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危重肠套叠患儿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危重急性肠套叠婴幼儿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提高婴幼儿肠套叠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方法作者自1996年9月-2006年8月对23例起病时间超过48小时的急性肠套叠婴幼儿进行非手术治疗方法摸索及经验总结,治疗计划包括空气灌肠前补液、消炎、安定及胃肠平滑肌松弛,空气灌肠阶段间歇性持续中低压空气灌肠辅以手法按摩推压,空气灌肠整复后续治疗。结果23例危重急性肠套叠婴幼儿经过综合内科治疗,19例患儿经空气灌肠整复成功,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均证实为复合长套。结论合理应用放射科空气灌肠整复及内科治疗多数危重肠套叠婴幼儿可避免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实用新型胃肠气体造影胶囊。方法:制备明胶胶囊,内装产气栓剂0.50g,共设2粒、5粒、10粒3种剂量组,观察不同服用剂量及CT扫描时间的胃腔造影效果,并评价受检者服用胶囊的接受程度。结果:2粒剂量产气量较少.胃腔充盈扩张不充分;5粒及10粒剂量产气较多,胃腔充盈扩张均较充分。服药后5min时扫描,胶囊没完全产气;10~15min时,产气充分;20min时,胃腔内气体量减少。受检者服用2粒或5粒胶囊可以接受。服用10粒较难接受。结论:产气胶囊使用方便,产气稳定,维持时间长,服用剂量以5粒较好,扫描时间以服药后10~15min较好。  相似文献   
3.
应用MRI研究腰背肌退变规律和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MRI研究腰背肌退行性变规律及影像特征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来解放军第175医院影像科做MRI体检的体检者,按性别分组,每组再按年龄分为1~10岁、11~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岁以上8个组,共有16个研究组,每个研究组20例(从各年龄段中随机抽取),共320例。评价指标包括:(1)腰背肌厚度;(2)皮下脂肪与腰背竖脊肌MR信号比值;(3)多裂肌形态、信号及肌间隙的改变。对腰背肌厚度值和皮下脂肪与腰背肌MR信号比值在不同性别间及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异应用Excel 2003 T-TEST返回Student’s t检验的概率值,样本为成对检验。多裂肌形态、信号、肌间隙改变在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异应用多样本比较的秩和Kruskal-Wallis检验。取单侧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除1~10岁年龄段外,其余每个年龄段男性组腰背肌平均厚度均大于女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腰背肌厚度自1—30岁逐渐长大饱满,在30—70岁处于成熟的稳定状态,到70岁以后开始退变、萎缩、变细。皮下脂肪与腰背竖脊肌MR信号比值,男性组平均值大于女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此比值自婴幼儿期开始逐渐增大,男性组在20~60岁趋于稳定状态,在60岁以后急速下降,而女性组在20—40岁趋于稳定状态,在40岁以后急速下降。在形态结构方面,年轻组多裂肌表现为形态饱满、轮廓平整、均匀低信号、肌内间隙不显示或呈单个线状或点状显示;老年组多裂肌表现为形态萎缩、轮廓凹陷、信号不均匀性增高、肌内间隙呈多发线片状、羽毛状或网格状显示。各种观察指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背肌生理性退变,女性早于男性,肌内脂肪变性早于肌形态学改变。主要MRI表现包括:肌肉萎缩造成肌肉变细、形态萎缩、轮廓萎陷;肌内不均匀性脂肪浸润,造成信号不均性增高,皮下脂肪信号与肌肉信号比值下降,肌内间隙呈线片状、羽毛状或网格状。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老年人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手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手段。近年来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更具有手术创伤小、效果可靠、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我院2003年2月—12月;共进行3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19岁。右耳垂下疼痛,可扪及小肿块。2个月后肿块增大到约4cm×3cm,伴针刺样疼痛,可自行缓解。近半个月来出现张口困难,右侧后牙咀嚼无力,咬花生类硬物不能,口角向左歪斜。体检:右耳垂周围肿胀,皮肤无发红、破溃,皮温正常,触及一约4cm×3cm大小的肿物,质硬、压痛,无波动感,边界不清,不可移动。右侧髁状突动度未触及,张口度1cm,张口时口角向左歪斜。  相似文献   
6.
腰椎退行性病变CT分型(附118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合分析腰椎退行性病变的CT表现。方法分析1180例退变性腰腿痛患者的腰椎CT表现,按腰椎相关结构对其表现分类,结合临床表现,对腰椎退变的影像表现进行分型诊断。结果腰椎退变存在6种类型,即:椎间盘退变型,退变率65.3%;骨质退变型,退变率48.1%;椎小关节退变型,退变率36.0%;韧带退变型,退变率25.4%;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退变率44.0%;退变性腰椎失稳,退变率25%。前4种为原发性腰椎退变型,后2种为继发性腰椎退变型。结论腰椎退行性病变的CT分型有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6岁。因“腰部酸痛伴左下肢麻木、乏力、活动受限1月余”入院。专科检查:未见异常阳性体征。神经系统检查:左腹股沟以下皮肤感觉减退,髂腰肌肌力2级,股四头肌肌力约4级,股二头肌肌力4级,踝关节背伸肌肌力0级,拇趾背伸肌肌力约2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既往有椎间盘突出症,已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心、肺、腹均无异常。实验室检查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0岁。已婚,因“右髋关节酸痛、活动受限进行性加重8月余”入院。查体:右下肢跛行明显,右腹股沟较左侧明显肿胀,表面无红肿、窦道及静脉曲张,右大腿肌肉明显萎缩。右腹股沟肿胀处压痛明显,触之质地较硬,肿块与皮下无明显粘连,活动度差。右髋关节屈曲活动基本正常,内收、后伸、外展活动受限,以外展受限为主。右大腿髌上10cm周径较左侧小约5cm,双侧小腿周径相等。右侧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右侧“4”字试验(+),右侧股神经牵拉试验(-),右侧膝、跟腱反射正常。超声诊断:“右侧髂窝不均匀实质性肿块”。CT示:“右耻骨上支及髋臼前柱溶骨性骨质破坏,并周围软组织肿胀、脓肿形成,考虑为结核”。而MR示:“右耻骨、髋臼、坐骨体部骨质破坏并周围软组织肿胀并脓肿形成,考虑感染性病变可能性大,结核待排除,建议进一步检查。术前穿刺病理示:右侧髂窝不均质实性肿块,条形组织中仅见变性坏死的骨组织,未见肿瘤及其它特异成份;血块组织及涂片中均未见任何细胞成份。可考虑结核病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运用3.0 T磁共振诊断外伤后脑脊液循环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65例脑外伤后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患者,采用MRI 2D-PC cine法序寰枢关节间隙水平测量患者的脑脊液流速、流量,同时运用2D-TOF法获得颅脑静脉窦图像,然后对脑脊液的流速与脑脊液压力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流速明显改变患者多次回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放射性肝损伤( RILI)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肝细胞癌患者90例,在接受放射治疗后,经超声引导下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RILI患者47例。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急性RILI 14例,亚急性期17例和慢性16例。常规行MRI检查。结果 放射性肝损伤患者MRI上表现为与放射治疗区域一致的斑片状异常信号区,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DWI序列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水平斑片样强化;急性期RIL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85.32±8.41)×10-6mm-2/s,显著低于亚急性期的(88.44±9.32)×10-6mm-2/s或慢性期的(101.28±10.01)×10-6mm-2/s,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能够协助诊断RILI的发生,其ADC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RILI病理学改变,结合照射剂量和患者病情可能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