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人类基因组学的发展,人们对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以及一些生物信息传导通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加深,与肺癌相关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作为治疗靶点也日益受到人们关注。EGFR的激活会引起自身磷酸化及其它许多胞内物质的磷酸化从而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我们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nm23-H.基因的肺癌转移抑制作用可能与上调Wnt信号通路中关键激酶GSK-3β的活性、进而抑制Wnt信号通路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nm23-H1点突变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胞质和胞核的GSK-3β激酶活性的影响,为阐明nm23-H1基因调控肺癌转移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原代人低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NL9980、原代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空载体转染细胞株L9981-pEGFP、稳定转染nm23-H1基因的细胞株L9981-nm23-H1-pEGFP以及稳定转染在44、96、118、120号位点发生突变后的nm23-H1基因的转基因肺癌细胞株L9981-nm23-H1^S44A-pEGFP、L9981-nm23-H1^P965-pEGFP、L9981-nm23-H1H118F-pEGFP和L9981nm23-H1^S120G-pEGFP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共沉淀同位素闪烁计数法测定上述肺癌细胞株胞质和胞核中的GSK-3B激酶活性。结果 nm23-H1基因发生点突变后,所有转基因肺癌细胞株细胞胞质和胞核中的GSK-3β活性均较突变前有所下降。L9981-nm23-H1^S44A-pEGFP、L9981-nm23-H1^P96S-pEGFP、L9981-nm23-H1^H18F-pEGFP、L9981-nm23-H1S120G-pEGFP分别与L9981-nm23-H1-pEGFP比较,胞质与胞核中GSK-3β激酶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L9981-nm23-H1^P96S-pEGFP与L9981-nm23-H1-pEGFP胞质中GSK-3β活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L9981-nm23-H1^S44A-pEGFP,L9981-nm23-H1^P96S-pEGFP和L9981-nm23-H1H118F-pEGFP与L9981-nm23-H1-pEGFP的胞核中GSK-3B活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①nm23-H1基因突变能显著影响其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胞质和胞核中GSK-3B激酶活性的调控作用;②nm23-H1基因可能通过调控L9981中GSK-3B激酶活性来抑制L9981细胞株中Wnt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氟尿嘧啶(5-Fu)超声雾化吸入联合全身化疗及放疗治疗ⅢB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72例ⅢB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研究组超声雾化吸入5-Fu、糜蛋白酶联合以顺铂为基础的全身化疗四个周期,如果放疗,则在化疗2.3周期之间给予直线加速器适形放疗。对照组超声雾化吸入糜蛋白酶、全身化疗及放疗与研究组相同。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56%(29/36)和58.33%(21/36),12=4.189,P〈0.05。1、2年生存率研究组分别为73,56%和52.87%,对照组分别为52.33%和35.03%,10=4.212,P〈0.05。两组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FU超声雾化吸人联合放疗和以顺铂为基础的全身化疗提高了ⅢB期中央型NSCLC的1、2年生存率,毒副反应可耐受,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nm23-H1基因已被证实为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了,本研究探讨nm23-H1参与肺癌Ras信号传导的机理。方法应用脂质体法将pEGFP-nm23-H1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WT,H118F,S120G,P96S,S44A)转染人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采用免疫共沉淀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野生型和突变型nm23-H1蛋白与Ras支架蛋白KSR的关系。结果在转染了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的五个细胞株中,鼠抗nm23-H1免疫沉淀物在86KDa处可检测到KSR的阳性条带,而各组KSR的量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0.190,P=0.938)。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nm23-H1与KSR存在相互作用,但这种相互作用与nm23-H1有无突变及突变位点无关,nm23-H1可能是通过KSR参与肺癌Ras信号传导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糖酶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对184例婴幼儿腹泻患儿进行年龄、病因分析,同时将患儿分成治疗及对照两组,分析乳糖酶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乳糖酶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疗效显著,常规给予口服乳糖酶,不改变其原饮食结构,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患儿及家长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住院、出院期间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化和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2009-09-01—2010-08-31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出生或收治的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进行ROP筛查和随访。结果 (1)完成随访586例,其中ROP60例,占完成随访总数的10.2%;需治疗ROP30例,占完成随访总数的5.1%,其中出院后发现6例,占需治疗ROP患者总数的20%;出生体重<1000g、1000~<1500g、1500~<2000g组中ROP发生率分别为54.5%、16.8%、4.3%,需治疗的ROP发生率分别为45.5%、7.9%、1.3%;出生胎龄<28周、28~<32周、≥32周组中ROP发生率分别为63.2%、14.4%、5.2%,需治疗的ROP发生率分别为42.1%、8.5%、1.4%,所有研究对象无Ⅳ期或Ⅴ期病变发生。(2)526例视网膜完全血管化,住院期间视网膜完全血管化62例(11.8%),出院后视网膜完全血管化464例(88.2%)。(3)家长对ROP的进展情况和严重性认识不足,出院患者中有23.0%需电话催促复查眼底;转运患者基本要求回救治单位复诊。结论 ROP高危人群出院后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所占比例很高,仍会发生ROP,应强调出院后随访;通过及时发现和治疗,不同胎龄和出生体重的ROP病变近期预后均良好。  相似文献   
8.
圆头精子症相关致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圆头精子症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畸形精子症,是影响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辅助生殖技术仍然是其生育后代的唯一途径。然而其发病机制尚未明晰。近年相关研究表明某些基因被证实与圆头精子症的发生有关。本文综述了圆头精子症相关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为圆头精子症的基因诊断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化分级转运联合ISBAR交接模式在急诊患者转运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8月485例采用常规转运交接方法的患者列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4月502例采用优化分级转运联合ISBAR交接模式的患者列为实验组,比较两组间转运及交接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与交接时间差异。结果实验组转运及交接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交接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实施优化分级转运联合ISBAR交接模式,能有效降低急诊患者转运及交接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缩短交接时间,更好地确保急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洛宁县地方病防治院甲乳外科于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入院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 138 例,根据患者知情同 意的情况下自愿选择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传统组 72 例和小切口组 66 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小切口组采 用内镜下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美容效果、住院费、并发症、满意度, 探讨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结果:小切口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多于传统组,瘢痕美容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组,术 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术中出血量低、并发症率低,瘢痕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