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鉴定受试者血清中的不同代谢物, 以明确代谢综合征(MS)和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潜在代谢紊乱途径, 评估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的特异性代谢物群对超重或肥胖人群发生MS和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以2017—2019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招募的MS患者(MS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超重或肥胖者(对照组)作为训练集, 以同时期该医院郑东院区招募的对应3组人群作为验证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谱分析受试者的血清代谢组学特征, 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血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脂、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肌酐清除率(CR)等。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OPLS-DA)基础上, 根据变量权重(VIP)筛选MS和冠心病患者显著改变的代谢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做风险预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88例研究对象, 其中训练集MS组40例、冠心病组249例、对照组148例;验证集MS组16例、冠心病组18例、对照组17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高分辨率微细血流成像(HDMFI)引导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切除病灶并明确病理诊断的单发占位病变患者,病灶位于浅表31例、腹腔8例、盆腔7例;术前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最大径<1 cm者接受细针穿刺,≥ 1 cm者接受粗针活检,其中25例以常规CDFI(CDFI组)、21例以HDMFI靶向引导穿刺(HDMFI组);对比2组取材成功率、诊断符合率及穿刺并发症。结果 对CDFI组共行细针活检16例、粗针活检9例,穿刺61次,其中52次取材成功,22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HDMFI组细针活检15例、粗针活检6例,穿刺48次,46次取材成功,20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CDFI组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25%(52/61)、88.00%(22/25),HDMFI组分别为95.83%(46/48)、95.24%(20/21),HDMFI组均高于CDFI组(P均<0.01)。术中及术后均未见穿刺并发症。结论 HDMFI可清晰显示病灶内部微细血流灌注,用于精准引导穿刺效果较CDFI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MS)技术对舒肝解郁胶囊中的化合物准确定性,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 Tartget Predict数据库对舒肝解郁胶囊中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借助OMIM数据库和GeneCard数据库检索抑郁症相关基因,应用UniProt数据库分析药物靶点和疾病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关系网络,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通过对舒肝解郁胶囊中36个主要化学成分定性分析,对13个有对照品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探索,发现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552个核心靶点及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主要通路。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发挥治疗抑郁症的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特点,为进一步探索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合成两类用于主动靶向脂质体的新型脂质材料。方法以天然产物胆固醇和乳糖酸或α-亚麻酸为原料,以6-氨基-1-己醇为连接臂制得两类新型脂质材料,所得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化学结构经熔点、IR、1 H NMR和质谱进行鉴定。结果所得中间体和产物的化学结构与目标物结构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两类新型脂质材料,为靶向脂质体的制备提供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莪术醇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转录因子1(FOXO1)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大鼠肺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对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按照体重排序法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莪术醇低剂量组(4 mg·kg–1)、莪术醇高剂量组(16 mg·kg–1)和拮抗剂组(莪术醇16 mg·kg–1+EX527 2 mg·kg–1),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均建立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然后立即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12 h后再次给药1次。72 h后处死大鼠,比较各组血清淀粉酶(AMS)、内毒素水平,肺组织病理评分,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率,肺泡巨噬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肺泡巨噬细胞中SIRT1、FOXO1、乙酰化FOXO1(Ac-FOXO1)、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MS、内毒素水平,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和肺泡巨噬细胞TNF...