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道口服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寻常型天疱疮1例。患者,男,55岁,确诊为天疱疮后给予甲泼尼龙64 mg每日1次,口服他克莫司胶囊1 mg每日2次以及其他对症治疗,治疗5周后,原有黏膜及皮肤糜烂面愈合出院。出院时患者泼尼松60 mg分2次口服,他克莫司胶囊1 mg每日2次。8个月后Dsg1抗体、Dsg3抗体转阴,泼尼松减量至15 mg每日1次,他克莫司1 mg每日1次,患者病情稳定,现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顺铂(DDP)单药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与顺铂加5-氟尿嘧啶(5-FU)联合方案同期放化疗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12例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同期DDP单药放化疗组(单药组)40例,同期DDP加5-FU(PF)方案放化疗组(联合组)72例,两组放疗方案相同,单药组在放疗第1至第7周每周给予25 mg/m2的低剂量DDP化疗,联合组在放疗第1、4周分别给予25 mg/m2DDP+450 mg/m25-FU化疗。结果联合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未完成化疗,所有入组患者都完成放疗。放疗60 Gy时、放疗后3月两组患者鼻咽原发灶、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消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单药组的口腔黏膜反应显著轻于联合组(P<0.05);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放射性皮炎、肝功能损伤等其他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顺铂单药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与顺铂加5-氟尿嘧啶联合方案同期放化疗的近期疗效相近,急性不良反应较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高职护理营养学教学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学是高职护理教育的重要课程,科学、合理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护理人才,以及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彩色B超、MRI在鼻咽癌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彩色B超与MRI在鼻咽癌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5例鼻咽癌患者于治疗前行彩色B超和MRI检查(颈部淋巴结)。依随访结果,比较彩色B超和MRI在鼻咽癌N分期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按福州分期原则,彩色B超、MRI的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66.2%(43/65),98.4%(64/6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患者的364个颈淋巴结的随访结果显示,阳性201个,阴性163个,彩色B超诊断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7.7%,86.7%,87.4%,而MRI分别为96.0%,98.5%,96.9%,两者各指标间比较,在敏感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特异性和准确性方面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咽癌的N分期诊断方面MRI较彩色B超准确;MRI判断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在敏感性方面和彩色B超无差异,在特异性、准确性方面较彩色B超准确,但也应警惕其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静电 X 线摄影是利用某些半导体材料的光电导特性或气体、液体的电离来进行摄影的一类非银盐摄影方法,其中干板 X 线摄影(Xeroradiography)已是人们所熟悉的。近年来又有许多新的发展,如离子摄影(Ionography)、电荷图像转移方法(Tr-ansfer of eletrostatic image)、逆转电场方法(K.I.P)、加农摄影法(Canography)等亦已逐渐进入或接近临床应用的阶段。随着这一类技术的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mplificationRefractoryMutationSystem,ARMS)检测604例NSCLCsEGFR基因第18-21号外显子的突变,同时分析其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604例NSCLCs共检出242例EGFR基因突变(40.1%),其中外显子19和21L858R突变各占突变总数的50.0%(121/242)和45.5%(110/242);腺癌和腺鳞癌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6.0%(203/441)和49.1%(26/53);女性EGFR基因突变率(53.1%,119/224)显著高于男性(32.4%,123/380)。结论:广西南宁地区NSCLCs患者EGFR基因突变主要见于女性、腺癌和腺鳞癌,突变类型以外显子19的缺失突变和外显子21的L858R突变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槐香乌蛇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并采用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NB-UVB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槐香乌蛇颗粒治疗,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40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及治疗8周根据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估2组患者的治疗疗效,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T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PASI评分分别为14.00±2.46和13.66±1.32(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PASI评分分别为2.63±2.38和4.22±3.12,2组治疗均有效,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9,P<0.05)。2组患者治疗前CD3+、CD4+、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CD4+、CD4+/CD8+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8+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D3+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4+、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香乌蛇颗粒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其PASI评分,促进T细胞亚群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常规分割(CF)放疗与后程加速超分割(LCAHF)放疗T3~4N0~1M0期鼻咽癌的远期疗效,以探索更好的鼻咽癌放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符合入组条件的358例T3 ~4N0~1M0期鼻咽癌患者.其中CF组186例,LCAHF组17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面颈联合野或耳前野对穿照射,2 Gy/次,5次/周,放疗至36~40 Gy后改为双耳前野避开脊髓继续放疗,CF组继续用原分割方案放疗至74 ~ 78 Gy,LCAHF组改用1.5 Gy/次,2次/日,两次之间相隔6-8小时,总剂量72 ~ 78 Gy.两组病例颈部均采用常规分割放疗,预防剂量46 ~ 50 Gy,治疗剂量64~ 70 Gy.结果3、5、8年鼻咽癌原发灶控制率LCAHF组分别为78.5%、65.3%、53.4%,CF组分别为68.8%、51.7%、4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AHF组3、5、8年生存率分别为75.0%、56.9%、45.4%,CF组分别为70.4%、53.9%、4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按T分期进行分析显示LCAHF显著提高了T3期患者的鼻咽癌原发灶控制率(P<0.01),而对于T4期患者两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急性不良反应及远期放射后遗症相似(P>0.05).结论 与常规分割放疗比较,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提高了T3~4N0~1 M0期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但长期生存率无差别,患者能耐受LCAHF治疗,不增加远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建立白血病小鼠H-2全不相合微移植模型并进行鉴定。受、供鼠分别为雌性BALB/c和雄性C57BL/6J,H-2为全不相合。受鼠微移植前5d静脉接种WEHI-3细胞约1×10^6个,微移植前3d开始给予MA化疗(米托蒽醌+阿糖胞苷),0d末次化疗后8h之内回输经G—CSF动员的供体脾单个核细胞,回输细胞数分别为(3、6、12)×10^7个。化疗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所有受鼠不予GVHD预防。比较各组早期死亡率、白细胞恢复及白血病负荷情况。RT—PCR法检测微移植后供体嵌合率。从临床表现和病理情况综合评价微移植组小鼠GVHD情况。结果表明,化疗对照组早期死亡率为25%,(3、6、12)×10^7组分别为16.67%、8.33%、8.33%。(3、6)×10^7组白细胞恢复明显优于化疗对照和12×10^7组(P〈0.05)。白血病负荷(3、6、12)×10^7组明显低于化疗对照组(P〈0.01),而(6、12)×10^7组明显低于3X10^7组(P〈0.05)。微移植后供体成分在2周之内以微嵌合形式存在。微移植组小鼠均未发生明显GVHD证据。结论:成功建立了白血病小鼠H-2全不相合微移植模型,为后续研究及临床微移植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一种血管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白细胞介素37是白细胞介素1家族的新型抗炎分子,在炎症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该作用的发挥可能与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Smad3相关。目前临床及动物试验均证实白细胞介素37参与了As的病理生理过程,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的功能,促进Treg细胞的分化而起到抗As的作用。本文拟对白细胞介素37与As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