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治疗胃肠道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治疗的胃肠道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以腹腔镜联合胃镜微创治疗40例(胃部良性肿瘤),以腹腔镜联合肠镜微创治疗20例(肠部良性肿瘤),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6~29 m L,平均(11.0±5.5)m L,手术时间42~78 min,平均(65.4±9.2)min,未有中转开腹手术患者,未有无吻合口漏及吻合口出血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治疗胃肠道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创伤微小,出血较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对非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以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150例(病例组),对照组1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病例组其中糜烂性食管炎(EE)组32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11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OX-2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非感染胃溃疡与胃癌的表达。[方法]选择胃病患者共285例,分为胃溃疡患者(胃溃疡组)200例(病理分型:肠上皮化生96例和异型增生104例),胃癌患者(胃癌组)85例;以正常胃黏膜者50例为对照组。根据胃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受试者胃黏膜中COX-2蛋白的表达,并比较各病理分型及Hp感染与非感染者COX-2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COX-2蛋白在胃溃疡组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中及胃癌组癌细胞中均有表达,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不表达。胃溃疡组和胃癌组的COX-2阳性表达均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的COX-2阳性表达强于胃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异型增生者COX-2阳性表达强于肠上皮化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Hp阳性COX-2阳性表达强于胃溃疡组Hp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Hp阴性者COX-2阳性表达强于胃溃疡组Hp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和胃癌组中Hp阳性者COX-2阳性表达均强于Hp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会促进胃溃疡COX-2的表达,Hp感染和COX-2过度表达会使胃溃疡患者癌变的概率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 ,男 3 5例 ,女 15例 ,年龄 11~ 17岁。 5 0例均行开颅及气管切开术 ,术前均无肺部感染。1 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气管切开时间为入院后 12~ 72h ,气管切开术后 3~ 4d开始出现气管分泌物增多 ,咯脓性痰 ,肺部闻及音 ,体温及血象增高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1 3 痰菌培养 术后 3~ 7d开始第一次细菌培养 ,本组每隔3d取标本送验 1次 ,直到连续 2次培养阴性。本组病例均首次培养 ( ) ,确诊下呼吸道感染。取标本用灭菌 1次性输液器管接注射器 ,经气管套管伸至管口以下气管内吸取分泌物 ,置入无菌培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疏血通注射液辅助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病症的效果。方法90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疏血通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TG),血液流变学, 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及血、尿淀粉酶(AMS)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及转归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G、CRP、血浆比粘度、血小板聚集率、APACHEⅡ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病死率、转归率都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辅助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病症可以提升治愈率,疗效明显,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5例EG误诊成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误诊原因及临床诊断要点。结果本例患者因右下腹疼痛合并稀糊状腹泻就诊,经血液检验显示嗜酸粒细胞及白细胞水平升高,经B超可见右下腹低回声区以及游离液性暗区,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行急诊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检查显示阑尾存在慢性炎症以及大网膜血管扩张合并广泛性出血,最终确诊为EG。结论 EG多见于20~50岁青中年人群,主要症状为腹痛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配合内镜检查或者细胞学检查有利于准确诊断,避免误漏诊。  相似文献   
7.
雷鸽 《中原医刊》2009,(22):52-5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胆石症的发病因素和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本院2006年至2008年80例2型糖尿病合并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发病前均有2型糖尿病病史和不同程度高脂血症,临床表现以腹痛、恶心或伴发热等胆石症症状为主,糖尿病症状表现轻微。其中50例行药物或配合碎石保守治疗,30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后仍回内科治疗。经治疗治愈56例,好转24例。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胆石症的高发病率与糖尿病引起的胆汁酸含量降低、脂质代谢障碍、游离胆红素增加和胆囊收缩运动障碍等因素有关,经内外科综合性方法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孙静  闵婕  单宇鹏  雷鸽  张峰 《西部医学》2022,34(9):1272-1275
目的 探究胃癌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cell-in-cell的形成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胃癌细胞与单核淋巴细胞(PBMC)的共培养体系分为对照组、1∶1组和5∶1组。PBMC和BGC823细胞分别以1∶1和5∶1的接种到24 孔板中(共5×10 4个)。通过吉姆萨染色检测“cell-in-cell”构建情况。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 结果 1∶1组的“cell-in-cell”构建率为(8.65±1.06)%。5∶1组的“cell-in-cell”构建率为(12.92±1.32)%,显著高于1∶1组(P<0.05)。3组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1∶1组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1组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显著高于1∶1组和对照组,而凋亡率显著低于1∶1组和对照组(P<0.05)。 结论 胃癌细胞与免疫细胞形成的“cell-in-cell”结构会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抑制凋亡。  相似文献   
9.
French等1977年提出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 的完整定义。随着CT的普及,临床医师对DTICH认识的提 高,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现率由0.3%-1%上升到 29%。本文综合本院近10年40例DTICH患者的临床资料, 就其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等方面进行探 讨。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不同的用药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使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柳氮磺吡啶进行治疗,用药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组织学评分情况。结果 A组患者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7.5%;B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3例,无效2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40.0%,A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织学评分都出现明显下降,且A组患者组织学评分下降的幅度比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和柳氮磺吡啶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但美沙拉嗪相对效果要显著,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