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研究昆仙胶囊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探讨其治疗蛋白尿的主要作用机制,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昆仙胶囊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化合物的一级、二级质谱信息,并与对照品或参考文献进行比对,以实现对药物的化学信息进行快速、精准识别。在此基础上,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药物的化学成分进行靶标分析、功能富集,初步筛选出药物的主要药效物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从昆仙胶囊中共鉴定出51种化学成分,通过OB≥30%和DL≥0.18筛选得到雷公藤红素、淫羊藿苷、朝藿定B、淫羊藿素、儿茶酚、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表儿茶素、异鼠李素、儿茶素、甘氨酸等12个主要活性成分;昆仙胶囊靶点220个;尿蛋白靶点2 179个;昆仙胶囊降低尿蛋白靶点115个,主要核心靶点为AKT1、VEGFA、TNF、IL6、TP53、CASP3、MMP9、JUN、MAPK1和EGF;昆仙胶囊降低蛋白尿涉及GO 158条,主要为Inflammatory response等;KEGG通路分析主要得到61条信号通路,主要为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结论:昆仙胶囊可能主要通过对PI3K-Akt、TNF、HIF-1、FoxO、MAPK和TLR等信号通路的干预来发挥治疗蛋白尿的作用,体现了昆仙胶囊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深入揭示昆仙胶囊治疗蛋白尿的作用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鹿茸多肽(Velvet Antler Polypeptides,VAP)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 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法诱导小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四氯化碳 组、四氯化碳+鹿茸多肽组(20、40 mg·kg-1)、阳性对照组(水飞蓟宾组,SB,100 mg·kg-1)。各组动物每天给予 相应剂量药物灌胃,连续干预6 周。采用HE 染色法观察病理组织形态;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纤维化标志物 (α-SMA,Col-I)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肝脏MAPK 和PI3K/Akt 信号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出现大量脂肪变性和炎性浸润,肝脏纤维化标志物α-SMA、Col-I 明显高表 达,肝损伤指标ALT、AST 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 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鹿茸多肽组能明显降低α-SMA、Col-I 的表达水平,改善肝脏纤维化病理改变,降低 ALT、AST、TNF-α、IL-1β、IL-6 血清含量(P<0.01),并逆转肝脏MAPK 和PI3K/Akt 的信号蛋白表达水平。 结论鹿茸多肽可能是通过干预MAPK 和PI3K/Akt 信号传导路径,从而实现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 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尿瘘是由多种因素所致人体泌尿系统与其他系统或部位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1],持续漏尿可诱发多种并发症。经皮肾造瘘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效果好等优点,是治疗肾积水的首选方法[2]。本研究观察采用超声引导下肾造瘘术治疗继发性尿瘘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8月—2021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外科手术后继发尿瘘患者,其中2例为宫颈癌术后膀胱阴道瘘,  相似文献   
9.
张丁丁  郭荣  赵松峰  段飞  丁波  韩冰洁  荆自伟 《中草药》2024,55(6):1925-1934
目的 设计一类共载锰单原子纳米酶(manganese single-atom nanozyme,MnSAE)和驱蛔素(ascaridole,Asc)的壳聚糖靶向水凝胶,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根除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 首先以NH2-PEG-COOH为连接臂,将脲基(urea-)修饰到壳聚糖的C6-羟基上,制备壳聚糖靶向材料脲基PEG壳聚糖(Urea-PEG-Cs,UPCs),然后以中空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8(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8,ZIF-8)为模板吸附锰离子(Mn2+),并通过高温热解法构建MnSAE,最后将MnSAE和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的药效成分驱蛔素加入到UPCs溶液中,构建共递送MnSAE和驱蛔素的壳聚糖靶向水凝胶(Asc/MnSAE@UPCs);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准确识别万古霉素较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全血细胞减少症,以促进该药的安全使用。方法 通过1例化脓性髋关节炎患儿静脉输注万古霉素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的病例报告,采用Naranjo评分结合文献资料,评估该ADR与治疗药物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提出儿童患者合理使用万古霉素的建议。结果与结论 该患儿发生的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与万古霉素的关联性为“很可能”。临床上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与感染加重导致的发热、血细胞减少较难区分,医护人员应提高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等万古霉素较罕见ADR的警觉性,药师应协助医护人员及时甄别ADR。儿童输注万古霉素初始剂量宜从60 mg/(kg·d)开始,且应在首次用药后48 h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及时调整剂量,使万古霉素谷浓度维持在5~15 mg/L,以防止因血药浓度过高导致ADR的发生;对于万古霉素使用超过1周的患儿,应定期复查血常规,一旦发生全血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并根据情况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