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化学成分及产品质量的影响。方法测定生黄芩、酒黄芩、黄芩炭、炒黄芩四种不同的炮制品中黄芩苷、黄芩素和总黄酮的含量,比较不同炮制方式对黄芩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炮制方式所得黄芩制品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具有一定差异,生黄芩中黄芩苷和总黄酮含量最高,黄芩炭中最低;黄芩炭中黄芩素含量最高,生黄芩中最低。结论药材炮制后化学成分明显改变,主要与不同炮制方式对黄芩中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有关,中药炮制时应注意将现代技术与传统理论相结合,选择最合理的炮制方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系统研究《本经》病因构成与现代中医病因构成比较的特点,以从一个角度反映《本经》作为中医病因学说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的意义。在病因提取、病因名称统一等工作的基础上,以现代中医病因为比较对象,从病因名称角度,总结了《本经》病因的特点。研究发现,与现代中医病因比较,《本经》病因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①《本经》迷信性质的病因多。②《本经》的病因较粗略。③《本经》"虫"类病因较为强调。《本经》病因的上述特点,应是主要源于《本经》病因学说的发展具有初步性。《本经》"虫"类病因较为强调,应是源于《本经》成书年代的医疗卫生条件。《本经》病因的上述特点,还应考虑《本经》是药物学专著这一特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探讨在社区居民开展治未病服务的发展策略。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河北省内11个地级市的3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就诊的3 30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情况、对中医"治未病"的知晓状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实施意义的认知状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状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内容的需求状况。结果:共发放问卷调查表3 300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3203份,有效回收率为97.06%。37.2%的社区居民听说过,1.3%(68/461)听说过并很熟悉,61.5%没听说过。68.4%社区居民认为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有意义,不同年龄、文化教育程度、月收入状况、医保种类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实施意义的认识状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率为74.6%,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医保种类的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情况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居民对"治未病"服务内容的需求主要是养生保健(54.3%)、愈后保养(45.9%)、危险因素干预(48.6%)、健康评估(16.7%)、调畅情志(21.8%)。结论: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认知水平有待提高。为了更好的在社区居民中开展治未病服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强"治未病"思想的社区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的认知水平;创新"治未病"社区服务模式,开展人民满意的"治未病"服务;加大对治未病服务的支持力度,开展社区居民需求度高的未病服务项目,从而使"治未病"服务在社区居民中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舌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也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为舌诊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更好地掌握舌诊理论,准确应用于临床,本文初步总结了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舌诊的论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了这部著作中舌诊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尹常健教授对中医药防治肝脏疾病具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古方今用,治法独特,组方灵活,一药多用,既辨证用药,又辨病治疗,既遵循归经,又参考药理,如治慢性肝炎施以酸甘化阴药,治肝硬化腹水以行气、清热药配伍,治高甲胎蛋白血症以清热解毒药,治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用祛风、固精药,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用化痰利窍药等。  相似文献   
6.
肝脏纤维化是一种损伤愈合反应,各种原因的肝损伤均可以导致肝脏纤维化的启动。肝损伤造成的肝细胞坏死、凋亡、炎症细胞浸润和细胞外基质的改变会刺激肝纤维化形成。肝脏纤维化机制涉及到复杂的调控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时发现疾病谱变化,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合理有效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8家综合医院2008年住院患者病案记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8家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共计114055人,不同年龄组人群疾病病种构成不同,15~44岁年龄组住院患者比例最高,占40.33%。女性患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构成比居首位,占21.92%。除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外,男性和女性住院患者前5位疾病顺位一致,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和肿瘤,占住院患者总数的58.69%;男性和女性前10位疾病病种相同,但顺位不同,占住院患者总数的72.24%。[结论]15~44岁年龄组人群是疾病防控的重点对象;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占女性住院患者总数比例的54.25%,加强妇女保健工作意义重大;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对45岁以上中老年人危害大,对医疗卫生资源占用和消耗最大,是今后疾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中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症状,揭示肝胆湿热证的证候特点。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候的临床表现,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篇文献进行资料汇总,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症状及舌脉分布规律。结果:70篇慢性乙型肝炎关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症状共30个,以尿黄、口苦、纳差纳呆、胁肋胀痛、脘腹胀闷、身黄、目黄、恶心、乏力、口干、大便黏滞、大便干、厌油腻为常见症状。舌象多为舌红苔黄腻,脉象多为弦滑数。结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于2004年5月湖北宜昌拟定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中的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可能存在与临床不符之处。  相似文献   
9.
舌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也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为舌诊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更好地掌握舌诊理论,准确应用于临床,本文初步总结了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舌诊的论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了这部著作中舌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多年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发现,医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对中医理论体系的理解、接受、认可有不同程度的障碍,特别是理科生源的学生,多用分析思维、逻辑思维的方法学习中医理论,导致无法理解和接受中医的理论和知识;也有一些学生,认可中医理论,但缺乏真正的理解,难以分辨科学与文化.上述原因导致部分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应对考试.考虑学生的学习困难是由于传统文化知识积淀不足,尤其是不了解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认识方法、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即缺乏历史的观点和方法.为此,本研究针对我院中医相关专业学生进行调研,以了解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