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紫苏叶挥发油的不同化学型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长玲  郭宝林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5):2937-2944
挥发油是紫苏叶中的主要成分,根据其中含有的单萜类或芳香族类成分的主要种类可细分为不同的化学型,中国产紫苏的主要化学型为PA型(主要含紫苏醛和柠檬烯)、PK型(主要成分为紫苏酮)和PP型(以芹菜脑主要成分的PP-a型;以肉豆蔻醚为主要成分的PP-m型;以榄香素为主要成分的PP-e型;以细辛脑为主要成分的PP-as型)。不同化学型之间的转化从生物合成途径来看,一般受单个基因或少数几个基因控制,且其药理作用是有区别的。该文立足于紫苏种下变种及其叶中挥发油化学型分型问题,对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生源合成及调控、药理作用、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以期为紫苏叶的开发利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查对制度必须严格地贯彻落实,确保护理工作准确无误,否则轻者引起不良反应,重者危及生命。临床药品查对和血型查对至关重要,但实际工作中往往遇到药品安瓿上的字迹模糊不清容易导致失误,在室内一般光线下查对玻片上的血液有无交叉凝集现象时也很费劲,给工作带来不便。通过临床实践,笔者设计制作了多功能安  相似文献   
4.
中国紫苏资源调查和紫苏叶挥发油化学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根据对国内紫苏的主产地区的资源调查结果,按照产出类型先分为野生资源和栽培资源两大类,栽培资源又按主要用途分为栽培药用资源、栽培籽用资源、栽培出口资源。野生资源主产区有河南、四川、安徽、江西、广西、湖南、江苏及浙江;栽培药用资源产区有河北安国、安徽亳州、重庆涪陵、广西玉林和广东茂名;栽培籽用资源产区包括甘肃庆阳、黑龙江桦南、吉林、重庆彭水及云南;栽培出口资源产区有浙江湖州、江苏连云港和山东烟台。对各产区采集的43个紫苏叶样品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进行了组成成分分析。43份紫苏叶样品挥发油得率在0.2%~1.5%,挥发油主要包括紫苏酮perillaketone(0.93%~96.55%)、紫苏醛perillaldehyde(0.10%~61.24%)、紫苏烯perillene(52.15%)、石竹烯caryophyllene(3.22%~26.27%)、α-法尼烯α-farnesene(2.10%~21.54%)等31个成份,可分为PK,PA,PP,EK,PL 5个化学型。其中野生资源化学型有PK型和PA型,以PK型居多,栽培药用资源的化学型种类包括了全部5种类型,以PA型居多,栽培籽用资源均为PK型,出口栽培资源均为PA型。紫苏3个变种中,紫苏变种Perilla frutescens var.frutescens包括了5个化学型,以PK型最多,其中PK型主要是绿色叶,PA型为紫色叶或绿色叶,野生紫苏变种P.frutescens var.acuta只有PK,PA型,PK型较PA型多,其中PK型均为绿色叶,PA型为紫色叶,因此无论是野生还是栽培紫苏,以PK和PA型为主流化学型,PK型更多,且与叶色呈现较好的相关性。回回苏变种P.fruteseens var.crispa主要为PA型,两面紫色叶。主流化学型的区分为历代本草区别使用紫色香气的"紫苏"和绿色无香的"白苏"提供了科学依据,基于PK可导致家畜食用后产生肺部毒性,以及紫苏的使用传统,建议紫苏药用限制为紫苏醛型,应建立紫苏叶和紫苏叶油中紫苏醛的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5.
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闪式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闪式提取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提取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闪式提取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在提取率、提取时间、耗电量等方面与文献报道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是以40倍水为溶剂,闪式提取2 min,100 V电压。结论该法工艺简单、经济、提取率较高,可为中药红花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闪式提取白芷中欧前胡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欧前胡素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闪式提取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在提取率、提取时间、耗电量等方面与文献报道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最佳工艺是75%乙醇20倍量,闪式提取2 min。结论:闪式提取法工艺简单、经济、提取率高,可为白芷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究3种不同化学型紫苏不同时期各成熟度叶片挥发油组分的差异,确定分别适宜3种化学型紫苏的最佳采收方法。方法:以普遍存在的PK型、PA型及稀有的PL型三种紫苏种质为研究对象。在紫苏生长的营养期、开花期、果熟期三个时期采收不同成熟度叶片样品,对其挥发油进行提取(水蒸气蒸馏法)和GC-MS分析。结果:从挥发油得率上看,三种化学型表现非常不同,开花期和果熟期,PA型嫩叶得率高,PK型则老熟叶最高,而PL型为成熟叶最高;营养期,则是PA型成熟叶最高,PK和PL型嫩叶最高。主成分相对含量上,各化学型的特征性成分紫苏醛、紫苏酮或紫苏烯相对含量在营养期和果熟期均为嫩叶中较低,而开花期为老熟叶最低。结论:综合挥发油得率和主要成分相对含量,PA型于花前期多次采收成熟叶为好;PK型在各个发育期的成熟叶或开花期后的老熟叶;PL型则在营养期采收成熟叶或老熟叶。  相似文献   
9.
紫苏醛型紫苏不同种质中紫苏醛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紫苏醛型种质紫苏醛含量变化规律。方法:建立紫苏醛含量检测的快速方法,对9个不同种质的紫苏叶进行不同日期、部位和时间取样,并测定紫苏醛含量。结果和结论:9个紫苏醛种质的紫苏醛平均含量为0.05%~0.32%,有4个种质的平均含量在0.25%以上。一般来说顶部叶紫苏醛含量最高,而且变化较大,开花前出现高峰值,之后骤降;中部叶紫苏醛含量明显低于顶部叶,一般开花前达到峰值后,含量较稳定;底部叶紫苏醛含量最大值出现在花果生长期,随后一直下降。不同种质也不甚一致。种质因素是影响紫苏醛含量的首要因素,采摘部位和采样日期次之,一天内的采摘时间则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55份中国产紫苏的果实形态特征(粒径、百粒重、颜色、硬度、表面脊纹高度)进行了描述和统计分析。经聚类分析可以分为6个大类,分别是:Ⅰ,大粒(粒径1.5 mm以上及百粒重0.16 g以上),脊纹低,硬;Ⅱ,大粒,脊纹低,软;Ⅲ,大粒,脊纹高,软,白色;Ⅳ,大粒,脊纹高,灰褐色或深褐色;Ⅴ,小粒(粒径1.5 mm以下及百粒重0.16 g以下),脊纹低,硬,多深褐色;Ⅵ,小粒,脊纹低,硬,黄棕色。其中38份果实种植后获得植株,其中31份可归为紫苏变种,4份回回苏变种,3份野生紫苏变种;从紫苏叶化学型归类,29份为PK型,3份PA型,2份PL型,2份PP型,1份EK型,1份PAPK型。符合药典规定形态的药材紫苏子来自于栽培紫苏,但来自栽培紫苏的紫苏子不一定都符合药典规定的形态特征。具白色果皮的白苏子主要来自于紫色叶的栽培紫苏。小粒、脊纹低、质地硬、黄棕色或深褐色的果实形态具有较大可能为PA型紫苏,且主要为回回苏变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