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群体机器人研究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机器人的应用方式由部件式单元应用向系统式应用方向发展,群体机器人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多受到更多学者的重视。本文概述了群体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对该领域内的主要研究内容作了简单的分析和介绍,提出了未来群体机器人系统的几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电活性聚合物微型发电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明  林桂娟  宋德朝 《光学精密工程》2010,18(11):2413-2420
通过实验分析了电活性聚合物在静电场中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内部机理,研究了电活性聚合物发电原理,定量分析了电活性聚合物产生的电能。运用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分析了Yeoh模型、Mooney-Rivlin模型和Ogden模型的不同应变能函数,建立了电活性聚合物变形特性的数学模型。讨论了电活性聚合物在不同状态下的力学特性,构建了能量收集方程及运动学方程。最后,基于电活性聚合物发电原理,采用丹佛斯生产的电活性聚合物材料建立了风力发电机实验装置平台。实验结果表明:电活性聚合物在10%应变状态下,充电电压为1200V时,一次循环收集的电能为13.7mJ。这些实验为电活性聚合物致动器、传感器和微型发电机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足球机器人的视觉系统是足球机器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机器人仅依赖于其视觉系统获得比赛场上的信息。讨论了一种经济的小型的CMUcam视觉模块,把此视觉模块安装在智能机器人平台—能力风暴智能机器人上,使每一个机器人都有独立的视觉,从而使机器人成为全自主式的足球机器人。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足球机器人在比赛中的射门次数,以及射门效率,在分析了人类足球中盘带过人等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余弦曲线作为机器人射门路线。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球静态和动态两种情况下均能提高机器人在足球比赛中的射门次数,增大了进球的次数。  相似文献   
5.
介绍竞赛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的微处理器的选型、接口设计、通信以及行走电机的调速方式、控制软件设计。针对机器人竞赛的实时性、对抗性特点,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电活性聚合物发电基本原理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了电活性聚合物在静电场中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内部机理,主要针对电活性聚合物发电原理进行分析研究.在不考虑能量损耗的理想前提下,探讨电活性聚合物在发电过程中3种能量循环过程.最后,采用丹佛斯生产的电活性聚合物(DEAP)材料,建立了电活性聚合物发电机实验装置平台,分析恒电荷状态下收集能量过程.试验验证了电活性聚合物发电原理.实验结果表明,作为新型智能材料的电活性聚合物在发电应用领域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机器人踢球除了要有智能化的决策系统外,还应该有实现决策的终端机构——踢球装置.针对RoboCup中型组机器人比赛利用电磁阀、气缸、储气瓶、控制电路等器件,设计出一种新型踢球机构以解决目前各队机器人出现“高智商低能力”的现况.通过实验和同类对比验证了本设计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8.
群体机器人研究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机器人的应用方式由部件式单元应用向系统式应用方向发展,群体机器人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更多学者的重视。本文概述了群体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对该领域内的主要研究内容作了简单的分析和介绍,提出了未来群体机器人系统的几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基于CC-Link现场总线的远程智能监控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基于CC-Link现场总线的破碎机生产线远程智能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采用三菱Q00CPU PLC、CC-Link主站模块QJ61BT11N、三菱GT1575-VNBA触摸屏对生产线进行控制,多种监测信号通过分布式I/O组件和CC-Link传送至PLC进行处理.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简洁、可靠、实时性强,减少现场操作人员,提高生产安全性和效率,为CC-Link现场总线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落实卓越计划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发展为目标,对学生的创新实验项目进行改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自我研制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实际产品。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实现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本质转型,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易于在实践中操作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