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6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人类发现甲、乙、丙、丁、戊(A、B、C、D、E)5型致肝炎病毒后,仍有一些输血后或散发的肝炎不属于上述5型肝炎病毒感染,此类不明原因的非甲-戊型肝炎约占肝炎发病的10~20%,不少临床研究表明可能存在另外的致肝炎病毒,这些临床指征包括血清转氨酶(ALT)升高,无原因的急、慢性肝炎和暴发性肝炎等。 1995年初,美国Genelabs的Kim等首先报道发现了一种输血后肝炎致病病毒,称之为  相似文献   
2.
建国前,四川省碘缺乏病仅有零散的记载,地方病的资料绝大部份是解放后的。如克山病、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大骨节病、跁子病,病区分布在19个市、地、州的169个县,受威胁的人口达8000余万。通过对地方病的全面调查和防治工作,我省基本弄清了全省地方病的分布、流行特征、流行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这些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都有大幅度下降,有的病区已达到或接近国家的基本控制标准。现将各病的流行及防制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检测乙型肝炎 HBsAg 的 ELISA 试验中,底物 OPD 的浓度对其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尚未见详细报道.临检工作观察到不同浓度的 OPD 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尤其是OD 值在临界值附近影响会更大。为此,本文选择四种不同浓度的 OPD 进行一系列比较实验,为 OPD 浓度的优化提供数据,以此达到提高 ELISA 实验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实验材料:检测 HBsAg 用 ELISA 试剂盒由北京科卫试剂厂提供,HBsAg 临界值质控血清由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批号:952,底物 OPD 浓度设0.4mg/ml;0.8mg/ml;  相似文献   
4.
双特异性抗体对LAK细胞增殖和细胞毒作用影响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抗CD3与抗HBs的单克隆抗体经化学偶联得到双特异性抗体,观察该双特异性抗体对LAK细胞增殖和增强细胞毒性的作用。结果显示双特异性抗体显著提高LAK细胞与2.2.15细胞结合率;促进淋巴细胞增殖。125I-UdR释放试验检测发现双特异性抗体增强LAK细胞对2.2.15细胞的细胞毒性且与抗体浓度呈正相关。进一步对抗体的特异性研究表明,加入双特异性抗体后LAK细胞对2.2.15细胞毒性作用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人类T细胞的基因编码相当复杂。不但包括识别特异性抗原和执行独特的效应功能,而且还有免疫调节功能。因此,在可溶性或细胞表面抗原及包括PHA和Con-A等多克隆激活剂的应答中T细胞得以增殖(Chess等,1974 a.b)。它们在细胞介导的淋巴细胞溶解作用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准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特点.方法 将3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72 h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2、IL-4、IL-10、IL-12、IFN-γ和TNF-α的浓度.结果 (1)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培养上清中IFN-γ、IL-10和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没有检测到IL-2、IL-4、IL-12的基础分泌.(2)不同病情患者间的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占优势.提示通过调整TH1/TH2失衡可能达到抗病毒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7.
HCV高变区合成多肽的抗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计算机同源模建,寻找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HCV HVR1)中保护性多肽抗原表位。方法:计算机同源模建,预测多肽的抗原性,然后用淋巴细胞转化的方法验证其抗原性,结果:同源模建与实验结果一致,多肽抗原性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结论:同源模建是一种高效寻找具有保护性抗原多肽的经济快速方法。  相似文献   
8.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the HCV vaccines in China, be cause 11% 14% of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choric hepati tis in this country are infected by HCV, and most of themare infected with Ⅱ/1b and Ⅲ/2a[1]. There are evi dences to indicate that a high variable region 1 (HVR1)exists in the terminal of E2 protein and contains some lin ear epitopes of B cells. Anti HCV antibodies can protectthe sensitive cells from infection by HCV[2 4]. We in tended to get some evidences for designing so…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免疫活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384bp的基因片段及HBsAg846bp基因片段,扩增产物经柱纯化后,由T4DNA酶连结因子1230bp的片段,将此片段命名为LGH,克隆到pUC19质粒中,利用菌落PCR法快速筛选阳性克隆及限制酶切鉴定片段的大小。结果 该基因全长1230bp,经  相似文献   
10.
HCV 高变区1模拟表位串联基因诱导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高变区1(HVR1)模拟表位的串联基因免疫后在小鼠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特点。方法: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5只,试验组给予pCDNA3.1-target gene质粒免疫,对照组给予pCDNA3.1质粒免疫。采用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脾细胞增殖情况,并检测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L-4、10,IFN-,γTNF-α)水平。结果:肽1、肽5、肽6、肽7刺激基因免疫小鼠脾细胞后,小鼠脾细胞平均增殖指数(PI)分别为71.45±3.1、12.64±2.5、10.05±1.9和31.20±2.4。培养上清中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4,白介素-10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基因免疫使Th1和Th2类细胞因子水平都有所升高,诱导产生了表位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