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60篇
  免费   688篇
  国内免费   386篇
医药卫生   14534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91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332篇
  2018年   383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797篇
  2013年   627篇
  2012年   785篇
  2011年   745篇
  2010年   835篇
  2009年   748篇
  2008年   763篇
  2007年   772篇
  2006年   761篇
  2005年   642篇
  2004年   613篇
  2003年   541篇
  2002年   448篇
  2001年   429篇
  2000年   317篇
  1999年   330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241篇
  1996年   227篇
  1995年   220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初步评估IMRT对无法手术ⅣA期胸腺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7年间15例无法手术接受IMRT的ⅣA期胸腺瘤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中位数59岁。PTV、CTV、GTV放疗剂量分别为50、60、70Gy分15~20次,分析近期疗效、总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近期部分缓解率93%(14/15),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75%、75%,仅1例出现3级血液系统反应。4例死亡患者均为肿瘤相关死亡。结论 初步证明ⅣA期胸腺瘤IMRT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可作为无法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对PRE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3.0 T MR对30例PRES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其中19例同时行MRA检查,13例行MRV检查。结果 PRES病变主要累及顶枕叶,双侧基本对称;病变主要位于脑白质内,也可累及其它部位。PRES病变的特点是呈长T 1长T 2信号,边缘不清,无明显占位效应。MRA及MRV均无异常发现。结论 MR对PRES可以作出准确诊断,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方法选取140例TN患者随机分为MVD组和PBC组各70例。对比2组术后疼痛缓解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分析治疗前后2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差异。结果 PBC组中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MVD组(P0.05)。PBC组术后即刻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MVD组(P0.05),而2组术后3个月、术后1 a疼痛缓解情况及术后1 a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术后面部麻木、咀嚼无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MVD组(P0.05);术后6 h,PBC组患者血清NE、Cor、MPO水平均低于MVD组(P0.05)。结论 MVD和PMC术治疗TN的远期疗效均较好,且复发率低;MV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小于PMC,但PMC手术应激刺激低于MVD,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在此基础上发生的血管病变是导致患者伤残甚至死亡的关键病因。芪归药对作为自古以来的经典配伍之一,能够气血同调,发挥益气活血的功效,从而起到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作用。文章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芪归药对的功效、相关药理研究等方面来探讨芪归药对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理论,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一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原发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2例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符合多原发结直肠癌诊断的患者42例,占同期收治的所有结直肠癌患者的1.20%(42/3499),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其中,同时性多原发癌32例,年龄38~86岁,中位年龄66岁,共发现73处结直肠癌灶,多位于近端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共检出淋巴结527枚,阳性10枚(1.9%),淋巴结阳性患者占同时性多原发癌的37.5%(12/32);27例为双原发癌,3例为三原发癌,2例为五原发癌;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75%和74.38%。异时性多原发癌10例,年龄33~86岁,第一癌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区域,第二癌多位于升结肠区域;共检出淋巴结276枚,阳性率12.3%(34枚),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0%和66.67%。结论多原发结直肠癌在临床上不少见,其分布有一定规律。临床中应引起重视,提高早期诊断率。应早期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肠内营养制剂对胃癌患者营养状况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1~6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术前以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制剂(瑞能)作为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进食等热卡等氮的均浆膳,术前均连续服用5 d,至术前1 d。检测患者入院时、术前1 d、术后3 d及术后5 d血清中的炎症因子指标和营养相关指标,检测患者入院时和术前1 d的肝肾功能指标以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记录患者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以及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d试验组患者的白介素-6(IL-6)和α-1酸性糖蛋白(AA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试验组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时点2组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试验组患者发生腹胀1例,腹泻1例,对照组患者未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3.3%);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10.0%),腹腔感染1例(3.3%),尿路感染1例(3.3%),肺部感染2例(6.7%),共计7例(23.3%)。2组患者的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6)。结论术前应用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制剂降低了胃癌患者术后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8.
肝肺综合征的发病诊断及治疗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尚品杰  蒋永威 《四川医学》2006,27(6):574-577
肝肺综合症是终末期肝脏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阐叫,诊断治疗困难,本文就其发病诊断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实时三维超声对室间隔缺损的直视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对室间隔缺损(VSD)全貌的直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应用RT3DE对238例VSD患者进行检查,其中包括法洛四联症(TOF)36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TECD)2例和十字交叉心2例。获取并切割“全容积三维”图像,寻找最佳视角显示病变结构全貌。 结果RT3DE对中型和大型VSD(直径≥5mm)的直视效果优于小型VSD(〈5mm)。可显示缺损的形状、部位及毗邻结构。胸骨旁四腔位和心底短轴位RT3DE图像效果最佳,胸骨旁长轴位及心尖五腔位次之。 结论VSD的大小、部位及三维图像质量是决定RT3DE观察效果的主要因素。RT3DE可清晰直视中型及大型VSD的全貌。  相似文献   
10.
病原菌结构及耐药性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解放军总医院304临床部10年来临床感染的病原菌结构及耐药趋势变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1995-2004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分离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革兰阴性菌株占历年收集菌株总数的51.0%~70.2%,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为主,但构成比有下降的趋势;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分离率最高,其构成比逐年升高,1999年以后成为构成比最高的病原菌,其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2.9%~74.5%。此外,不动杆菌属的构成比在1998年明显升高,并在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药物敏感性检测显示MRsA对多种药物呈高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金葡菌构成比的增高和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菌构成比的降低,导致了我院病原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同时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水平普遍增强,临床医生应根据这一变化相应调整抗感染治疗策略,以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