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建立测定苯巴比妥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Shim-Pack CLC-TMS(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25∶7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40nm,不设内标。结果苯巴比妥的血药浓度在5~8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日间精密度RSD<10%:回收率接近100%。结论本办法测定血药浓度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2.
3.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Factor,TNF)不仅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它还通过使内皮细胞ELAM及ICAM的表达水平升高、刺激趋化性因子及集落刺激因子的产生从而促进粒细胞粘附、血管和血细胞生长、提高前列环素的水平和促血小板凝集活性并同时减低凝血调素蛋白C的抗凝活性促进凝血及促进内皮细胞sis癌基因的表达等参与心血管系统细胞功能的调  相似文献   
4.
胃平滑肌瘤起源于胃的平滑肌组织,主要起自胃壁肌层,极少起自粘膜肌层或血管壁肌层。临床上并不多见,约占胃肿瘤的1%,无特征性临床症状,其诊断主要依赖X线检查,我们收集经X线、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胃平滑肌瘤12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28~79岁,其中60岁以上9例,占75%。临床症状:无明显症状仅感上腹部不适或腹胀者9例,上腹部隐痛不适2例,1例因他病就诊体检时上腹部摸到包块。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合并其他部位损伤 ,病情多复杂危重 ,能否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和处理 ,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现将我院 1998~ 2 0 0 2年收治的 98例复合性颅脑损伤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98例中男 70例 ,女 2 8例 ;年龄 3~ 70岁 ,平均 36 5岁 ,以中青年多见  相似文献   
6.
严重骨折后骨髓腔脂肪经骨折处侵入血循环,造成以肺为主的器官内毛细血管栓塞,出现呼吸困难、脑缺氧及皮肤黏膜出血点称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在各类骨折中的发病率约占7%,但死亡率高达50%,是创伤骨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此医护人员正确判断和分析病人的主诉,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依靠医疗仪器提高观察效能,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医护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广泛的医学知识和观察技能,方能及时全面地提供对病人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使用动态情况和新增药品的特点,以利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0年与2008年药品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2000年相比,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合理性明显增强;有17类西药的品种增幅较大;新增品种中出现了一些药动学特性优良的药物。结论通过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干预,可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医院药师应加强对药物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对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评估、诊断.结果 促进了护患交流,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减少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的护理需求,开展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教师工作和学习方式的优化,增强群体意识,注重群体协作,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谐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40例Ⅱ期高血压病患者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白介素-2(IL-2)的诱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2的产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提示此两项指标的异常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病机理与病理生理有关,IL-2有可能激活促进平滑肌细胞的c-fos,c-myc,c-myb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