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s)为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肿瘤,以前被认为是平滑肌源性肿瘤,且多归类为平滑肌肉瘤。近年来通过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GISTs为一组独立的起源于胃肠道壁的间叶性肿瘤,不包括典型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CT检查已经成为检测和诊断GISTs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畸形的MRI和MRA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年L5峡部应力骨折患者L5双侧上关节突间距的解剖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21例青年男性L5峡部应力性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应力骨折组),并与24例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对照组)。所有入组对象均拍摄腰椎CT及三维重建,并在CT上测量L5双侧上关节突顶点间距(a)和S1上关节突顶点间距(b),计算两者比值c(c=a/b),统计分析2组c值差异。结果 应力骨折组患者c值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男性L5峡部应力骨折患者其L5上关节突间距增宽,S1上关节突间距相对较小,该解剖特点可能与峡部应力骨折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有家族发病倾向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临床表现以搏动性头痛、反复发作、多为偏侧为特征,头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及畏光等症状。本病属中医学"头痛"、"偏头风"范畴。笔者采用自拟偏头痛方治疗瘀血阻络型偏头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分析后路椎板切除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的疗效及并发症,并探讨二者的影响因素。 方法 2003年4月~2009年12月,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OPLL患者54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神经功能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将患者分为疗效良好和疗效不佳2个组。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术前JOA评分、是否合并糖尿病、颈椎曲度、椎管狭窄率、骨化物范围、骨化物分型、是否有脊髓高信号对患者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结果 随访1~6年,平均3.3年。患者神经功能JOA评分从术前9.2±1.3分增加至术后14.2±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改善率(improvement rate, IR)为(62.4±13.2)%。其中35例患者手术疗效良好(IR≥50%),19例患者疗效不佳(IR<50%)。术后并发症包括9例神经根麻痹和2例血肿压迫。影像学研究表明手术疗效良好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明显大于手术疗效不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神经根麻痹患者的颈椎曲度矫正程度明显大于非麻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融合固定术是一种适于治疗严重的多节段颈椎OPLL的手术方式,术中矫正患者颈椎曲度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但同时可能增加术后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 f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间盘再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4月-2006年8月,采用TLIF治疗腰椎间盘再突出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为37~68岁,平均51.2岁。手术节段包括L3/L4 2例,L4/L5 19例,L3/S1 15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随访2年,神经功能JOA评分从术前平均9.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24.6分(P〈0.01),神经功能改善率为45%~100%,平均84%。临床疗效优19例,良11例,中6例。骨性融合率达到100%。结论TLIF治疗腰椎间盘再突出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SF内固定器的复位机制、操作要领、并发症的防治进行研讨。方法:采取切开复位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68例,其中爆裂型骨折49例,压缩型16例,Chance骨折2例,骨折脱位1例。结果:68例骨折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无1例脊髓神经根损伤,无1例感染,有8例10枚钉断裂。结论:SF内固定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力学合理,固定牢固,能达到精确复位及椎管有效减压,不必常规行椎管减压;提高置钉及复位技术后,对极不稳定脊柱骨折常规后路植骨能减少断钉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正>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54耳,女性27耳;年龄最大70岁,最小4岁.声阻抗测试,出现鼓室压图静态声顺和声反射阳性者,行鼓膜穿刺,结果证实鼓室积液.其性状为浆液,浆粘液,粘液和胶样四种.其中B型和C型鼓室压图得液率有明显差异.两型积液的粘稠度亦有明显差别.讨论 81耳中B型曲线47耳,占58%,C型曲线34耳,占42%.B型曲线者得液率为69%,与和本氏B型曲线得液率72%基本相似.C型曲线得液率59%,两型亦有明显差异.B型曲线中47耳就有34耳积液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位胆管损伤的处理及预防方法全组7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早期修复放置T型管引流4例,延期胆肠吻合术3例。结果全组6例痊愈,无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1月出现2次胆道出血死亡。最长随访8年恢复良好。满意率为86%(6/7)。结论高位胆管损伤是胆囊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只有重视胆囊切除术,才能避免严重并发症高位胆道损伤的出现。恰当处理能避免更为严重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10.
宗军 《中国卫生产业》2012,(32):100-100
目的?了解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12月收治的500例耳鼻喉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500例耳鼻喉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的有30例,占6%.其中经呼吸道感染12例,占40%;泌尿系统感染9例,占30%;消化系统感染6例,占20%;其他因素感染3例,占10%.采用Logislic回归方程分析出感染并发症部位、住院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等为鼻喉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结论?严格控制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执行无菌操作手术,是降低术后感染的关键,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