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考察3种反相柱色谱材料对黄酮苷类成分的分离.方法:采用RP-18、ODS和ODS-AQ 3种反相材料分离纯化黄酮苷类成分.结果:不同材料对黄酮苷类成分纯化效果不同.结论:ODS- AQ对饿蚂蝗黄酮苷纯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假地豆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对假地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提取分离,利用理化数据及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假地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白桦脂酸(1)、木栓酮(2)、正十六烷酸(3)、β-谷甾醇(4)、亚油酸(5)、正四十一烷醇(6)、正二十八烷(7)和牡荆素(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饿蚂蝗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饿蚂蝗Desmodium sambuen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色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饿蚂蝗全草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β-香树脂醇(1),白桦脂酸(2),胡萝卜苷(3),正三十烷酸(4),羽扇20(29)-烯-3-酮(5),二十四烷酸单甘油酯(6),豆甾-5-烯-3β-7α-二醇(7),脱镁叶绿素甲酯(8),邻羟基苯甲酸(9),β-谷甾醇(10),d-儿茶素(11),木犀草素(12),表没食子儿茶素(13)。结论: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饿蚂蝗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饿蚂蝗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前军  于海林  李传宽  康文艺 《中成药》2011,33(11):1993-1995
目的探讨饿蚂蝗叶总提取物、叶正丁醇部位、根茎正丁醇部位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检测小鼠ALT、AST、SOD和MDA的各项水平,考察饿蚂蝗的保肝作用。结果小鼠的ALT、AST、SOD和MDA的水平显示,饿蚂蝗叶总提取物、叶正丁醇部位、根茎正丁醇部位具有较好的保肝作用,叶正丁醇部位作用最好。结论叶正丁醇部位对肝脏损伤保护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3-{[(叔丁基二甲基硅基)氧基]甲基}环丁烷-1-羧酸的合成工艺路线。方法以3-亚甲基环丁基腈为起始原料,经过水解、还原、硅醚保护、硼氢化氧化、氧化等实验操作合成3-{[(叔丁基二甲基硅基)氧基]甲基}环丁烷-1-羧酸。结果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并利用NMR、HR-MS确证了结构。结论 3-{[(叔丁基二甲基硅基)氧基]甲基}环丁烷-1-羧酸合成工艺操作性好,条件温和,无需贵重试剂和柱色谱操作,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饿蚂蝗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饿蚂蝗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测定波长510nm。结果:槲皮素对照品在0.020 8~0.104 g.L-1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09%,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4%(n=5)。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现性好、结果可靠,适用于饿蚂蝗总黄酮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饿蚂蝗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前军  刘瑜新  康文艺  李传宽 《中成药》2010,32(11):1980-198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