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认知损害与睡眠障碍的关系并且分析引起认知损害的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石家庄市第八医院精二科门诊及病房,通过方便取样对152例伴有失眠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另选取150例健康志愿者(睡眠正常组)进行比较.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PSQI)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表分别评估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以及认知功能,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睡眠障碍与认知损害之间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维度睡眠障碍对认知损害的影响.结果 152例睡眠障碍者的PSQI的平均得分为(14.67±1.68)分;其MoCA平均得分(16.79±3.89)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oCA总分与各子项均与PSQI总分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睡眠时间、入睡时间以及日间功能障碍与发生认知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睡眠障碍的老年人中认知损害发生率增加,其中合理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可改善认知功能,对认知功能起保护作用;而日间功能障碍与认知损伤相互影响,可导致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个体中医体质类型与中青年抑郁症的相关性,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和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例抑郁症住院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辨证分型,观察中医体质类型、中医证型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中青年抑郁症患者,无论性别、年龄,气郁质为最多见的中医体质类型。18~30岁中青年抑郁症患者以肝气郁结证最多见,30~59岁以肝郁脾虚证最多见。不同程度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中,均以肝郁脾虚证多见。结论 200例中青年抑郁症患者中,中医体质以气郁质最多见,中医证型以肝气郁结证和肝郁脾虚证最多见。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伴有失眠的老年病人的述情特征。方法通过方便取样对152例来我院精神科就诊的伴有失眠的≥60岁老年病人进行多伦多抒情障碍量表测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验,并将调查结果与15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伴有失眠的老年病人多伦多抒情障碍因子Ⅰ、Ⅱ、Ⅳ得分高于对照组(t=4. 87、7. 25、4. 56,P均0. 001);伴有失眠的老年人其PSQI量表得分与其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因子Ⅳ呈正相关(r=1. 000,P0. 001)。结论伴有失眠的老年人具有一定的述情障碍,并与睡眠障碍相互影响,提示医护人员应重视对失眠病人抒情障碍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冠心痛(CHD)患者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分布特征及与中医体质、人格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在医院收治的CHD患者300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患者资料、中医心理紊乱状态评定表、中医体质学分型以及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调查,运用本院中医体质辨识软件进行中医体质学分型调查,运用心理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00例,根据患者心理紊乱状态将其分为正常组(n=133)和心理紊乱组(n=167)。采用齐向华教授制订的中医心理紊乱状态量化表和相关因素调查表对300例冠心病的中医及相关因素心理紊乱状态进行分析。结果此300例冠心病患者共有167例(55.67%)存在不同程度的中医心理紊乱状态,思虑过度状态患者53例(31.74%),其次为烦躁焦虑状态45例(26.95%),郁闷不舒状态31例(18.56%),精神萎靡状态26例(15.57%),惊悸不安状态12例(7.19%);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65岁、有高血压史、对疾病认知程度高以及病程长为冠心病患者合并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的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并作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心肝同治"的理论内涵及在心律失常辨证论治中的应用,认为心律失常虽病位在心,但与肝密切相关,因此,肝的疏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心系疾患的发生。在治疗上,强调心与肝同治,不单治心,更应注重肝脏的条达,肝之疏泄正常,气机舒利,气血得以平和,心气调畅,心血充足,则心之功能正常,心律失常随之而解。本文通过"心肝同治"之浅析,为临床辨证及治疗心律失常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有利于提高诊疗水平,拓展临床辨证论治思路。  相似文献   
10.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属祖国医学之"心悸"、"怔忡"范畴。中医药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具有一定的特色优势。本文通过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实验研究、问题与展望四方面进行论述,为临床防治心律失常提供最新资料,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