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藤茶双氢杨梅树皮素(ampelopsin,APS)抗人肺癌A549细胞的作用。方法:以MTT法和集落形成法观察APS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采用RT-PCR技术测定APS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抑瘤基因p53表达的影响。结果:APS能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的生长,MTT法中IC50为9.8μg·mL^-1;细胞生长曲线法提示其对A549细胞的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集落形成试验中,当药物浓度为14.84,9.90,6.60,4.40μg·mL^-1时,抑制率分别为100%,91.6%,64.5%和23.4%;当浓度为25μg·mL^-1时,APS能显著增强p5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APS对体外培养的人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抑癌基因p53表达的影响是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华法林为一种常用的口服抗凝药,主要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但其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容易引起血栓或出血的风险。代谢酶CYP2C9和作用靶点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个体剂量差异有显著影响。因此CYP2C9和VKORC1基因突变的检测对于华法林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用于CYP2C9和VKORC1突变检测的方法有PCR-RFLP、TaqMan、pyrosequencing、HRM、POCT、熔解曲线分析技术、MS、DHPLC等。本文将对这些检测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适合临床应用推广的技术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植物固醇和胆固醇合成前体物质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量分析方法,为研究患者胆固醇代谢提供检测手段。方法 色谱柱为HP-5MS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μm×0.25 mm),初始柱温200 ℃,保持2 min,程序升温15 ℃·min-1至280 ℃,保持30 min,不分流进样。血浆经碱性醇溶液皂化后用正己烷萃取,再用衍生化试剂(BSTFA+1%TMCS)衍生后进样,采用全扫描(Scan)定性,选择离子监测(SIM)内标法定量。结果 胆固醇、2,4-脱氢胆固醇、7-烯胆固醇、菜油固醇、β-谷固醇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分别小于7.9%与9.8%,加样回收率分别在89.5%~106.3%之间。应用本方法分别测定20名高血脂患者中非胆固醇类固醇的含量,其中2,4-脱氢胆固醇的含量为(0.39±0.08) mg·L-1,7-烯胆固醇的含量为(3.41±0.83) mg·L-1,菜油固醇的含量为(3.12±0.53) mg·L-1,β谷固醇的含量为(4.22±0.67) mg·L-1。结论 GC-MS法可同时测定人血浆中4种非胆固醇类固醇含量,并具有良好的准确度与精密性,适用于患者胆固醇代谢个体差异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藤茶总黄酮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藤茶总黄酮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生长曲线法、细胞集落形成法观察藤茶总黄酮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抑制作用.结果 藤茶总黄酮能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SGC-7901细胞的生长,MTT法IC50为20.71μg·ml-1;细胞生长曲线法提示其对SGC-7901细胞的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集落形成法,当药物浓度在9.90μg·ml-1以上时抑制率为100%,当药物浓度为6.60μg·ml-1时抑制率为69.80%,当药物浓度为4.40μg·ml-1时抑制率为30.23%.结论 藤茶总黄酮对体外SGC-7901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华法林为一种常用的口服抗凝药,主要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但其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容易引起血栓或出血的风险。代谢酶CYP2C9和作用靶点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个体剂量差异有显著影响,因此CYP2C9和VKORC1基因突变的检测对于华法林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用于 CYP2C9和 VKORC1突变检测的方法有 PCR-RFLP、TaqMan、pyrosequencing、HRM、POCT、熔解曲线分析技术、MS、DHPLC等。本文将对这些检测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适合临床应用推广的技术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磷酸二甲啡烷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单次和连续多次给药药动学特征。方法 12例受试者随机开放3×3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单次给药和连续多次给药药动学特征。采用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二甲啡烷的药物浓度。药动学参数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结果单次口服(10、20、40 mg)磷酸二甲啡烷片后,二甲啡烷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为(1.08±0.84)、(2.16±1.64)、(4.34±2.92)μg·L-1,tmax为(2.6±1.2)、(2.8±0.9)、(2.3±0.7)h,AUClast为(13.05±12.39)、(27.02±24.86)、(54.19±46.19)μg·h·L-1,AUCinf为(14.21±13.37)、(29.32±27.15)、(58.41±51.57)μg·h·L-1,t1/2为(9.23±3.56)、(10.94±2.73)、(11.21±2.51)h。多次给药20 mg后二甲啡烷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为(5.22±4.28)μg·L-1,tmax为(2.5±1.3)h,AUClast为(75.82±74.39)μg·h·L-1,AUCinf为(82.37±82.21)μg·h·L-1,t1/2为(12.02±2.47)h。结论单次给药二甲啡烷的体内过程符合一级线性动力学过程;多次给药二甲啡烷的蓄积因子接近3,符合线性累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中国中原地区汉族人群中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rs337711,rs11264280,rs17042171, rs6771157和rs6795970与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共纳入168例患者,包括房颤组(56例)和对 照组(112例)。采用突变扩增系统-聚合酶链式反应或直接测序法对上述5个SNPs进行基因分型。构建4种经典遗传模 型以确定SNPs与房颤的关联性。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大的年龄和左房内径及频发的冠心病和高血压 (P<0.05)。rs17042171基因型AA的频率分布在房颤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几个临床因素之 后两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OR:5.591,95%CI:2.176~14.365,P-B<0.008)。其他4个SNPs的基因型分布在房颤组和 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色体4q25区域的rs17042171与中国中原地区汉族人群的房颤易感性 相关,该SNP可能为房颤患者临床诊断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中国人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病例-对照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4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和223例正常对照组的ACE基因型.病例组进一步分为二尖瓣病变组和联合瓣膜病变组,结合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各组数据.结果:ACE I/D各基因型在RHD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病例组ACE Ⅰ型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70.1% vs 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瓣膜病变患者组中,ACE Ⅱ、ID、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8%、39.2%和9.0%,I、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1.4%及28.6%.ACE Ⅱ基因型和Ⅰ型等位基因在联合瓣膜病变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风湿性心脏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藤茶蛇葡萄素抗人胃癌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藤茶蛇葡萄素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生长曲线法、细胞集落形成法观察蛇葡萄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蛇葡萄素能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SGC-7901细胞的生长,MTT法IC50为11.19μg/mL;细胞生长曲线法提示其对SGC-7901细胞的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集落形成法,当药物浓度在9.90μg/mL以上时抑制率为100%,当药物浓度为6.60μg/mL时抑制率为72.3%,当药物浓度为4.40μg/mL时抑制率为36.0%。结论:蛇葡萄素对体外SGC-7901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MicroRNA作为一类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与靶基因mRNA 3'端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的互补结合来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在生物发育、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与人类多种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croRNA表达的变化可影响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的表达,进而影响药物效应。目前有关药物代谢酶的研究较为深入,而对转运体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总结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研究,从MicroRNA的作用机制及其对药物转运体的调控作用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