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风病是世界公认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对中风先期阶段中风先兆的防治已成为当今临床研究的重点。我们根据中医理论,在益气、活血、补肾之法指导下组方益智醒脑丸,治疗中风先兆证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1 一般资料单纯痛经患者104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针刺加拔罐治疗组、中成药复方益母草膏对照组各52例。年龄:治疗组13~34岁,对照组15~37岁;病程: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2年以上。两组患者病情无显著差异(P>0.05)。2 治疗方法2.1 针刺加拔罐组主穴:三阴交、气海或关元、中极、次。配穴:1肝郁气滞取太冲、期门、中脘;2寒湿凝滞取血海、地机、归来或水道、阴陵泉;3气血虚弱、冲任不足取足三里、血海、百会、脾俞或膈俞;4脾肾两虚取脾俞、足三里、肾俞、太溪、命门;5血瘀取天枢、血海、行间、地机;6肝肾亏损取足三里、太溪或照海、肝俞、太…  相似文献   
3.
动态针刺穴位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动态针刺穴位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76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动态针刺组、传统针灸组和对照组,其中动态针刺组在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Brunnstrom Ⅰ期上肢取阴经穴,下肢取阳经穴;Ⅱ期后改用上肢阳经穴为主,下肢以委中、足三里穴为主进行动态针刺。传统针灸组在对照组所用药物的基础上按传统针灸方法进行治疗。比较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MBI)、临床疗效和康复效率。结果 治疗末期动态针刺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传统针灸组和对照组(F=4.372~20.001,q=3.964~5.407,P〈0.01);传统针灸组在MBI、临床疗效和康复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q=3.461~4.092,P〈0.05、0.01)。结论 动态针刺治疗是肢体康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5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现状,认为针灸治疗该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广阔的前景,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临床观察研究方法有待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暴瘖是指突然发生的失音,又称"卒瘖"或"急喉瘖",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喉炎、痉挛性失音等症。临床表现:猝然声音嘶哑或失音,可兼见喉痒或肿痛、鼻塞流涕、咳痰清稀或黄稠,苔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浮数等。病位在咽喉,所属脏腑为肺。病机多为:风寒外袭肺系,风热客肺,喉窍受阻,"金实不鸣";或为气虚、血虚、阴虚、血瘀和痰蕴等内伤所致"金破不鸣"[1]。笔者导师运用针刺加电针治疗暴瘖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探讨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周围DNA损伤特点。方法 应用HE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标记、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 ,分别对缺血 4、2 4h和 5d组大鼠脑组织中坏死细胞、凋亡细胞、p5 3mR NA、p5 3蛋白阳性细胞密度及空间分布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不同时间点病灶周围每高倍视野TUNEL、p5 3蛋白、p5 3mRNA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4h :8.0± 1.5、2 5 .1± 2 .6、10 .3± 1.9;2 4h :2 0 .5± 2 .4、6 0 .0± 4.8、2 2 .0± 1.8;5d :2 .1± 0 .4、3.6± 1.4、3.5± 0 .8。p5 3基因主要在形态完整和可逆性损伤细胞中表达、分布范围较TUNEL细胞广泛。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后 ,缺血周围DNA损伤区大于凋亡区 ,p5 3基因表达范围可能代表病理意义上的半暗带 ;p5 3主要发挥DNA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灯盏生脉胶囊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cute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APCI)的干预作用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趋化因子受体1(CX3C-chemokine receptor 1,CX3CR1)、锌指蛋白A20表达的变化。方法:将起病7 d以内的100例APC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灯盏生脉胶囊治疗。分别于入院时、病程d 7,d 14和d 30检测两组患者Scandinavian卒中量表评分(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PBMC CX3CR1及锌指蛋白A20表达的变化;于入院时、病程d 30检测两组患者梗死灶体积。结果:对照组病程d 7,d 14及d 30 SSS均明显低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病程d 30梗死灶体积及病程d 7,d 14及d 30 PBMC CX3CR1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可通过下调PBMC CX3CR1的表达而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与脑梗死TOAST分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60例脑梗死患者(CI组)和30例对照者(NC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根据TOAST分型,CI组又分为心源性脑栓塞组(2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20例)和腔隙性脑梗死组(20例),比较各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 CI组患者脑梗死后第1天血清MMP-2水平较NC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MMP-9水平较NC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源性脑栓塞组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患者脑梗死后第1天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MMP-9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呈正相关,预后良好患者发病12 d内血清MMP-9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梗死后血清MMP-9水平升高,升高幅度和变化规律在TOAST各亚型不尽相同,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MMP-9水平高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可作为评价脑梗死病情的可靠指标;脑梗死后第1天的血清MMP-9水平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