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水泥生料配料系统具有多变量、大滞后和非线性的特点 ,采用传统的配料调优方法很难见效。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特征抽取和容错能力 ,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根据水泥生料配料的工艺要求 ,采用BP算法建立起能够较好地预测水泥生产质量的神经网络模型 ,以实现生料配料的调优操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在Win2000下对工控板卡PCL-818L进行驱动程序的开发设计,首先介绍了驱动程序的执行过程和WDM驱动程序的结构;然后介绍了开发工具DriverWorks的使用;最后利用开发工具对PCL-818L的驱动程序进行具体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目前表面纹理的润滑机制研究大多采用经典Reynolds方程进行数值分析,忽略了气穴的影响.以一阶Reyn olds方程为控制方程,将基于Vijayaraghavan Keith算法的JFO气穴模型用于探讨表面凹槽纹理对无限长平行轴承的影响,分析凹槽的分布形式和气穴压力值对其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润滑剂、滑动速度和最小膜厚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影响润滑性能的因素主要有气穴压力、凹槽数量和纹理的布局方式;当气穴发生时, Vijayaraghavan Keith算法的预测结果较经典Reynolds解更为准确;Vijayaraghavan Keith气穴算法对凹槽深度的变化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离子液体作添加剂时对基础润滑剂成膜能力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聚α烯烃(PAO8)和锂基脂作为基础润滑剂,用季膦盐油酸离子液体作为添加剂,用UMT-3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UMT)进行实验,并对试验后的试样表面进行SEM分析。同时用光干涉点接触润滑油膜厚度测量装置测量其膜厚,通过对比基础润滑剂与添加离子液体后的摩擦系数、膜厚和磨斑,评价离子液体添加剂对基础润滑剂摩擦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基础油和基础脂,离子液体作添加剂可以有效地降低摩擦磨损。含有离子液体添加剂的润滑剂有更高的油膜厚度,在高载荷工况下更明显。添加离子液体可以有效减轻基础油的乏油程度。结论离子液体添加剂可以有效减小摩擦磨损,提高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5.
离子液体和ZDDP的摩擦学性能及协同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淑燕  张东  郭峰 《表面技术》2018,47(6):122-130
目的研究离子液体和ZDDP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以及协同作用机制,以降低ZDDP在工业润滑油中的用量或开发新添加剂。方法选用聚α烯烃(PAO-4和PAO-8)为基础油,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和季膦盐油酸离子液体(Ionic Liquid,IL)为添加剂,在四球试验机上考察了添加剂对基础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及协同作用机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EDS对磨斑表面进行形貌和化学组分分析,利用表面粗糙度轮廓仪对磨斑进行了三维扫描并测量了其粗糙度,利用球盘式光干涉测量装置研究了添加剂对成膜特性的影响。结果 40℃时,ZDDP和IL复配物的摩擦系数介于ZDDP和IL之间。100℃时,基础油PAO4失效,添加ZDDP和IL复配物后,其摩擦系数降低至0.085,低于单独添加IL和ZDDP时的摩擦系数。基础油PAO8的摩擦系数约为0.11,单独添加IL与添加ZDDP和IL复配物后的摩擦系数非常接近(约为0.09)。SEM图像显示,在40℃和100℃时向基础油中添加ZDDP和IL复配物,工况下对应的磨斑直径最小,且表面粗糙度值均小于基础油和基础油中添加ZDDP。卷吸速度为300 mm/s和450 mm/s时,单独添加IL或添加ZDDP和IL复配物,可提高润滑油的中心膜厚,有效缓解乏油状况。结论与基础油相比,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ZDDP和离子液体复配时具有很好的减摩抗磨协同效应;混合润滑条件下,向基础油PAO中单独添加IL或ZDDP和IL复配物时,可有效减缓接触区内的乏油状况。  相似文献   
6.
