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0-09~2003-03住院236例,其中男150例,女86例.合并高血压90例,合并糖尿病35例.据其ECG表现分组,A组:有ST段动态改变者138例;B组:ST段持续改变者98例;C组:T波动态改变者96例;D组:T波持续改变者88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常规方法和环形消融方法消融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临床价值,探讨AVNRT射频消融治疗的新方法。方法AVNRT 16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环形消融组。常规组按常规方法采用中位或下位法行房室结改良,环形消融组采用沿冠状窦口周围进行环形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果环形消融组并发症术中1例出现一过性Ⅲ度AVB,术后恢复;常规组2例出现一过性Ⅱ度AVB,术后恢复,3例出现Ⅰ度AVB;两组间放电次数、X线曝光时间、射频消融能量比较P<0.05;两组间复发例数,常规组4例,环形消融组0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在冠状窦口进行环形消融治疗AVNRT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较高成功率。环形消融是AVNRT射频消融治疗中一项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房与肺静脉的电生理特性.方法 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心房和肺静脉的不应期,比较不应期缩短的幅度.结果 窦性心律下进行左、右心房及4个肺静脉不应期的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发房颤/持续电刺激12 h后测定心房及肺静脉的不应期,与自身窦性心律下的数据相比较发现,均有明显缩短(P<0.05);左、右下肺静脉不应期的变化不明显(P>0.05);左、右上肺静脉不应期的变化明显(P<0.05).交叉比较发现,12 h后两上肺静脉与左、右心房相比,不应期明显缩短(P<0.05);12 h后两下肺静脉与左、右心房相比不应期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肺静脉容易发生电重构,左、右上肺静脉更易于被电重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静脉电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健康杂种犬8只,开胸,暴露心脏及左上肺静脉,把自制电极置于肺静脉外膜上,分别在起搏周长为300ms,200ms下测定肺静脉长轴上四个部位的有效不应期,在相同起搏周长下比较肺静脉四部位有效不应期的大小。结果:在相同起搏周长下,PV1.8与PV2.7,PV2.7与PV3.6,PV3.6与PV4.5的有效不应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静脉近端有效不应期较长,从肺静脉口进入肺静脉越深,有效不应期越短。肺静脉近端较长的有效不应期可能是肺静脉电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RFCA治疗的IVT患儿35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和起搏标测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进行标测。观察两组放电次数、X线曝光时间及射频能量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放电次数少、X线曝光时间缩短。两组射频消融能量、成功率、复发率无差异。结论RFCA是治疗儿童特发性室速安全、有效的方法。结合DTI进行标测可减少放电次数、X线曝光照时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争论焦点和热点.目前一致推崇以压力导丝和血管内超声测定某些指标来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然而,上述2项技术价格昂贵,临床尚难普及.有研究[1]表明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obutam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DSE)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可对筛选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治疗策略提供一定帮助.作者在DSE指导下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溶血磷脂酸(LPA)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7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冠心病组32例、亚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24例、单纯房颤组22例)和30名健康人采用比浊散射法及有机溶剂抽提法,分别检测血浆CRP及LPA含量。结果冠心病组和亚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浆CRP、LPA含量分别为(5.38±1.95)mg/L、(6.80±1.64)umol/L和(5.15±1.13)mg/L、(5.88±1.35)u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均高于单纯房颤组[(1.65±0.45)mg/L、(2.18±0.33)umol/L]和正常组[(1.24±0.35)mg/L、(1.83±0.31)umol/L](P均〈0.01);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亚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CRP与LP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3、0.762,呈正相关(P〈0.01)。结论CRP及LP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与阵发性房颤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常房室旁道在心室刺激周长大于其不应期时,均表现为1:1的室房传导,但在少数情况下,当心室刺激频率较慢时,并无室房逆传,只有达到较快的刺激频率后,室房传导才能表现出来,故而有可能导致误诊或漏诊,并给消融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现将21例具有快频率依赖性室房逆传特性的房室旁道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快频率依赖性室房逆传性旁道的电生理特性及射频消融技巧.方法 19例患者均有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发作时心电图显示为窄QRS波心动过速,按常规方法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并在心室早搏刺激下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19例均可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开始出现经旁道室房逆传的刺激频率(160~200次/min).选择稳定出现经旁道室房逆传的固定周长在心室早搏刺激下进行标测、消融,均获成功.结论 快频率依赖性室房逆传性旁道可见于老年患者,其标测消融可在心室早搏刺激下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钠肽(rhBNP)对心衰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50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随访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LVEDD、EF及血清Ⅲ型前胶原(PC11I)、1V型胶原(C1V)、透明质酸(HA)和一氧化氮(NO)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rhBNP治疗3个月后,血清PCⅢ、CIV和H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00.8±10.5)μg/LVS(156.1±10.2)μg/L;(75.0±9.5)mg/LVS(105.7±11.0)mg/L;(85.2±9.3)mg/LVS(122.5±10.6)mg/L;P均〈0.05],N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92.20±9.6)pmol/Lvs(76.82±10.1)μmol/L,P〈0.051,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改变(P均〉0.05)。结论rhBNP治疗能改善心衰症状,减轻心室重构,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胶原水平、增加NO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