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5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时塑料全冠对隐裂牙治疗过程中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近年来收治的55颗隐裂患牙(45例患者)所进行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讨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跟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治疗跟骨骨折严重畸形愈合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介绍自体植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台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台的方法,探讨手术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1998年11月~2002年8月.对17例21足跟骨骨折严重畸形愈台患者采用自体植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台的方法进行治疗.男13例17足.女4例4足;年龄25~45岁,平均35.4岁;单侧跟骨骨折13侧13足,双侧4例8足.选择跟骨外侧改良“L”形切口行自体植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其中15例17足取髂骨植骨,1例2足分别取髂骨植骨和跟骨外膨的外侧壁植骨.1例2足取跟骨外膨的外侧壁植骨。所有跟骨外嘭的外删壁均做切除.结果15例18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14.5个月。按Maryland方法评价术后功能:优7足,良9足,可2足;优良率为88.9%,X线片示Bohler角、Gissane角、距骨倾斜角、跟骨宽度及丘部高度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自体植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台术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一种有技方法。可明显矫正跟骨畸形.恢复后足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6岁,因反复心悸、消瘦、怕热3年,咳嗽伴发热1周,拟诊"甲亢"准备行同位素治疗.入院时T 37.2℃、RR 20次/分、BP 125/75 mmHg、HR 120次/分;WBC 9.8×109/L、游离甲状腺三碘原氨酸(FT3)>30.8 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206.4 pmol/L、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0.001、甲状腺三碘原氨酸(T3)>0.14nmol/L、甲状腺素(T4)>473.43 nmol/L.入院2 h,患者突发腹痛,渐加剧呈板状腹,伴烦躁不安、大汗淋漓.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概念(肘关节后脱位同时伴有桡骨头和尺骨冠突骨折),并报告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自2004年4月~2007年3月,作者共收治肘关节三联征损伤5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法分类:Ⅱ型4例,Ⅲ型1例;按Schatzker法分类: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1例。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法分类:Ⅰ型1例,Ⅱ型4例;按O′Driscoll法分类:5例均为Ⅰ型。4例采取了手术内固定治疗,以3 mm钛空心拉力螺钉或1 mm K针分别固定冠突和桡骨头,并缝合修复肘内外侧副韧带。术后屈肘90°前臂旋转中立位石膏外固定3周,开始屈伸和旋转康复训练。[结果]4例手术治疗的患者经3个月~3年随访,骨折愈合,肘关节稳定,无疼痛。肘关节屈伸幅度平均120°,前臂旋转幅度平均110°。3例随访1年以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2例,良1例。未手术治疗的1例功能评定为差,有肘关节不稳定和疼痛。[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骨折片虽然很小,但伴有肘内外侧副韧带撕裂,肘关节严重不稳定。只有在重建了骨关节和软组织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及早(3周内)进行康复锻炼,才能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526例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308例,肠易激综合征218例)运用足部反射区按摩结合推拿,在对该疾病临床表现进行归纳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上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发现526例患者平均治愈率为18.63%,显效率37.07%,好转率39.92%,总有效率95.63%。同时还发现,本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肠易激综合征均具有理想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单海丰 《首都医药》2005,12(14):22-23
尘肺是由于职业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不仅严重影响了工人们的身体健康,阻碍了国家矿山生产建设,而且在工人后期的医疗检查及合并症的防治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早在17世纪,尘肺病人的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肺移植对终末期肺病的治疗效果,总结肺移植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9月间肺移植围手术期病人1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主要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各4例,支气管扩张3例,尘肺1例,Kartagener综合征1例。手术方式为双肺移植7例,左单肺3例,右单肺3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死因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例,心跳骤停1例;余10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方法,急诊抢救性手术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某院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污染情况及其同源性。方法对该院重症监护室(ICU)、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血液透析室、手术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对ICU、EICU环境中污染的条件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扩增分型。结果除E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结果达标外,ICU及EICU各检测项目细菌计数均不达标;血液透析室及手术室采样标本均合格。ICU、EICU物体表面共采集标本53份,检出鲍曼不动杆菌7株,检出率为13.21%;此7株菌均为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其中6株基因型相同,与患者痰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型相同。结论该院重点部门环境中物体表面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同源性,应加强其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并鉴定NPM1单克隆抗体.方法 利用纯化的NPM1融合蛋白作为抗原,通过常规的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用间接ELISA法筛选能出产生抗NPM1单克隆抗体的阳性细胞株,对抗NPM1单克隆抗体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出1株产生抗NPM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产生的抗体为IgGl亚类,效价达1∶720000;纯化后经SDS-PAGE显示两条蛋白条带,纯度达95%以上,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000和25000,与单一抗体重链、轻链分子大小相符.免疫组化证实,纯化的2G7抗NPM1单克隆抗体可检测出NPM1在结直肠癌表达,阳性位点为细胞核.结论 制备的抗NPM1单克隆抗体可用于NPM1蛋白功能的研究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