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肝纤维化(HF)是慢性肝损伤的病理生理结果,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过度积累。现有多项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下游Smad家族形成的信号通路在HF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以此通路为靶点的中医药研究是目前逆转HF的热点。因此,本文以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为切入点,综述近几年中药复方及单味药提取物干预TGF-β1/Smads通路及通路上下游相关因子逆转HF的作用机制,揭示中医药的靶向治疗作用,为阐明中医药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为胃癌前状态,该病发病率高、病程迁延且易发生恶变。中医药以辨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血证、胃阴不足证)论治(有是证用是方)为核心,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显著的优势。基于“辨证论治”理论,研究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微观领域的干预靶点,需成功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这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从微观角度认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及辨治过程。因此,文章通过文献梳理,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操作方法及中医药干预可能机制,以期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证型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中医药临床创新和现代化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肝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且已成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最大的潜在风险。肠道微生物群被认为是代谢器官之一,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肠道微生物群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展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新型靶点,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菌群代谢物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与“多重打击”有关。本文综述近几年国内外肠道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酸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机制,如改善脂代谢紊乱、恢复胰岛素敏感性、修复肠道屏障功能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涉及解偶联蛋白2/腺苷酸活化激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禁食诱导脂肪因子/脂蛋白脂酶等多个信号途径,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化瘀软肝胶囊对肝纤维化大鼠的作用以及对肝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组以CCl4复合因素造模6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2 mg/kg)和化瘀软肝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27、0.54、1.08 g/kg),各组以相应的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6周,每天2次。HE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生化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ALT、AST、TG、TBIL)和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组织Wnt1、Wnt3a、Wnt10、GSK-3β、β-catenin、c-Myc 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肝组织β-catenin和α-SMA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病理损伤,血清ALT、AST、TG、TBIL、HA、LN、PC-Ⅲ、Ⅳ-C水平升高(P<0.01),肝组织Wnt1、Wnt3a、Wnt10、β-catenin、c-Myc mRNA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