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本文收集经手术及综合检查证实为积水型重复肾患者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螺旋CT表现特征,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7年3月-2006年4月间临床、CT资料完整的病例15例.男4例,女11例;年龄15~62岁,平均39.3岁.其中左侧畸形8例,右侧6例,双侧1例(对侧为发育不良型重复肾畸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腔及鼻咽肌上皮瘤(ME)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5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咽ME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良性5例,恶性10例.本组病例中15例均行CT平扫,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8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15例鼻腔及鼻咽ME位于鼻咽4例,鼻腔11例;CT上,表现为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1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H19水平与含紫杉醇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接受含紫杉醇方案化疗的73例晚期胃癌患者,收集其血清标本并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法检测H19水平,分析胃癌患者血清H19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ECOG评分、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的关系,采用RECIST 1.1版评价近期疗效并随访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析胃癌患者血清H19水平与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关系。选取81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作对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H19水平在胃癌对紫杉醇方案化疗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QPCR检测发现,73例胃癌患者的血清H19水平为3.022±0.210,高于81例健康体检者的1.193±0.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H19水平与性别、年龄、ECOG评分、肿瘤部位及病理类型均无关,但与分化程度有关,其中低分化者的H19水平为3.923±0.254,高于高、中分化的1.732±0.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3例均完成2个周期以上的化疗,可评价近期疗效,化疗敏感27例的血清H19水平为1.683±0.166,低于化疗抵抗46例的3.809±0.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19水平在不同紫杉醇方案化疗反应胃癌预测中的曲线下面积为0.982(95%CI:0.966~0.998)。至随访截止日期,73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中位PFS为6.2个月,中位OS为10.6个月。以血清H19水平的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水平组(>2.550)和低水平组(≤2.550),其中低水平组的中位PFS为7.2个月,高于高水平组的5.3个月(P<0.05);H19不同水平组中位O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胃癌血清H19水平升高,与含紫杉醇方案化疗敏感性及PFS均有关,其中低水平者的疗效较好且PFS较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原发性气管肿瘤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9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GE Light Speed QX/i MSCT扫描仪进行常规平扫与增强扫描,数据传入AW工作站进行分析,得到MPVE、VR、VB图像,经我院2名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主要观察患者气管肿瘤生长方向、形态及密度等影像学特征,寻找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关系,从而评价CT影像表现对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19例患者均采取增强扫描,结果显示恶性肿瘤及低度恶性肿瘤增强CT值较低,分别为15-38hu、21-44hu,良性肿瘤则明显增强,1例良性肿瘤患者增强值为30Hu。CT检查中19例患者,腔内宽基底结节型4例,均为低度恶性肿瘤,3例均为唾液腺癌,1例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管壁生长浸润型1例,1例患者为低度恶性腺样囊性癌;腔内窄基底结节型1例,为良性肿瘤;腔内外肿块型共3例,均属恶性肿瘤,1例鳞癌,1例腺癌,1例为粘膜相关淋巴瘤;气管隆突肿瘤型共10例,均属恶性腺癌及鳞癌。结论多层螺旋CT可通过观察原发性气管肿瘤的病灶生长方向、密度、形状等特征实现原发性气管肿瘤良、恶性鉴别,并可对恶性肿瘤及低度恶性肿瘤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颈椎侧位X线断层融合图像上颈椎矢状位参数。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的7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70例无症状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颈椎侧位X线断层融合图像资料。