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1.
目的:研究胰腺癌中 P16和 P53基因产物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L S A B法研究28例胰腺癌组织中 P16蛋白和 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 P C N A)检测,计算细胞增殖指数( Proliferation index, P I)。结果: P16蛋白低表达和 P53蛋白过表达均有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P16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P53蛋白高表达者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预后较差。 P16蛋白低表达与 P53蛋白高表达共存者,其恶性度最高,预后最差。结论:联合检测 P16和 P53蛋白表达情况,更能充分反映胰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对胰腺癌患者预后判断及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总结踝骨折手术内固定技术。方法回顾性我院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1年12月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06例的患者的疗效。结果随访106,优良率92.4%。结论三踝骨折内固定顺序为内踝、后踝、外踝,最后圃定下胫腓联合,具有切实可靠的疗效,易操作、易暴露、易掌握。  相似文献   
3.
金晓伟  蒋毅  蒋学斌 《当代医师》2014,(11):1544-1546
目的 研究小儿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芬太尼持续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为小儿术后镇痛提供一定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择期行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持续静脉镇痛患儿100例,ASA分级Ⅰ~ 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组(A组)50例,单纯芬太尼组(B组)50例.A组术后镇痛用药2 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10 μg/kg芬太尼+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B组术后镇痛用药20 μg/kg芬太尼+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术后均用一次性镇痛泵(100 ml)行持续静脉镇痛治疗疼痛,分别于术后2、4、8、12、24、48 h进行镇静、镇痛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镇痛镇静效果评分:A组与B组各时点的镇痛、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评分:A组发生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较B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嗜睡、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瘙痒.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芬太尼与单纯使用芬太尼比较,能获得同样镇痛镇静效果且能减少芬太尼用量,减少芬太尼相关的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P53抗体对28例胰腺癌组织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53蛋白阳性物质位于肿瘤细胞核内,28例胰腺癌病例中有16例P53表达阳性(57.1%),与正常胰腺和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阳性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表达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5),与术后存活情况有关(P<0.05).结论:p53基因的异常表达在胰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胰腺癌病人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P16蛋白在胰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LSAB法检测 2 8例胰腺癌组织PCNA和 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胰腺癌组织 PCNA表达阳性率为 85 .9% ,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5 3.6 % ,两者表达呈明显负相关 ,且分别与肿瘤分化程度及病人术后生存期有显著关系。结论 :P16蛋白表达与增殖指数 (PI)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 ,两者综合指标对判断患者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药并举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4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与单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差异。[方法]根据患者的来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2例,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10天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36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27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0例,两组治愈率分别为85.71%和6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内服综合疗法的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资料与方法我院2002年1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112例因腹痛而做胃镜检查并取活检的患者,其中男59例,女53例,男∶女=1.1∶1。年龄22个月~15岁,平均年龄9.6岁。HP( )者56例,占总例数的50%,其中男30例,女26例,男∶女=1.15∶1。病史1个月~3年不等。被胃镜诊断胃炎的72例,胃溃疡的6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颅内出血4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疾患,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于1979年5月~1986年5月尸检的191例新生儿中,确定为新生儿颅内出血者46例,现将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会阴入路阴茎背神经阻滞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包皮环切术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体表解剖定位法阴茎背神经阻滞组(LM组),骶管阻滞组(CB组),超声引导会阴入路阴茎背神经阻滞组(US组),每组40例。LM组按传统解剖定位法行阴茎背神经阻滞注入0.25%罗哌卡因0.2ml/kg;CB组给予骶管内注入0.25%罗哌卡因0.5ml/kg;US组给予超声引导会阴入路阴茎背神经阻滞注入0.25%罗哌卡因0.2ml/kg。记录丙泊酚总用量、术中体动和呼吸抑制例数、苏醒时间、手术时间;记录患儿术后躁动、恶心、呕吐、阴茎肿胀情况及术后下肢运动阻滞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采用FLACC评分法对患儿苏醒时、术后2、4h行疼痛评分;记录对乙酰氨基酚栓使用情况。结果与LM组比较,CB组和US组患儿术中所需丙泊酚总量明显减少,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及阴茎肿胀发生率降低,苏醒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均较低,对乙酰氨基酚栓使用率降低(均P<0.05),而CB组和U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S组术后未见恶心、呕吐及躁动发生;CB组术后发现7例下肢运动阻滞,明显高于LM组及US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会阴入路阴茎背神经阻滞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可减少静脉全麻药用量,提高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某医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其中16例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14例采用DHS内固定,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PFNA组骨折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髋关节的功能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固定牢靠等特点,尤其适用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