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大多数单侧发病,少数双侧发病.临床表现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电击样、撕裂样、针刺样疼痛,呈阵发性,持续十几秒至数分钟,疼痛急骤、剧烈,甚至影响言语和咀嚼,易复发,常迁延数年.进2年来临床观察7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配合头针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7月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配合头针治疗,于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功能测验(UEFT)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效果评定,比较两组病人康复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病人FMA、UEFT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配合头针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膀胱训练计划配合项针治疗座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最佳方法。方法:将72例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4人。A组患者常规体针加用风池、供血;B组加用膀胱康复训练计划;C组患者加用项针,并配合膀胱计划治疗每日1次,所有患者完成30次治疗。结果:A组治疗后,夜尿间隔时间、夜尿次数、24h漏尿次数症状评分显著下降(P〈0.05)。B组治疗后,排尿急迫症状、有尿意是否能忍到厕前、用力等诱因诱发排尿、24h漏尿次数症状评分显著下降(P〈0.05)。C组各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C组疗效最好,且疗效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项针可明显改善患者夜尿频、夜间遗尿的现象,增加膀胱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膀胱控制能力。增加项针及膀胱康复训练可全面改善卒中后患者的尿失禁现象。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改善卒中后患者尿失禁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背景 目前我国对脑卒中后阈下抑郁患者的关注较少,且行为激活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后阈下抑郁患者的效果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行为激活疗法对脑卒中后阈下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及行为特征的干预效果,并进一步对比分析患者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大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或康复科诊治的病程≤3个月脑卒中后阈下抑郁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行为激活疗法干预,1次/周、30~60 min/次,为期6周。干预前、干预后及干预结束后3个月采用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行为抑制/行为激活系统量表(BIS/BAS)、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价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方法与时间在CES-D、BA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主效应显著(P<0.05)。其中干预后、干预结束后3个月,干预组CES-D评分低于对照组,B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干预结束后3个月CES-D评分较干预前降低,BAS评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阈下抑郁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3个月,两组患者阈下抑郁转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为激活疗法可改善病程≤3个月脑卒中后阈下抑郁患者抑郁症状,提高其行为激活水平,降低脑卒中后6个月时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针康法)对海马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 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穴丛刺组、康复组、针康组,每组10 只。采用光化学法诱导局灶性海马缺血大鼠模型,术后24 h 进行干预,治疗14 d 后采用Y-型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观察突触素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学习能力下降,突触素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头穴丛刺组、康复组、针康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P<0.01),突触素表达增加(P<0.05),且针康组优于头穴丛刺组和康复组(P<0.05)。结论针康法能促进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上调突触素的表达,其疗效优于单纯头穴丛刺和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胆红素脑病仔兔在贴敷式局部亚低温不同时间窗内脑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56只出生2~5d的新西兰仔兔腹腔注射胆红素200μg/g,成功建立胆红素脑病模型,随机分为A、B2组各28只,A组仔兔造模后即给贴敷式局部亚低温治疗,B组不予处理。在造模后0、6、12及24h各点2组分别取7只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和检测脑组织胆红素的浓度。结果:B组造模6h点可见神经元体积增大,肿胀,核略偏位,细胞核变化不明显;12h时神经元体积明显缩小,略呈三角形,细胞核浓缩,核形不规则;24h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空泡出现。A组12及24h点神经元形态结构异常改变和胆红素浓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贴敷式局部亚低温可明显减轻胆红素脑病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对脑组织具有治疗及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翊思  袁波  张桂珍 《河南中医》2015,35(1):142-144
目的:观察肩部针刺结合上肢运动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脑卒中偏瘫患者3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8例。在脑卒中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A组采用Bobath疗法进行上肢康复功能锻炼,每日30 min,每日1次。B组在A组康复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患侧肩髃穴、臑会穴针刺治疗,每次30 min,每天1次。治疗20 d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手和上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和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变化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手、B组患者的手和上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07、0.000、0.000);且B组患者的手和上肢的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组(P=0.003、0.004);治疗后,A组的Fugl-Meyer评分为(25.00±6.32),B组的Fugl-Meyer评分为(33.06±6.00),B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04);A组肩关节脱位发生率为61.11%,B组肩关节脱位发生率为5.56%,B组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01)。结论:肩部针刺结合上肢运动功能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减少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MAP-2)表达的变化研究针灸结合康复法(以后简称针康法)对海马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只清洁级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针康组和康复组,每组各10只。采用光化学法诱导大鼠海马梗死造模型,术后24 h 给予干预,14 d后采用 Y-型迷宫测试,评价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中的 MAP-2表达情况。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 Y-迷宫试验中,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学习能力均有所恢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针康组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的 MAP-2表达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相比其余各组表达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针康组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康法可促进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上调 MAP-2的表达,效果均优于单纯的针刺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
艾灸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Bcl-2和Bax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途径,揭示艾灸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机理。方法:以78只Wistar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脑缺血前给予艾灸,采用“4-动脉阻断”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干预后用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①艾灸预处理后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多,且表达高峰提前,与脑缺血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②艾灸预处理后Bax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与脑缺血预处理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艾灸预处理能通过上调抗细胞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而抑制缺血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艾灸可以作为一种脑缺血预处理手段,对全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诱导脑缺血耐受,减轻缺血后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