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就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有氧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功能及运动耐力改善情况、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后心功能、运动耐力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运动持续时间、氧脉搏、峰值功率、无氧代谢阈值指标值高于对照组,B型利钠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降低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IMRT放射性溃疡临床及剂量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鼻咽癌初程IMRT后发生鼻咽溃疡的临床特点、预后及放疗剂量学等资料,了解与放射性鼻咽溃疡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13年接受初程IMRT的鼻咽癌患者共1217例,结合临床症状、腔镜、MRI及病理(除外局部复发)诊断放射性鼻咽溃疡共21例,总结其临床特点、预后情况,并复阅其放疗计划进行剂量学评估。结果 21例放射性溃疡患者中男17例、女4例;T2期1例、T3期3例、T4期17例。GTVnx中位数83 cm3,除1例T2期病变PGTVnx处方剂量为69.96 Gy外,余20例处方剂量为73.92 Gy。鼻咽溃疡发生时间为放疗结束后1.8~21.9个月(中位数6.2个月),鼻咽部大出血发生率为48%(10/21)。21例患者中6例溃疡愈合,15例持续不愈,其中8例死亡(鼻咽大出血4例、恶液质及伴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多发骨转移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不同手术方式联合放射治疗嗅神经母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79—2014年我院收治的53例接受手术联合放疗的局部晚期嗅神经母细胞瘤疗效,对比不同手术方式肿瘤残存率及治疗效果。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全组随访时间中位数为71个月,5年OS、DFS率分别为86%、74%。全组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开放手术组31例、内镜手术组 22例,内镜手术组肿瘤残存率高于开放手术组(分别为64%、42%,P=0.166)。Kadish C期者内镜手术肿瘤残存率达78%。肿瘤完全切除者5年OS、DFS率分别为91%、80%,肿瘤残存者分别为82%、67%。内镜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5年OS、DFS率相近[83%与86%(P=0.560)、77%与71%(P=0.188)]。内镜手术组中更多患者接受术后放疗剂量>66 Gy (P=0.011),而术后接受放疗剂量>66 Gy者和≤66 Gy者的5年OS、DFS率分别为100%和67%(P=0.092)、100%和50%(P=0.052)。结论 手术联合放疗用于改良Kadish B、KadishC期嗅神经母细胞瘤可取得较好的治疗疗效。内镜手术应严格掌握指征,目前对Kadish C期或额窦受侵者不主张行内镜手术。对手术切缘状态无法保证者,术后放疗剂量建议>66 Gy。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赋权理论的电话随访应用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老年CHD患者130例(2018年3月~2019年3月),均行PCI术,2018年3月~2018年8月64例为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2018年9月~2019年3月66例为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赋权理论的电话随访干预。比较2组疾病知识掌握度、干预前、干预28 d后Connor-Davidson弹性量表(CD-RISC)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WHOQOL-100)评分。结果 研究组疾病知识掌握度93.94%高于常规组75.00%(P<0.05);干预28 d后,研究组CD-RISC、WHOQOL-100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赋权理论的电话随访有助于提高老年CHD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纠正不良心理,促进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回顾性对比IMRT同期EGFR单抗、同期化疗和单纯IMRT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2008—2012年间收治的68例接受IMRT同期EGFR单抗的Ⅱ—Ⅳb期初治鼻咽癌患者纳入BRT组,应用SAS软件进行1∶2配对形成单纯IMRT (IMRT)组136例及同期放化疗(CCRT)组136例,共340例。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BRT、IMRT、CCRT组3年样本数分别为14、69、47例。全组3年OS、DFS、LRC、DMFS分别为91.2%、80.2%、93.1%、87.2%。BRT、IMRT、CCRT组的3年OS分别为91.9%、 92.1%、89.9%(P=0.379),3年DFS分别为82.1%、77.9%、81.6%(P=0.594),3年LRCR分别为98.2%、90.6%、93.0%(P=0.249),3年DMFS分别为85.2%、85.2%、90.3%(P=0.383)。多因素分析提示T分期及同期EGFR单抗是LRC的影响因素(P=0.034、0.032)。结论 鼻咽癌单纯IMRT即可达较好疗效。三组之间整体疗效相近,但BRT组有提高LRC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具独特的病因学、流行病学、病理学和生物学特点,其治疗原则、失败模式及预后不同于其他部位头颈部鳞癌[1]。初治鼻咽癌中早期病例约占20%,单纯放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2];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多个随机研究证实同期放化疗能提高局部控制、延长生存[3-4],诱导和辅助化疗作用暂不明确。综合治疗模式下,远处转移成为鼻咽癌治疗的主要失败模式,占总失败 50% ~60%[5-6]。放疗联合以铂类为主的化疗虽为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但因严重不良反应使治疗获益受到限制,因此需寻求新的与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头颈部肿瘤EGFR单抗用后嗅觉障碍病例的临床特点,结合复习文献探讨EGFR单抗治疗的安全性及其致嗅觉丧失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2年在本科接受IMRT±同期化疗联合EGFR单抗治疗的头颈部肿瘤(鳞癌及鼻咽癌)患者328例资料,统计急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于IMRT±同期化疗前1周接受首次EGFR单抗治疗后出现嗅觉丧失者2例(0.6%),均为初治中年男性患者。1例为尼妥珠单抗治疗出现嗅觉丧失后继续使用,治疗结束后半年随访时嗅觉仍未恢复;1例为西妥昔单抗治疗出现嗅觉丧失后停药13 d嗅觉部分恢复,但继续使用尼妥珠单抗治疗后无变化。考虑嗅觉丧失的发生与EGFR单抗使用有关,但机制不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单中心的治疗疗效及失败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79—2014年间初诊112例无远处转移嗅神经母细胞瘤病例,改良Kadish分期A期1例、B期23例、C期60例、D期28例。手术+术后放疗±化疗者51例,放疗±化疗者46例,术前放疗+手术±化疗者11例,手术±化疗者3例,单纯化疗者1例。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全组5年样本数44例, 5年OS和DFS分别为66%和55%,术前放疗+手术±化疗者分别为91%和82%,手术+术后放疗±化疗者分别为80%和66%,放疗±化疗者分别为46%和37%。3例单纯手术均出现复发,1例姑息化疗者生存时间为6个月。全组共47例治疗失败,失败率为42%,以远处转移为首次失败方式者占总失败的53%、局部区域复发占36%、同时存在局部区域复发及远处转移者为11%。结论 嗅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仍推荐放疗+手术综合治疗方案。综合治疗模式下嗅神经母细胞瘤局部区域控制率及疗效尚可,主要失败方式为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诱导化疗后行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对比不同诱导化疗方案的治疗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初治170例Ⅱ~Ⅳb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6例,女性44例;Ⅱ期27例,Ⅲ期105例,Ⅳa~b期38例。  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3年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控制率、无病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2.8%、91.5%、76.7%和69.1%。多因素分析发现,含紫杉醇+顺铂的诱导化疗方案较顺铂+5-氟尿嘧啶疾病进展(HR:1.820,95%CI:1.013~3.271,P=0.045)及远处转移风险(HR:2.240,95%CI:1.017~4.090,P=0.045)显著降低。  结论  含紫杉醇+顺铂的诱导化疗方案较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显著延长鼻咽癌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