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12篇
  免费   996篇
  国内免费   961篇
工业技术   26969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419篇
  2022年   323篇
  2021年   362篇
  2020年   386篇
  2019年   527篇
  2018年   504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879篇
  2013年   777篇
  2012年   902篇
  2011年   877篇
  2010年   989篇
  2009年   1030篇
  2008年   1088篇
  2007年   1064篇
  2006年   1077篇
  2005年   1179篇
  2004年   1124篇
  2003年   1030篇
  2002年   716篇
  2001年   958篇
  2000年   909篇
  1999年   748篇
  1998年   576篇
  1997年   588篇
  1996年   586篇
  1995年   482篇
  1994年   480篇
  1993年   428篇
  1992年   489篇
  1991年   475篇
  1990年   548篇
  1989年   481篇
  1988年   294篇
  1987年   318篇
  1986年   249篇
  1985年   318篇
  1984年   279篇
  1983年   224篇
  1982年   216篇
  1981年   232篇
  1980年   186篇
  1979年   114篇
  1978年   78篇
  1977年   42篇
  1974年   39篇
  1958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纤维素和几丁质具有相似的结构,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的两类天然多糖。经2, 2, 6, 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TEMPO)氧化修饰制备的纤维素和几丁质纳米纤维,不仅具有多糖类物质的良好亲水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及丰富的官能团(羟基、羧基、乙酰氨基和氨基等)所带来的特定化学性质,而且还具有纳米纤维的纳米尺寸效应、大比表面积、高表面活性、高结晶度和手性液晶相结构等特点,已成为生物质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对TEMPO氧化修饰制备天然多糖纳米纤维的方法及剥离机制进行了总结,同时重点综述了TEMPO氧化修饰的天然多糖纳米纤维在薄膜、凝胶、导电、医用、电磁屏蔽及环境等复合材料的增强和功能升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强调了纤维素和几丁质纳米纤维的官能团及纳米尺寸在复合材料中的增效机制。最后,对天然多糖纳米纤维的发展方向及其在各领域应用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石油是国家的重要能源,其安全稳定供应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长输管道是我国陆上石油的主要运输通道,长输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乎着石油的安全稳定供应。但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路线较长、工程浩大,其质量要求也极高。必须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施工,并进行严格的监控控制。一旦施工中存在要求控制不严格问题便很容易导致工程拖期、质量下降,不但导致资金浪费,还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对于类似问题必须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粗根荨麻(Urtica macrorrhiza Hand.-Mazz.)不同部位粗多糖的含量及化学组成,初步评价其对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热水提取、乙醇分级沉淀的方法分别制备粗根荨麻根、茎、叶粗多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分子量及单糖组成;全波长扫描及红外光谱分析其结构特征;MTT法研究其细胞毒性;中性红染色法考察其对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Griess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其对巨噬细胞NO、TNF-α分泌的影响。结果:提取得到粗根荨麻叶(UML40、UML60),茎(UMS40、UMS60),根(UMR40、UMR60)共6种粗多糖,其中叶粗多糖得率最高为4.62%,UML40为占77.92%,茎粗多糖和根粗多糖得率分别为0.69%和1.13%;各粗多糖平均重均分子量从2.11 kDa到802.21 kDa不等,主要由D-Glc、D-Gal、D-Ara和D-GalA组成,但不同部位粗多糖的单糖组成摩尔比不同。此外,不同部位、不同分子量的粗根荨麻多糖免疫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UML40、UMS40、UMR40均能够显著活化巨噬细胞,促进其吞噬活性及NO、TNF-α...  相似文献   
4.
以电信用户入网协议为切入点,电信用户的携号转网行为应受到《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私法规范的保护与限制。该行为引起的格式条款解释、合同终止、违约责任、损失赔偿等问题,不能仅靠《电信条例》等公法规范来调整。应当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用户以私法领域相关规定为依据,转变争议解决思维,拓宽纠纷处理途径,合理选择维权手段,以保护自身合法民事权益,与行业监管部门共同推动电信行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衡重式挡土墙具有良好的结构自稳性,能够减少开挖和回填量,在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应用较多.但是,受山区地形限制,衡重式挡土墙地基承力不足的情况也较为常见.该文主要分析在挡土墙基坑地基承载力以及基坑尺寸不足情况下衡重式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增设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及基础斜拉锚杆,并在该基础上修建挡土墙.经过长时间的监测,发现扩大的基础以及挡土墙墙身无裂缝,且几乎无沉降位移,能够有效保证挡墙的施工安全以及后期的安全使用,可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有限元优化的拓扑优化算法在工程设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提高结构性能和节约材料.在空间结构领域,目前还并未形成系统性的结构优化策略,主要还是依靠工程师的工作经验来进行优化设计.董石麟教授等提出的六杆四面体网壳是一种由相似的四面体模块组成的空间结构,具有重复性和装配性等特点.本文以六杆四面体网壳为分析对象,进行了结构频率最大化的优化设计.根据挑选出的质量参与系数总和超过90%的7阶模态,建立优化函数最大化这7阶模态的频率,以此提高整个结构的动力学性能.优化结果表明,在结构整体减重18.31%的前提下,各阶频率增加了20%到30%,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目前处于第三次高速发展期,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离不开其物理基础——类脑芯片.类脑芯片特殊的传输信号和电路架构,将引起全新的电磁完整性问题.传统的自动化设计软件无法适用于类脑芯片,针对类脑芯片的新型模拟及设计技术和方法亟待开发.在类脑芯片发展前期加入电磁完整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从陶瓷粉的材料特性入手,阐述了陶瓷粉作为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的可行性和水化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陶瓷粉对水泥基胶凝材料的工作性、强度、耐久性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水泥-陶瓷粉胶凝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水泥-陶瓷粉胶凝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朱悚之 《金属学报》2019,24(6):693-698
目的:探讨人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对急诊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严重创伤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是否创伤性凝血病分为凝血病组(80例)和非凝血病组(20例)。比较凝血病组和非凝血病组患者收住后第1个24 h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低体温及低灌注发生率等指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相关因素。将80例创伤性凝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诊疗措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给予人FIB,比较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及治疗后的临床用血量、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D-二聚体水平降低(P<0.05),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 输注量、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输注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性凝血病患者PT>18 s(r=0.623,P=0.024)、APTT>60 s(r=0.722,P=0.018)、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15 s(r=0.719,P=0.033)与ISS评分呈正相关。碱缺失(base deficit,BD)≥6(OR=3.678,95%CI=1.065~9.417)、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OR=5.299,95%CI=1.122~8.711)和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OR=0.982,95%CI=0.971~0.996)是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人FIB可有效改善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病死率、缩短ICU时间,创伤性凝血病与创伤严重程度、合并休克、低体温和重型颅脑损伤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