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9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中医认为,胰腺癌以脏腑气血亏虚为本,各种病理因素相互兼夹而发,病性本虚标实。"杂合以治"初见于《内经》,是倡导医家采用多种治病方式,博采众长,随机应变,以达到整体施治的治则思想。在应用过程中当以辨证论治为前提,分清疾病病症主次,将内服、外治、非药物治疗等多法并用,协同增效。同时,根据胰腺癌所处不同阶段,治则相合,一方复法,以顺应疾病的动态发展。要注重人与自然一体的观念,顺应自然,重视情志、饮食起居调整,减轻胰腺癌患者病痛,降低其复发转移风险,以延长生存期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壁的内皮细胞借助调节血管稳态、血管张力、细胞黏附、细胞增殖、凝血抗性、炎症因子等来响应机体的物理和化学信号,进而维持血管处于衡动稳定的状态。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所需的关键条件,肿瘤血管化的病理模式为瘤体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和氧气,以促进其增殖。近年来,内皮细胞参与肿瘤血管渗入,驱动血管生成被认为是促进肿瘤转移的关键环节。血管内皮细胞可通过调控代谢重塑以满足肿瘤血管化过程中对物质和能量的需要,其异常的代谢特征使得其能更好地适应肿瘤微环境的变化,这种代谢的改变常被看作是肿瘤血管化进程的重要基础。中医“阴火”理论源自《黄帝内经》,原指“阴虚生内热”,属内伤之火范畴,后经历代医家推演变化,逐步形成“脾胃气虚-阴火上乘-气火失调”的病机认识。内皮细胞代谢重塑的发病过程是“阴火”病理表征的客观体现,而阴火造化生息、燔灼妄动之性又与肿瘤新生血管增生无制、亢变为害的疾病状态相吻合。脾胃亏虚与气机失衡的改变可致水谷精微不得布散,发生代谢障碍,停久为痰为瘀,与血脉相搏结,致使局部环境异化(肿瘤微环境形成)、脉道不利(内皮细胞代谢失衡),异变形成肿瘤新生血管。在“阴火”证候要素指导下,围绕气与火的相关性,运用“扶正调气”的治法遣方用药,可调节内皮细胞代谢功能,达到机体相对平衡状态,进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基于以上认识,该文围绕内皮细胞代谢重塑与阴火相关理论,阐发学术微旨,以期为中医药干预肿瘤血管化进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抗SARS医疗队是特殊时期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队的管理中,要注意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才能保证抗SARS战役的胜利.①正确处理好医疗队内部医疗、护理、科研、隔离防护等专业之间的关系;②正确处理好医疗队内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③正确处理好各医疗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5.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我国不少地区的恶性肿瘤死亡统计中,胃癌居第1位或第2位。患者就诊时多为进展期胃癌。肿瘤组织已经侵犯到胃壁肌层、浆膜下甚至浆膜层,或伴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6.
半表半里,与表、里一样,都是<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病位概念,是分析归纳诊治疾病的一个基本方法.但张仲景在<伤寒论>原文中并未明确提出"半表半里"一词,只有在第148条有"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一句,以致有人至今认为不存在"半表半里"为病位概念,认为只不过是<伤寒论>中独有的一个病证名,表现症状以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为主.笔者立足于现存文献、<伤寒论>原文和临床实践三方面去探讨,认为半表半里作为一个病位概念,是<伤寒论>六经辨证中的一个重要纲领,是仲景在<伤寒论>所提出,有实在内容,是疾病规律的反应,在临床实践中能够很好地指导多种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肺瘤平Ⅱ号对Lewis肺癌小鼠瘤细胞CD44V6及CD49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肺瘤平Ⅱ号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细胞CD44V6及CD49表达的影响,探讨肺瘤平Ⅱ号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C57BL/6近交系小鼠右腋皮下接种Lewis瘤细胞悬液0.2 mL,随机分为生理氯化钠溶液对照组、环磷酰胺(CTX,60 mg.kg-1,ip)组、榄香烯组(65 mg.kg-1,ip,qd)、参一胶囊组(5 mg.kg-1,ig,qd)、肺瘤平Ⅱ号高、低剂量组(10,2.5 g.kg-1,ig,qd),每组10只。实验d 2开始给药,除CTX组给药1 d外,其余各组均给药12 d。实验d14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瘤细胞CD44V6及CD49的表达。结果:与生理氯化钠溶液对照组比较,肺瘤平Ⅱ号高、低剂量组瘤细胞中CD44V6和CD49表达均显著降低(CD44V6:12.04±2.05 vs.8.44±1.57,8.23±2.05;CD49:59.07±7.78 vs.46.96±2.63,51.81±6.54;P<0.05或P<0.01)。结论:肺瘤平Ⅱ号通过抑制肿瘤细胞CD44V6和CD49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伤寒杂病论》为汉人张仲景所著,由于兵火战乱等原因而散佚,后经王叔和搜集整理,才得以传世。至北宋林亿等人将《伤寒杂病论》内容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后,使人误解为《伤寒论》专论伤寒(外感),而《金匮要略》则专论杂病,这种看法一直流传至今,以致后来形成“外感法仲景,内伤宗东垣”之说。仲景的六经辨证是辨万病的总纲,用《伤寒论》的理论和方药治疗杂病,是早已存在的事实,若将其限定在外感病范畴,是不对的,故为其“正名”。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进行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人类财富,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影响力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传统医药体系。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在于稳定瘤灶,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延长带瘤生存时间等方面。“带瘤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疗效有别于当前西医治疗的显著特征。那么,如何将这些优势进一步推广,并且得到国内外的认可呢?为解决这些问题,满足人们对中医药不断增长的需求,中医药走国际合作的道路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近几年,与中医肿瘤学科密切相关的事件不胜枚举,现略举一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肺瘤平膏合并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例健康受试者和3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DC亚群、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含量。所有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n=18)和化疗组(n=19),中医组即在化疗的同时接受中药肺瘤平膏治疗,化疗组为单纯接受化疗。[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髓系树突状细胞(MDC)较正常人低表达(0.72±0.08VS0.56±0.18)(P〈0.01),机体免疫功能显著下降。中医组患者MDC含量(0.93±0.23VS0.33±0.24)、MDC/LDC比值(2.97±1.56VS1.39±0.57)较化疗组提高(P〈0.01),中医组CD3^+(72.53±6.25VS65.26±10.66)、CD4^+细胞数量(41.44±10.86VS31.56±7.58)、NK细胞含量(25.23±13.45VS16.5±11.30)及CD4^+/CD8^+比值(1.92±0.64VS1.07±0.49)均提高,CD8+细胞含量(25.60±9.46VS32.19±8.67)则下降(P〈0.05)。[结论]中药肺瘤平膏结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有调整体内免疫反应向Th1方向极化,从而调动细胞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