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黄芩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材之一,其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国内外研究表明,其多种活性成分均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目前随着对炎症反应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炎症反应的发生与多种细胞通路的激活有关,因此通过阻断炎症细胞通路,减少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激活,对与缓解和治疗炎症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显示黄芩中所含有的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在体内外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与对多条主要的炎症通路的调节和阻断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成为目前对黄芩抗炎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相关文献,以黄芩有效成分在炎症通路中的作用为出发点,重点介绍了黄芩有效成分在炎症通路中作用的靶点蛋白,为黄芩抗炎作用的进一步研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黄-黄芩配伍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内毒素血证模型大鼠肝脏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0.75mg/kg)、大黄-黄芩药对(4.5、2.25g/kg)剂量组。各组大鼠连续预防性给药7 d,于末次给药0.5 h后尾静脉注射5mg/kg LPS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于造模后6 h处死动物并取样,分别采用ELISA和Q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及相应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p38、ERK、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大鼠肝组织中IL-1β、IL-6含量和相应的mRNA相对表达量及p38、ERK、JNK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大黄-黄芩药对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肝脏中IL-1β、IL-6的含量及IL-6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也能明显抑制模型大鼠肝脏中p38、ERK、JNK等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且药对4.5g/kg剂量组的抑制作用强于药对2.25g/kg剂量组。结论:大黄-黄芩配伍后对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肝脏的炎性损伤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p38MAPK炎症通路中的p38、ERK和JNK的磷酸化作用,从而减少了细胞因子IL-1β和IL-6的释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王沛明  陈文  张祎  王平  孟宪丽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8):3425-3431
为了探究大黄黄芩药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内毒素血证模型大鼠肝脏炎症的调节机制,选取取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药对高剂量组、药对低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进行预防性给药,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结束0.5 h后尾静脉注射LPS(5 mg·kg~(-1))造模,后每0.5 h测定一次动物肛温并记录,于造模后4 h处死动物,测定脾脏胸腺系数;采用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Toll样受体蛋白4(Toll样受体-4),p38MAPK,磷酸化p38MAPK(p-p38MAPK)及一氧化氮合成酶(i NOS)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iNOS蛋白表达、p38磷酸化表达升高,IL-1β,NO,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对高剂量能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中IL-1β,NO,TNF-α的表达(P0.05或P0.01),下调i NOS蛋白表达与p38磷酸化表达(P0.05),但对TLR4蛋白并未出现显著的回调作用;药对低剂量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肝组织中IL-1β,NO的表达(P0.01),显著下调i NOS蛋白表达(P0.01),对p38磷酸化表达具有一定的下调趋势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TLR4蛋白表达并没有表现出一定降低作用。大黄黄芩配伍使用可能是通过减少p38蛋白的磷酸化表达从而阻断p38 MAPK信号通路,来减少i NOS蛋白表达和炎性因子IL-1β,NO,TNF-α的释放,从而达到减缓炎症反应保护机体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黄-黄芩配伍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内毒素血证模型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4.5和2.25 g·kg~(-1)大黄-黄芩药对组。各组大鼠预防性给药7 d,于末次给药0.5 h后尾静脉注射LPS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于造模后6 h处死动物取血。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大黄-黄芩药对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NO的释放。结论:大黄-黄芩配伍后对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的炎性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NO的释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黄水提物对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体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及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大黄水提物对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阳性药组(7.5×10-4g·kg-1),大黄高、低剂量组(3.0,1.5 g·kg-1)。每天早晚各给药1次,连续给药7次,末次给药0.5 h后尾静脉注射内毒素(LPS)(5 mg·kg-1)复制模型,然后每间隔0.5 h测定一次动物肛温,于造模后4 h麻醉动物,剖取脾脏、胸腺、肾上腺等组织称取各脏器质量计算其脏器系数,股动脉取血制备血清,采用比色法试剂盒测定血清中SOD,CAT活力及MDA,H2O2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水提物1.5 g·kg-1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体温变化指数(TRI4)(P0.05),明显降低血清中MDA,H2O2的含量(P0.05),显著升高SOD,CAT的活力(P0.05)。结论:氧化应激是LPS诱发内毒素血症的重要环节,大黄可以通过上调SOD及CAT的活性,清除体内过度累积的自由基,干预模型大鼠体内氧化应激损伤的信号传导,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