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DP-c、硫酸镁联用对大鼠短暂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胞二磷胆碱(CDP-c)、硫酸镁联用对大鼠试验性短暂局灶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法制作短暂性(90min)局部脑缺血模型,观察CDP-c、硫酸镁单用及不同剂量联用7d后,Caspase-3阳性细胞数、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死体积的变化.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CDP-c、硫酸镁单用及两药联用组脑梗死体积较小,Caspase-3表达细胞数较少,并有统计学意义.两药联用组脑梗死体积均比单用组小,Caspase-3表达细胞数亦较两药单用组少(P<0.05).两药联用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CDP-c和硫酸镁单用对试验性短暂脑缺血模型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CDP-c与硫酸镁合用对短暂性试验性局灶脑缺血的神经保护可能有协同作用,并且可以减少各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2.
程记伟  白宇  侯郁青  张利军 《医药导报》2012,31(12):1633-1635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相关性癫发作临床特点。方法检索维普、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报道的抗菌药物相关性癫发作病例,对其临床特点分析统计。结果共检索到238例患者,其中喹诺酮类130例,β 内酰胺类80例,大环内酯类和硝咪唑类各8例,氨基苷类7例,克林霉素类5例;静脉滴注给药者195例,口服给药者43例;大发作者197例,小发作者12例,肌阵挛者13例,部分性发作者16例;用药后2~4 d癫发作者157例;癫发作持续10~30 min者162例;经停药和抗癫治疗得以控制者210例。结论喹诺酮及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最易诱发癫,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不应使用,有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减量使用。静脉滴注较口服给药更易诱发癫,应尽量口服给药。抗菌药物相关性癫以大发作为主要形式;癫发作高峰期为用药后2~4 d;多数癫能通过停药和抗癫治疗在10~30 min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将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治疗组2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取肩髑、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行热补针法,留针20min,共治疗3星期。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星期进行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cheH旨数评定量表评估。结果:治疗组显著进步14例、进步12例;对照组显著进步6例、进步11例、无进步7例,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Banhel指数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71.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P〈0.05),Banhel指数评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arthel指数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Nogo-A mRNA和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三七三醇皂苷(PTS)对其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PTS组),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与再灌注大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药物干预后,采用RT-PCR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期(3 d,7 d)脑组织Nogo-A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Nogo-A mRNA和蛋白表达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 d时下降,7 d时上升。PTS组在3 d时大脑皮层和海马Nogo-A表达比模型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7 d时Nogo-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TS可使缺血再灌注大鼠的Nogo-A表达下降,这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头昏头晕胸闷,可能是心理疾病 许多老年人因有发作性头昏、头晕、胸闷、心慌等症状,反复在神经科、内科就诊,有时会诊断为脑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但使用扩张血管药物并不能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6.
血压水平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压水平对急性缺血性卒中 (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 2 0 6例 AIS患者随机分为 A、B、C3组 ,并均在发病后 72 h内给予治疗。A组和 C组分别予生脉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 ,B组在 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洛汀新降血压治疗。观察各组患者的血压变化、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重的病例数。结果 治疗后 A组的平均血压明显高于 C组 (P<0 .0 0 1)。 3组患者治疗后的 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 .0 0 1) ,但 3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F=2 .6 34,P>0 .0 5 )。B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加重例数明显多于 A组 ,两组间差异显著 (χ2 =4 .972 8,P<0 .0 5 )。A、B、C3组总体不良反应分别为 33.3%、30 .3%和 33.8% ,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在 AIS急性期降压治疗可增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恶化的风险。生脉注射液可减缓急性期后的血压下降 ,且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一样安全、有效。关于急性期提高血压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散发性脑炎患者的脑电图表现及其对“散脑”患者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定及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型分析本院65例散发性脑炎患者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结果:65例患者中脑电图异常60例(92.3%),意识障碍型19例(29.2%),精神异常型17例(26.2%),癫痫型12例(18.5%),脑瘤型11例(16.9%),脑干脑炎型6例(9.2%)。其中意识障碍型脑电图多为中、重度异常,预后差;精神异常型脑电图多为中、轻度异常,预后较好,但易复发;癫痫型脑电图伴有癫痫波发放,多为中、轻度异常,预后较好;脑瘤型脑电图伴有局灶性δ波,多为中、轻度异常,预后较好;脑干脑炎型脑电图多为轻度或正常脑电图,但病情重,预后差。结论:脑电图的分型分析对散发性脑炎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定及预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急性脑衰竭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基泼尼松龙对急性脑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入选的72例急性脑衰竭病人随机对照研究,甲基泼尼松龙组和对照组病人各36例.根据Glasgow-Pittsberg昏迷评分,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7、14天的临床神经功能状况进行比较,评定临床效果.对比观察两组病人病死率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7天甲基泼尼松龙组的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甲基泼尼松龙对于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脑衰竭疗效显著优于颅内疾病所致者(P<0.001).结论:甲基泼尼松龙对急性脑衰竭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Nogo—A的动态变化,以及三七三醇皂苷(PTS)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功能评分,检测72只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期(3d,7d)脑内Nogo—A蛋白的表达并评价功能恢复。结果:Western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均显示:Nogo-A表达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d时下降,7d时上升。哪组在3d时的Nogo—A表达比模型组低(P〉0.05)。PTS组7d时Nogo-A表达较模型组低(P〈0.05)。结论:PTS可使缺血再灌注大鼠的Nogo-A表达下降,这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1例头颅MRI表现酷似颅内感染的多灶性脑梗死。方法:患者行头颅MRI检查,脑脊液等检测,脑标本行多部位病理检查。结果:MRI:两侧额叶及胼胝体膝部、体部多发片状异常信号,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FLAIR高信号,DWI稍高信号,增强后病灶环形强化。病理诊断:脑动脉重度粥样硬化伴大脑顶叶、基底节、胼胝体及脑桥多发梗死伴出血灶形成。结论:多灶性脑梗死头颅MRI增强亦可出现酷似颅内感染的多灶性环型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