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目前有关中医药干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临床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中医药干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临床研究多以干预血瘀证为主的病证结合模式为主,具有稳定斑块、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肌供血、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生活满意度等作用,但仍存在疗效评价维度过于单一、结局指标设置杂乱、用药干预周期长短不一等问题。有待多学科专家在严格的循证方法指导下制定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诊疗专家共识以规范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观察毫针、火针两种针具的瘤周围刺对荷乳腺癌小鼠肿瘤生长状态、机体免疫功能、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将对数增长期的4T1乳腺癌细胞株接种于小鼠前肢腋窝后方,建立BALB/c小鼠4T1乳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18只,不干预)、毫针组(18只,瘤周围刺,留针20min)、火针组(18只,瘤周围刺),同时将正常饲养的小鼠作为空白组(9只)。以7d为1个治疗周期,每个周期的第1、4天干预,每个治疗周期结束后分别取材(肿瘤、胸腺、脾脏、血液),测量并计算对小鼠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PLR),共取材3次。结果:抑瘤率方面,火针组各时间点分别是6.043%,26.421%,51.132%,高于毫针组的1.999%,15.367%,45.929%。小鼠免疫方面,火针组各时间点胸腺指数分别是(3.38±0.41),(3.58±0.19),(3.23±0.24),较毫针组同期更加稳定(4.17±0.46),(2.97±0.43),(3.00±0.64)。火针组各时间点脾脏指数分别是(4.76±0.58),(5.78±0.24),(5.29±0.30),较毫针组同期更加稳定(5.10±0.47),(5.69±0.27),(5.11±0.14)。预后方面火针组各时间点PLR、NLR与毫针组同期数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瘤周围刺对4T1小鼠乳腺癌移植瘤增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火针优于毫针,且随干预时间延长抑瘤效果越明显,但其预后不如毫针围刺效果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医数据挖掘文献展开研究,结合研究结果对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述评。方法 以中国知网为文献统计来源,以“数据挖掘”“经验”为主题词,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3月28日的学术期刊,利用CiteSpace 5.7. R2对纳入文献绘制关键词可视化图谱及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分析国内中医经验数据挖掘研究的发文趋势和研究现状。结果 共纳入文献522条,当前数据挖掘技术常用于中医证候与证候要素标准化及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常用算法为关联、聚类、回归、判别等基础算法。数据挖掘类论文发文量大,但成果转化有限,可在既往名医经验传承型模式的基础上,在传承工作室框架下,结合现有数据挖掘成果,借鉴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模式,对名医经验进行保护性开发转化。结论 数据挖掘技术为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提供了有效途径,但其结果的利用与转化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冠心病病变全程的证候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 基于冠心病证候、证候要素诊断的行业标准,运用改良动手深度学习(Transformer)算法构建冠心病证候要素诊断系统,对比系统诊断结果与4位临床医师基于治疗指南的诊断结果,获知系统证候要素诊断准确性;借助冠心病证候要素诊断系统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1221例冠心病住院病例进行证候要素诊断及不同分期证候要素分布、组合规律研究。结果 通过临界病变、冠心病心绞痛未行介入手术、冠心病心绞痛介入术后12周内、冠心病心绞痛介入术后1年以上并伴心功能降低(NYHA分级为II级或III级)患者病例各20例的人、机对比,冠心病证候要素诊断系统平均准确度可达96.46 ± 8.957%。冠心病证候要素诊断系统对证候要素判断结果提示,冠心病冠脉临界病变阶段以气滞、血瘀的实性证候要素及组合为主;冠心病心绞痛未行介入手术阶段存在血瘀、气虚、痰浊、气滞等实性证候要素为主的分布及其组合形式;冠心病介入术后12周内的患者可呈现阴虚、气虚、气滞、血瘀等证候要素分布及其组合形式;冠心病介入术后1年以上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多表现为气虚、痰浊、阳虚等虚性证候要素为主的证候要素分布及组合形式。结论 冠心病病变全程的证候要素分布及组合形式存在一定时间性的演变规律,可出现由实性证候要素向虚实夹杂的证候要素分布及组合形式演变,最终发展成虚性为主的证候要素分布及组合模式,而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冠心病证候要素辨证系统为证候要素诊断的客观化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5.
伴随AlphaGo Zero 称霸围棋领域,谷歌公司宣布全力转向智慧医疗方向发展,深度学习训练虚拟老鼠可以模拟人类大脑空间导航能力的飞跃式进展,全球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为西医的体外诊断技术、手术导航等方面提供了极大帮助,也通过专家系统、大数据、辅助诊断设备等方面协助中医诊断,规范中医诊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研究王阶教授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的用药经验与组方规律,传承王阶教授临床诊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经验。方法:收集并整理王阶教授2016-2020年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医案处方,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对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药对组合等进行统计、关联规则分析与新方发现。结果:共收集王阶教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处方122则,中药110味,多为辛、甘药物,归经则以脾经为主,兼有心、肾、肝、肺、胃经。使用单药频次最高的桂枝、白芍、生牡蛎、生龙骨、炙甘草、大枣,高频对药为桂枝-白芍116次(占95.08%);常用角药为桂枝-生龙骨-生牡蛎108次(占88.52%),桂枝-白芍-生龙骨106次(占86.89%),桂枝-白芍-生牡蛎106次(占86.89%)。常用药对为木香-砂仁等。核心处方药物为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生龙骨-生牡蛎-牛膝-党参-黄芪-肉苁蓉-茯苓-酸枣仁。结论:王阶教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用方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主,药物以桂枝、白芍、生牡蛎、生龙骨、炙甘草、大枣等为主,临床诊疗时随病、证、症进行用药加减。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有赖于诊断水平的提高。当前中西医结合诊断存在西医疾病结合中医证候、西医疾病结合中医病证、中医疾病结合中医证候的多种模式,而具体疾病、证候的诊断有赖于多维度、多模态数据的处理与融合。鉴于此,本研究结合传统中医病证诊断、现代计算机科学、现代生物学技术,对多模态中西医结合医学诊断模式进行探讨。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为例,探索中西医结合多模态诊断模式实现思路,以期有利于中西医结合医学诊断、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改良Transformer算法构建冠心病中医证候诊断、方药推荐模型。方法:以冠心病证候要素为关键环节,基于临证诊疗思路“症状-证候要素-证候-治法-方剂-药物(剂量)”搭建基本逻辑,综合运用多头注意力机制、复合词向量、随机失活形成改良Transformer算法,模拟临床医师临证思路,形成具备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判断、证候诊断、方药推荐、可更新迭代功能的智能化模型。模型建立后,选择8 030例临床病例诊疗数据作为训练集进行模型训练,随机筛选100例基于真实临床病例的中医开方数据进行测试,比较模型输出方药与临床医师方药,对模型进行定性评价。结果:加入多头注意力机制的改良Transformer算法使模型准确率有更大的提升,模型在主要证候的判断、主要方剂的选择上与临床医师一致,在药物加减上有一定提升空间。结论:改良Transformer模型可提高冠心病证候要素、主要证候、处方、用药的准确率,较为准确、稳定地输出主要证候和方药建议,是中医智能化发展的体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