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心可舒片治疗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心可舒片口服。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 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4.10%,治疗组有效率为84.21%,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有效率为86.84%,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59.00%,治疗组有效率为81.58%,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IL-6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可舒片能改善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2月,本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15例。记录术前,术后1、3、5 d的血常规及术中、术后出血量,使用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应用方差分析对不同阶段的隐性失血量进行比较(以P0.05为标准)。对性别、年龄、BMI、骨折分型、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5例患者的平均总失血量为(922.51±202.47)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为(85.16±14.18)ml,占总失血量的9.21%,平均隐性失血为(847.45±151.32)ml,占总失血量的90.79%。术后1 d隐性失血量与第2~3 d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与第4~5 d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端+远端扩髓较单纯近端扩髓,其显性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均显示,年龄、骨折分型、糖尿病、高血压、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是影响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以隐性失血为主,主要发生在术后前3 d,与年龄、骨折分型、糖尿病、高血压、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及扩髓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应用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开展全内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0年8-12月在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下完成全内镜二尖瓣成形术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全组患者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经股动脉、股静脉及右颈内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于右胸第4肋间隙作3 cm工作孔,右胸第3、4、6肋间隙分别作0.8 cm器械孔,由术者操控机械臂完成全内镜下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二尖瓣成形与房间隔缺损修补的效果满意,食管超声显示二尖瓣无或轻微反流,房间隔无残余分流.均无中转开胸、院内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随访1~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满意.结论 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全内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且创伤小、恢复快,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修复和重建为主的心脏手术的操作精细复杂,传统腔镜技术难以胜任,因此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一经出现,其辅助下的心脏手术即成为最佳适应证之一[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9年8月-2010年12月在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下开展17例心脏手术,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二尖瓣成形术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心包囊肿切除术1例,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相法制备3-巯基丙酸(MPA)稳定的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即MPA-CdTe QDs。研究Cu2+对发射波长为599 nm的MPA-CdTe QDs荧光猝灭效应,发现Cu2+浓度与荧光猝灭强度之间满足Stern-Volmer修正方程的线性关系。通过多项式拟合得出Cu2+浓度在2.28×10-6~18.24×10-6 mol/L和4.8×10-7~12×10-7mol/L两个区间范围内与MPA-CdTe QDs的荧光强度F0/F的多项式关系分别为:F0/F=7.999-2.470c+0.339c2,F0/F=3.154-0.160 c+0.049 c2,拟合度分别为0.991,0.993。MPA-CdTe QDs对Cu2+检测限可达1.326×10-7 mol/L。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