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降压操对社区Ⅰ期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原发性Ⅰ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降压药物治疗)和治疗组(降压保健操+降压药物治疗),每组60例;6个月后对照比较降压效果。结果 :降压和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随访两组降压差异不大(P>0.05)。结论 :降压保健操对社区Ⅰ期高血压患者血压稳定有效果,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华宇  李瑛  郭清  季玲琳 《上海医药》2013,(12):30-32
目的:观察温针透刺配合运动八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48例,采用温针透刺配合运动八法治疗;对照组102例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10 d为1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7%,对照组为79.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癌性疼痛可见于癌症各期,也可作为癌症首发症状,尤其在进展期和终末期癌性疼痛更常见、更严重。穴位敷贴治疗癌性疼痛既能不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又可避免许多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具有药物的可撤性、用药次数少等优点。近年来,穴位贴敷疗法在癌痛的治疗中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复习近年来穴位敷贴治疗癌性疼痛的相关文献,从穴位敷贴药物和穴位选择两方面探讨穴位敷贴治疗癌性疼痛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走罐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罐组、电针组、药物组,其中针罐组42例,电针组与药物组均为32例。针罐组采用电针配合走罐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4星期和8星期后复发率。结果针罐组总有效率为90.5%,电针组为75.0%,药物组为62.5%。3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罐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罐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罐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治疗后4星期和8星期的复发率分别为15.8%、20.8%、55.0%和18.4%、25.0%、80.0%。结论针罐组总有效率优于电针组和药物组,针罐组治疗后4星期复发率低于药物组和电针组,治疗后8星期针罐组复发率与电针组相近,但均低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昔洛韦片(Aciclovir Tablets)、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Diclofenac Sodium Dual Release Enteric-coated Capsules)、甲钴胺分散片(Methylcobalamin Dispersible Tablets)、维生素B12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为7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昔洛韦片(Aciclovir Tablets)、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Diclofenac Sodium Dual Release Enteric-coated Capsules)、甲钴胺分散片(Methylcobalamin Dispersible Tablets)、维生素B12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为7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