的细心体会,更未达到心中有数。如何得气?使气速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化毒丹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方法:50只Balb/c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TH模型组及化毒丹高剂量组(1.0mg/g)、中剂量组(0.5mg/g)和低剂量组(0.25mg/g)。除空白组小鼠的左侧足垫注射生理盐水0.05ml外,其余各组小鼠左侧足垫注射10%绵羊红细胞的生理盐水悬液0.05ml,同时,对化毒丹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给予0.5ml化毒丹灌胃,连续灌胃5d后,用0.05ml 10%SRBC.NS攻击小鼠右侧足垫(空白组注射0.5ml生理盐水),24h后测量小鼠足垫肿胀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采用噻唑兰(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TH模型组及化毒丹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足垫肿胀程度明显增加(P〈0.05~0.01),与DTH模型组相比较,化毒丹各剂量组小鼠足垫肿胀程度明显增加(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TH模型组、化毒丹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NF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与DTH模型组相比较,化毒丹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NF水平明显增加(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化毒丹中剂量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5),化毒丹低剂量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活性明显增加(P〈0.05)。结论:化毒丹对小鼠DTH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CD147和CK20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147和CK20的表达情况。结果:CD147、CK2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6.7%、88.0%,CD147的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CK20的表达可能与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相关。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CD147和CK20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但二者无明显相关;联合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CD147和CK20的表达,可提高结直肠癌的病理诊断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所收住的20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期并绘制生存曲线,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201例,单因素结果显示性别、吸烟、治疗情况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有影响,多因素COX分析提示吸烟及治疗情况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吸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是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汉黄芩素对肺癌A549细胞凋亡、周期及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肺癌A549细胞,采用低(20μmol/L)、中(40μmol/L)、高(80μmol/L)剂量的汉黄芩素分别干预24 h、48、72 h,MTT法测定不同浓度汉黄芩素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肺癌A549细胞中JAK2、STAT3mRNA水平,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汉黄芩素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汉黄芩素对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汉黄芩素对A549细胞JAK2、STAT3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汉黄芩素各剂量组肺癌A549细胞24 h、48、72 h增殖抑制率、p-Chk1、P53、Bax水平显著升高(P<0.05),不同浓度的汉黄芩素作用于肺癌A549细胞48 h后,CyclinB1、PCNA、Bcl-2、Survivin、JAK2及STAT3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A549细胞凋亡率、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汉黄芩素各剂量组A549细胞JAK2及STAT3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汉黄芩素能够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及G2/M周期阻滞,其机制可能与调节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