以PCI-1428图像采集卡、PCI-1240运动控制卡、USB-5935数据采集卡作为硬件部分,采用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编写软件部分,构建面接触润滑油膜承载力测量系统.本测量系统由油膜厚度测量、伺服电机运动控制、油膜承载力测量三部分组成,实现在一定工况下对油膜承载力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测量系统满足对实验台的要求,能够准确测量出油膜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阶梯轴承平行间隙油膜承载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面接触光干涉油膜厚度测量系统对阶梯轴承两平行平面间油膜厚度进行测量,试验中以静止的阶梯滑块平面和旋转的光学透明圆盘平面构成面接触润滑副,且两润滑平面始终保持平行,在不同的载荷条件下,对油膜厚度-速度曲线进行相关测量并对气穴现象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测得的油膜厚度-速度曲线分为两个区,低速下的第I区油膜厚度对速度无明显依赖性,且厚度较薄;随速度增加油膜厚度发生阶跃性增长进入第II区,此时油膜厚度与速度在对数坐标下呈线性关系。不同的粘度和载荷对应的两个区的转化速度不同。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得出与试验结果相同的结论。第I区的承载力主要由表面粗糙度产生的局部流体动压效应引起的,第II区则主要由阶梯轴承的流体动压效应产生。  相似文献   
8.
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的LED驱动电路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液晶显示器(LCD)背光模组为应用背景,分析了发光二极管(LED)的发光特性,指出电流控制是LED亮度调节的最佳方式.为了获得较高的发光效率和调光效果,设计了一个三级结构的LED驱动调光电路.实验表明,利用所设计的LED驱动电路不但可以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而且可以减小LED主波长以及色坐标的漂移,有效控制LED的辉度.  相似文献   
9.
张大同  杨淑燕  蔡美荣  郭峰 《表面技术》2021,50(9):196-204, 268
目的 探究离子液体(IL)对废旧发动机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在四球试验机上,评价了添加剂对摩擦力的影响,随后利用SEM、EDS和粗糙度轮廓仪表征了磨斑形貌、表面化学成分和粗糙度变化;利用点接触光干涉油膜厚度测量装置,研究了添加剂对成膜特性的影响.结果 在40℃和100℃下,添加离子液体的发动机油摩擦系数相较于废旧油均有所下降,分别在0.095和0.085左右,尤其是在100℃下,其摩擦系数(≈0.085)还低于新鲜润滑油(≈0.09).其次,钢球的磨斑直径也均有所减小.在"轻度"和"严重"乏油的弹流润滑(Starved EHL)条件下,补加离子液体至废旧发动机油中,废旧机油可获得较好的成膜特性,其中心膜厚可增加约20 nm.结论 在边界润滑下加入IL,废旧发动机油重新获得了良好的摩擦磨损性能,高温摩擦过程中,IL在金属表面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了一层低剪切强度的反应膜.在乏油状态下,油性添加剂IL具有较强的极性,容易在接触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吸附膜,改变接触区润滑油的压力分布,进而引起入口区润滑油的有效黏度远大于其表观黏度,提升了废旧油的成膜能力,从而使其重新获得了较好的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10.
张东  杨淑燕  郭峰 《表面技术》2018,47(2):89-95
目的顺应当前尽可能选用低黏度润滑油而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进一步探讨离子液体作添加剂时的摩擦润滑机理。方法选用低黏度的聚α烯烃(PAO-4和PAO-8)为基础油,以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和季膦盐油酸离子液体(IL)为添加剂,在四球试验机上分别测量了40、100℃下的摩擦系数,并对比磨斑直径,对磨损表面进行SEM和EDS分析。利用轮廓仪对磨斑表面进行三维扫描,并分析其表面粗糙度。结果与基础油对比,离子液体有效降低了摩擦系数,而传统添加剂ZDDP则导致摩擦系数上升。在部分工况,尤其是高温环境下,离子液体和ZDDP均可有效降低磨损。EDS和表面粗糙度结果可推断:ZDDP和IL在摩擦表面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摩擦反应膜。结论离子液体可以明显改善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ZDDP和IL产生的不同摩擦膜引起了摩擦性能的不同,二者的成膜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