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9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颅脑CT及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CT及MRI检查对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IH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确诊的IHP患者头颅CT(16/16)和MRI(3/16)表现,观察病变的范围和密度/信号等特点。结果IHP颅内主要表现为多发钙化性病变,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CT值114~373HU,在MRT1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双侧尾状核、苍白球、壳核及丘脑的对称性、条形或团块状钙化16例;双侧额、颞、顶、枕叶皮层下钙化10例;小脑齿状核钙化6例(双侧4例,单侧2例);侧脑室旁钙化2例。结论CT和MR对IHP的诊断非常重要,其中CT对病变的显示优于MR,与临床结果结合,对IHP具有定性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DWI在正常前列腺及前列腺疾病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前列腺、前列腺癌(PCa)、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囊肿的DWI表现及其ADC值的变化特点,探讨DW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方法分别对16名健康志愿者,9例前列腺囊肿,29例BPH和21例PCa患者进行前列腺DWI扫描,分析正常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囊肿、前列腺增生结节以及前列腺癌灶的DWI表现、ADC值的变化特点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所有BPH和PCa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DWI表现:16名志愿者外周带信号高于中央带,二者分界清晰;囊肿呈高信号;BPH增生结节信号不均匀,信号强度低于外周带;PCa表现为低信号影。各组平均ADC值:正常前列腺中央带(1.352±0.052)×10-3mm2/s,外周带(1.829±0.071)×10-3mm2/s,囊肿(2.557±0.084)×10-3mm2/s,BPH增生结节(1.576±0.101)×10-3mm2/s,PCa癌灶(0.934±0.166)×10-3mm2/s,其AD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前列腺囊肿、正常外周带、BPH、正常中央带和PCa癌灶(P=0.000)。结论DWI及ADC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正常前列腺、前列腺囊肿、BPH和PCa之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采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技术,对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DCN)内5-羟色胺(5-HT)能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及其来源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DCN内分布有大量5-HT阳性纤维和终末。将FG注入到DCN后,FG/5-HT双标细胞出现于延髓中缝核群中的中缝大核、中缝隐核和中缝苍白核以及外侧旁巨细胞核的腹侧部。结果提示5-HT对DCN内盆内脏感觉信息的传递可能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东芝Aquilion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62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MSCT检查.结果 62例AAS患者,主动脉夹层(AD)41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12例,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PAU)9例.MSCT能够显示3种疾病的特征性征象:AD可见内膜片和双腔征;IMH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 mm;PAU为凸出于主动脉管腔外的造影剂充盈的龛影.结论 MSCT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能为AAS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骨肉瘤的MRI及DW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肉瘤的MRI及DWI表现.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完整并经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26例(年龄8~40岁,平均16.7岁),均行X线及常规MRI检查,其中16例应用msh-DWI序列进行扩散加权成像.参照常规MRI图,在ADC图测定骨肉瘤实质部分、坏死部分及肿瘤骨区域的平均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灶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低~等或等~高信号,抑脂序列呈高信号.瘤骨在各序列上均呈低信号,瘤骨成分越多,信号越低.在DWI图中,16例骨肉瘤实质部分显示较高信号,肿瘤内坏死部分显示较低信号,病灶内肿瘤骨成分显示低信号.骨肉瘤实质部分的平均ADC值为(1.34±0.12)×10-3mm2/s,坏死部分的平均ADC值为(2.23±0.16)×10-3mm2/s,瘤骨成分的平均ADC值为(0.32±0.06)×10-3mm2/s.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常规扫描结合扩散加权图像,可对骨肉瘤的组织构成进行初步推测,并能指导穿刺活检部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周永明教授治疗血液病的经验,周教授认为虚损为本,邪毒为标,痰瘀为变是众多血液病的共有病机,而健脾补肾、泻火解毒、化痰治血则是治疗血液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h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基因第12外显子(JAK2 exon 12)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等位基冈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573例Ph染色体阴性MPN患者JAK2 V617F突变,直接测序法检测JAK2 exon 12突变状态,克隆后测序鉴定突变类型.比较JAK2 exon 12突变与JAK2 V617F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并研究该突变与表观遗传调节子基因突变及JAK2 46/1单倍型的关系.结果 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骨髓增殖性肿瘤未分类型(MPN-U)及JAK2 V617F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中均未发现JAK2 exon 12突变,在13例JAK2 V617F阴性PV患者中发现2例(15.4%)存在该基因突变,均为N542.E543del,即第542位天冬酰胺和第543位谷氨酸缺失.2例JAK2 exon 12突变的患者以红细胞增多为主要表现,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增高不明显,骨髓以红系增生为主,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低于正常,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培养可检测到内源性红系集落(EEC),不伴有表观遗传调节子基因TET2、ASXL1、EZH2突变,其中1例患者46/1单倍型rs12340895和rs10974944位点均为CC基因型,另1例患者上述两个位点均为GC基因型.结论 JAK2 V617F阴性的ET、PMF、MPN-U患者无需再行JAK2 exon 12突变检测;JAK2 exon 12突变的PV患者具有特定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  相似文献   
8.
膀胱痛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脏痛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感觉 ,易受情绪及经验的影响 ,个体间差异也很大 ;加以内脏初级传入性质复杂、难于分化 ,因此 ,在神经学上和医学上探索内脏痛的机制都是一个重大难题。膀胱由于具有以下特点而被做为模型广泛应用于内脏痛研究。首先 ,膀胱具有储存尿液和适时排空的特点 ,可以感受伴随膀胱动态变化 (腔内压力改变 )的各种刺激 [1 ]。其次 ,支配膀胱的神经主要有下腹下神经和盆神经 ,单是盆神经内的纤维即可编码各种感觉 ,包括急性过度扩张引起的快痛以及炎症状态下的慢痛[1 ,2 ] 。第三 ,腔内注射化学刺激物可引起膀胱痛[3 ,4] ,尽管…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给予尿道伤害性刺激后FOS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腰骶髓内分布情况.在向大鼠尿道内导入100 μl 2%福尔马林后,大量FOS阳性神经元出现在脊髓腰6和骶1节段的后角内侧部和后连合核内.双侧切断阴部神经几乎可完全阻断FOS在腰骶髓的表达,但FOS表达不受切断双侧盆神经的影响.行为学观察发现神经完整的大鼠和切断盆神经的大鼠在福尔马林刺激后表现为频繁舔舐尿道外口,而切断阴部神经的大鼠则未见此明显的行为学反应.结果提示,大鼠腰6和骶1节段的后角内侧部和后连合核可能为脊髓内接受尿道伤害性信息的主要区域,尿道的伤害性信息是由阴部神经传入的.  相似文献   
10.
狗舌草提取物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株细胞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狗舌草提取物对266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U266细胞株与狗舌草提取物共同培养,用CCK-8试剂检测细胞毒作用。结果:狗舌草提取物对266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半数抑制(质量)浓度约为3.2mg.L^-1。结论:狗舌草提取物对266细胞有体外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