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研究材料磨损的一种方法。介绍了用失重法测量合金工具钢(9Cr2Mo)和高锰耐磨钢(Mn13)与刚玉、玻璃磨料在不同磨损速度下的磨损率。用穆斯堡尔透射法确定了上述材料在不同磨损速度下,磨屑相结构发生变化的规律:含残余奥氏体32%的9Cr2Mo与刚玉磨损时,磨屑中残余奥氏体量随磨损速度的增加而减少。在磨损速度为0.292m/s时,减少到2%左右,之后又近似线性地增加。在磨损速度为1.85m/s时,  相似文献   
2.
前言电铲的铲齿是设备上的最易磨损件。铲齿在工作中主要是承受冲击与滑动磨料磨损的联合作用:即铲齿与矿料先冲击接触。然后再滑动作用造成磨损。本文就以2M~3铲齿为典型零件,进行磨料磨损失效机理分析,结合开展相应的模拟试  相似文献   
3.
4.
微课有它自己的特点,短小、精炼、信息量大,既能节省时间,又能突出重点,对于教师教学,还是学生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都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所以,把微课运用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既能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还能突出难点,弥补信息技术实践操作教学的短板,让学生通过有图、有像的生动呈现,更好地理解内容,掌握操作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加速退化数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拟合误差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小误差准则的伪失效寿命预测方法和寿命统计过程中的多寿命分布优选方法,分别针对常用的退化模型和威布尔、指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3种寿命分布模型.提出了退化数据优化处理方法.并用实例对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失效分析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这是一种搞清机械装置或另件不能达到予期功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防止失效,提高可靠性的一种科学方法。[1]虽然失效分析成为一门学科的历史还不长,但是通过许多灾难性事故的历史教训,使人们早已认识到失效分析对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失效分析促进了许多新的学科的形成。例如。十九世纪中期,  相似文献   
7.
一、绪言球磨机是广泛用于选矿、水泥生产、磨煤、发电及化肥生产的大型研磨设备,磨球是大宗易磨损件。据1981年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消耗60万吨各种规格的磨球,价值约5亿元,是各类易磨损件中消耗最高的一种。上述部门涉及矿山、能源等,是今后十年发展的重点,所以消耗量还会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8.
大规模混流制造系统存在规模大、资源约束多的特点, 造成在作业调度时产生维数灾难, 从而产生搜索求解难的问题。本文针对此类问题, 在基于(Manufacturing Petri Net, MPN)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改进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首先, 重新定义了染色体的结构, 并采用染色体安排段压缩求解的搜索空间。其次, 在染色体交叉环节用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优化机制引导染色体优化方向, 在染色体变异环节用模拟退火算法(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SAA)的机制防止遗传算法的过早收敛。然后, 在每一次种群迭代后对当前最优个体采用邻域搜索机制尝试拔高最优个体的适应度。实验数据表明, 改进遗传算法在求解的最优性方面有了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穆斯堡尔方法研究了常用的耐磨材料9Cr2Mo和Mn13钢,在不同磨料下产生磨屑的相结构变化,以及相变与磨损速度的关系,发现相变化不仅与磨损的速度有关,也与磨料的性能有关。实验结果表明穆斯堡尔谱方法,可以为磨损微观机制的研究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当前制造系统软件可靠性仿真测试时间长、测试环境难以搭建等问题,提出采用数字孪生技术与智能车间系统仿真加速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智能车间高保真数字孪生模型替代现实生产车间系统用于制造系统软件的可靠性仿真测试,首先要构建包含产品、设备资源、工艺流程等系统级仿真模型;同时,为仿真车间生产事件流程,在模型中,还需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设置设备间通信协议、通信数据以及生产线事件及队列顺序,真实模拟系统运行环境;通过构建步进电机产线数字孪生模型,仿真加工装配流程,运行智能车间系统软件,采用仿真时钟推进机制开展加速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对开展工业系统软件高保真快速测试评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