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32例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分为无胰瘘组和胰瘘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白蛋白、总胆红素、病变部位、胰肠吻合方式、胰液引流、胆汁引流及术后胰液引流量的差异。结果胰瘘组术后胰液引流量多于无胰瘘组,十二指肠癌、远端胆管癌、壶腹部癌术后胰瘘发生率高于胰头癌。提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主要与残留胰腺的质地有关,捆绑式胰肠吻合能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性肝癌切除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利用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在我中心接受部分肝切除治疗的87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肝癌患者(其中62例接受规范化抗病毒治疗,25例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详细临床资料以及3年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于患者肝癌切除后复发以及总体生存的影响。结果 87例HBs Ag阳性患者全部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患者3年随访资料表明,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术后1个月之后的血清转氨酶水平,提供对肝脏的保护。同时,回顾性研究也证实,抗病毒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的3年癌症复发率有明显改善(50%与64%),3年总体生存率也获得显著提高(66.6%与48.7%)。结论针对HBV-DNA大于104/ml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和术后规范化抗病毒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与手术切除联合,定期复查,严格防控耐药性病毒株的产生,可以明显延缓患者术后肝脏功能,减少肝癌复发、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苏省人民医院肝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肝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 380株,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9.57%,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20.07%、10.36%;其中革兰阴性菌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溶血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较为敏感,耐药率均低于30%,对头孢曲松、氨曲南等的耐药率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较为敏感,耐药率均低于20%,对氨苄西林、诺氟沙星等耐药率均较高。结论肝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的构成主要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时建议选用病原菌表现较低耐药性的美罗培南、阿米卡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检测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单链MHC-肽四聚体.方法:通过在MHC重链基因中引入生物素化位点.并在轻链和重链基因中引入同一限制性酶切位点连接MHC轻链和重链构建可生物素化的单链MHC分子.结果:重组子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得到单链MHC分子.重折叠、生物素化、荧光标记后得到活性单链MHC-肽四聚体.结论:单链MHC分子操作简便,提高了四聚体构建效率.  相似文献   
5.
回顾分析42例老年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择期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中,行胆囊切除术37例,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4例,胆肠吻合术1例。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4例,余均恢复正常。认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能够耐受胆道手术,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级大地震,造成了大批的地震伤员,其中大部分损伤为骨折,这就需要我们关注这些地震伤员骨折后的功能障碍问题[1]。2009年3月-5月,我们对四川绵竹市地震伤员进行了"家庭康复指导",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TNM分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给予TACE术+索拉菲尼治疗,对照组57例,行TACE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2个月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4.1%,对照组为64.9%,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282)?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2个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9.6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62.5%和32.1%,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01)?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皮肤黏膜反应及肝功能异常等?其中治疗组口腔黏膜炎及手足皮肤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 < 0.001,P < 0.001)?结论:TACE联合索拉菲尼可提高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实施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肝移植病例,探讨国内DCD肝脏移植方面的问题。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于本院行原位肝脏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73例,均接受DCD供体,供者均为中国Ⅲ类可控性DCD。所有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均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他克莫司 + 吗替麦考酚酯 + 类固醇激素),复查肝功能及血药浓度,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存活情况。 结果:73例患者均顺利接受DCD供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原发无功能1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术后并发症2例,其中1例为早期DIC,1例为精神症状伴意识障碍,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余患者预后良好,康复出院。随访2~12个月,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结论:通过选择符合中国标准三类的捐献者,实施可控的DCD程序,DCD肝移植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在胆管癌中的表达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54例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组织中IMP3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不同病理分级中IMP3的表达,其中Ⅰ级5例?Ⅱ级4例?Ⅲ级5例?real-time PCR检测17例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组织中IMP3 mRNA表达水平?随访统计47例胆管癌术后患者长期生存情况?结果:IMP3在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阳性率达81.84%,而在癌旁和正常组织中均为阴性?不同病理分级中,IMP3表达量有显著差异,分级越高,IMP3表达量越高?RT-PCR结果显示IMP3的mRNA在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蛋白表达水平一致?47例术后随访发现IMP3阴性组术后长期生存明显高于IMP3阳性组(P < 0.01)?结论:IMP3可以作为胆管癌诊断新的标志物,病理分级越高,恶性程度越高,表达量越高;胆管癌中IMP3高表达提示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肝癌)肝叶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后HBV炎症与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46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肝癌行肝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后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646例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后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12%、52.65%和38.18%,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54%、62.17%和41.90%。HBV低复制组1年肿瘤复发率为22.17%;HBV高复制组1年肿瘤复发率为47.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的复制程度是影响肝癌综合治疗患者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肿瘤复发,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