在颈椎侧位X线断层融合图像上分别测量T_1倾斜角(T_1S)、胸廓入口角(TIA)、颈倾斜角(NT)、颈椎前凸角(Cobb角)、枕颈角(OC_2A)及C_2~C_7矢状位轴向距离(C_2~C_7 SVA)。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颈椎矢状位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组内颈椎矢状位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TI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bb角、T_1S、NT、OC_2A及C_2~C_7 S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1S与C_2~C_7 SVA呈负相关(r=-0.272,P<0.05),其余各参数间无相关性(P>0.05)。观察组C_2~C_7 SVA与Cobb角呈负相关(r=-0.246,P<0.05),其余各参数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与无症状正常人颈椎矢状位参数存在明显差异,正常人较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前凸程度更大,从而更有力地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病人Mcloud分类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42例艾滋病合并PCP病人进行CT平扫及HRCT扫描,扫描结果应用Mcloud分类法分类。结果42例病人中磨玻璃样阴影的7亚类分布和范围显示,呈Ⅳ类分布的有23例病人(54.8%),呈Ⅵ类分布的有19例病人(45.2%)。按肺野分类中,呈M/U分布的7例(16.7%),呈M/L分布的5例(11.9%),呈M/M分布的9例(21.4%),呈BF分布的14例(33.3%),呈B/F分布的7例(16.7%)。磨玻璃样发生率100%;不规则小条状、丝网状影35例(83.3%):呈s1/1样改变的3例(8.6%),s1/2的5例(14.3%),s2/2样改变的10例(28.6%)。st1/2的8例(22.8%),st2/2样改变4例(11.4%),st2/3的5例(14.3%)。网结状影36例(85.7%):x1/2改变2例(5.6%),x2/2改变8例(22.2%),x2/3改变4例(11.1%),xy2/2改变10例(27.7%),xy2/3改变8例(22.2%),xy3/3改变2例(5.6%),xyz2/3改变2例(5.6%)。小圆结节影21例(50.0%):p1/1改变3例(14.3%),p1/2改变2例(9.5%),p2/2改变9例(42.9%),pq1/2改变4例(19.0%),pq2/2改变3例(14.3%)。结论HRCT对PCP的病变特征具有高度敏感性,可发现较细微病变;Mcloud分类法应用的符号和描述把影像学、组织学及病变类型更好地结合起来,适用于不同时期PCP病人的分类;艾滋病合并PCP胸部X线常呈现以肺门为中心或中下肺野为著的弥漫对称逐渐向上、向远侧浸润的磨玻璃样改变、丝网状影或网结状改变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8.
肺真菌病CT表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肺真菌病CT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肺真菌病24例,手术病理证实9例、痰培养7例、经皮穿刺活检证实5例、纤支镜刷检及活检2例、脑脊液培养证实1例。全部病例均行全肺CT及病灶处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结果 左肺5例,右肺11例,双肺多发8例。病灶常多发,且以两肺下叶受侵最常见。病灶呈单/多发结节或肿块10例(41.6%);呈单/多发斑片影者共6例(25.0%);斑片与结节影混合者共8例(33.3%)。结论 CT对有特征性表现的肺真菌病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经活组织检查及影像学确诊的HSOS、布-加综合征(BCS)及肝硬化患者51例,分别利用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巴尔的摩标准再次诊断HSOS,对比两者诊断效果。结果 HSOS的典型CT表现包括CT平扫呈肝大、密度减低;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肝动脉血管增粗扭曲;门静脉期呈"地图状"改变、肝静脉不清、下腔静脉及门静脉呈"晕征"或"轨道征"、下腔静脉肝段扁平等;延迟期强化范围增大。CT对HSOS的诊断敏感性0.857,优于巴尔的摩标性0.500,CT对HSOS诊断特异性0.811,差于巴尔的摩标准0.946。CT与巴尔的摩标准对HSOS的诊断准确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HSOS时,CT动态增强扫描是巴尔的摩标准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基于平扫CT特征及纹理分析联合模型鉴别经治乳腺癌患者单发肺内病灶为乳腺癌孤立性肺转移(SPMBC)或原发性肺腺癌(PL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经治乳腺癌伴术后病理证实的SPMBC(SPMBC组,n=54)或PLA(PLA组,n=57)患者,对比其肺内病灶CT表现。采用MaZda软件提取并筛选CT所示病灶最佳纹理参数,以集成算法为分类器,针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CT表现、最佳纹理参数或联合二者分别构建CT特征模型、纹理特征模型及联合模型,以鉴别SPMBC与PLA;以5折交叉验证法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CT特征模型、纹理特征模型及联合模型鉴别经治乳腺癌患者伴SPMBC与PLA的平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08、0.82±0.07及0.85±0.05。CT特征模型的平均分类准确率(0.60±0.09)低于纹理特征模型及联合模型(0.78±0.09、0.82±0.08,t=-3.14、-4.06,P均<0.05),纹理特征模型平均分类准确率与联合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05)。结论平扫CT特征联合纹理分析有助于鉴别诊断经治乳腺癌患者SPMBC与P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