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床医学本科生核医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我校2003级本科非核医学专业学生期末考试试卷的质量,反馈教学信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方法:选择2003级五年制本科生中临床医学专业随机抽取100份试卷进行Exce l2003和SA S8.1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考试成绩呈负偏态分布,平均分(81.11±9.54),信度0.64,难度0.81,区分度0.21。结论:本试卷题型分配较全面,区分度良好,成绩分布较合理,较全面、客观评价了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今后应加强学生综合理解和知识运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131I治疗DTC已有50余年历史,其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及病死率,目前已成为DTC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大剂量131I对身体有辐射损伤风险,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于131I治疗后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反应.尽管尚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但随着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的增加,人们关于131I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认识逐渐清晰.笔者就目前131I治疗DTC对患者各系统的不良影响进行综述.大剂量131I治疗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十分罕见,但是对各系统仍存在不同程度损害.临床医师应掌握循证医学证据,采取积极措施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实施放射性碘(131I)治疗,分析治疗疗效以及影响清除残余甲状腺(清甲)相关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131I清甲治疗中,残余甲状腺大小和131I治疗剂量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清甲成功的患者,Tg值的变化可预测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后6个月肝肾功能及白细胞变化.方法: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肝肾功能及白细胞计数的资料变化.肝功能以ALT、AST水平进行评价,两者均正常则认为肝功能正常,两者任一异常认为肝功能受损,将治疗前后进行配对两组二分类资料McNemar检验.肾功能取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进行配对两组二分类资料McNemar检验.结果:40例患者行72次131I治疗,平均累计接受(7.86±5.67)GBq剂量.治疗前后6个月,患者治疗1次或多次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功能出现受损的几率无统计学差异,ALT及AST均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治疗前肾功能均正常,经过单次或多次治疗均无一例肾功能异常.结论:甲状腺癌患者大剂量131I治疗后6个月未发现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钠碘转运体(sodium/iodide symporter,NIS)蛋白表达对131^I疗效的预测及与BRAF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后行131^I治疗的患者60例,临床随访131^I疗效分为完全缓解和不完全缓解,不完全缓解组再分为摄碘和不摄碘。免疫组化法对患者肿瘤原发灶NIS蛋白表达进行分析,根据表达强弱分为0,1,2,3分。应用Pyrosequencing焦磷酸测序技术对肿瘤原发灶BRAF基因突变进行分析。对131^I疗效各组和BRAF突变两组的NIS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NIS蛋白染色阳性颗粒主要定位于细胞浆,阳性评分为1.45±0.77。131^I治疗完全缓解患者29例,其NIS蛋白水平(1.62±0.86)与不完全缓解组(1.29±0.64)无统计学差异(P=0.100)。但对不完全缓解组进一步研究发现,不摄碘组NIS蛋白水平(1.00±0.60)显著低于摄碘组(1.47±0.61),P=0.043。伴BRAF基因突变患者检出47例(78.3%),其NIS蛋白评分(1.34±0.73)与携带野生型基因患者(1.85±0.80)比较差异仃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131^I疗效与肿瘤原发灶NIS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关系,但不摄碘的持续不缓解患者常伴有肿瘤NIS蛋白表达降低和缺失;伴BRAF基因突变患者其NIS蛋白表达降低,分化程度更差。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54岁,因"右侧腋下胸壁肿痛、咽喉不适1周"入院.主要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嗜酸细胞百分比12.1%(参考值0.4% ~8.0%)、嗜碱细胞百分比1.2%(参考值 0 ~ 1.0%)、单核细胞百分比12.5%(参考值3.0% ~10.0%)、C-反应蛋白16.3mg/L (参考值0~10 mg/L ) ,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Cyfra211 )、糖类抗原 50 (carbohydrate antigen 50 ,CA50)均(-) ,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干燥综合征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定量参数差异,观察干燥综合征患者的腮腺和颌下腺损害的各自特点。方法:38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均符合2002年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诊断)标准,对照组14例,所有病例按常规行唾液腺动态显像,并计算获得3项摄取功能参数:4min摄取比值(UR4)、15min摄取比值(UR15)、摄取速率(UV);3项排泄功能参数:最大排泄量(MS)、酸刺激后腺体计数下降到最低所需的时间(Tmin)和1min内排泄速率(SV1min),将两组定量参数进行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干燥综合征组腮腺不显影或显影不清楚的比例为2/38,干燥综合征组腮腺功能参数SV1min、UR15明显减低。颌下腺不显影或显影不清楚的例数为14/38,干燥综合征组颌下腺功能参数包括:UR4、UR15、UV、MS、SV1min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结论:干燥综合征患者的腮腺与颌下腺功能损害并不是完全一致的。颌下腺损害更加常见,摄取和排泌量及速度均减低。腮腺仅高峰摄取比值和早期排泌速率明显减低,摄取速率和排泄量可表现正常。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