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帕金森病在老龄化社会的发病率很高,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毁损过度兴奋的内侧苍白球和底丘脑是外科定位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解剖学基础,单侧苍白球毁损术对控制进展性的帕金森病及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有作用,术后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尽管底丘脑核团深部刺激术的解剖学基础仍需进一步研究并存有争议,但Krack等采用“联合PD分级标准”(UPDRS)临床评价量表对49例行底丘脑深部刺激术患者术后5年的长期观察发现,术后运动总评分提高54%(P<0.001)。通过单侧苍白球毁损术及底丘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细胞外高频电刺激(HFS)对PC12类交感神经细胞的形态及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将HFS作用于传代的PC12类交感神经细胞株,高频电流参数为130 Hz,500μA,60μs;每天固定时间刺激3 h,持续3 d.分别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等方法检测经HFS后PC12类交感神经细胞在光镜、电镜下的形态变化及细胞代谢水平的变化.结果:相比对照组,HFS后PC12类神经细胞光镜下突起长度显著缩短,突起个数明显减少;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FS后PC12细胞胞质灰度降低,提示酪氨酸羟化酶代谢水平下降;电镜下可见胞质中的线粒体、分泌颗粒减少,突起和突触减少.结论:HFS对PC12类交感神经细胞有抑制作用,它抑制PC12类交感神经细胞突起的生长以及颗粒分泌的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s)中过表达TRAP-1-Like Protein(TLP),观察其对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 通过慢病毒途径在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获得稳定过表达TLP基因后,检测细胞增殖、收缩活性以及TLP、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 慢病毒介导外源性TLP基因在细胞中稳定表达.TLP可协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进细胞活力升高60%(48 h)(P <0.05);纤维凝胶体积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都显示Ⅰ/Ⅲ型胶原的合成与TLP的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细胞因子TGF-β1刺激下此反应更明显.结论 TLP可促进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收缩,并促进其合成Ⅰ/Ⅲ型胶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糖尿病(Diabetes mullitus,DM)对大鼠坐骨神经、阴部神经及阴茎海绵体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变化及其与勃起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1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12周组和16周组各8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另取8只注射枸檬酸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分别在注射12周和16周后,观察大鼠阴茎勃起功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M大鼠坐骨神经、阴部神经和阴茎海绵体nNOS阳性神经纤维的表达。结果两组大鼠的阴茎勃起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鼠,(P<0.01);16W组大鼠阴茎勃起次数也明显低于12周组大鼠(P<0.05)。两组DM大鼠nNOS坐骨神经、阴部神经和阴茎海绵体中nNOS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6W糖尿病大鼠nNOS阳性纤维的表达也明显低于12周组。两组大鼠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与nNOS阳性神经纤维数量的减少相关,可能为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纳米级载5-氟尿嘧啶醇脂体(5-FU ES),观察其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Touitou法制备5-FU ES悬液并进行质量评价。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荧光素RhoB标记醇脂体,进行体外透细胞实验,以水醇溶液为对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不同作用时间后细胞内荧光分布和强度。CCK-8检测不同浓度5-FU ES对成纤维细胞活性的影响,计算载5-FU ES对成纤维细胞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CCK-8检测醇脂体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制备所得5-FU ES粒径为(87.5±5.4) nm,分散系数为0.151±0.27,包封率为(10.03±2.12)%。 CLSM图像显示,醇脂体促进RhoB进入细胞内,可见荧光分布和强度均较水醇溶液组增多增强;经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单位面积光密度值,RhoB标记醇脂体组(Rho ES)细胞内荧光光密度显著高于水醇溶液组(Rho HA)(P〈0.01)。随着5-FU浓度增加,5-FU HA 和5-FU ES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增强;5-FU ES和5-FU HA对成纤维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9.2582±1.2329)μg/mL和(18.0352±2.3145)μ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醇脂体本身对细胞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醇脂体可有效携带5-FU向瘢痕成纤维细胞内递送,促进5-FU对成纤维细胞的活性抑制作用。醇脂体作为经皮给药载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透细胞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6.
分别按照Touitou法和Cevc法制备5-氟尿嘧啶(1)乙醇脂质体和变形脂质体,并进行体外透瘢痕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两者透过瘢痕组织的1累积含量及1在瘢痕组织中的滞留量.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5∶95),检测波长265 nm.结果表明:透瘢痕试验24 h后,1乙醇脂质体、1变形脂质体及1 PBS溶液透过瘢痕组织的1累积透过量(μg·ml-1·cm-2)和在瘢痕组织的1滞留量(μg/cm2)分别为14.12±0.1和10.74±1.17、12.35±1.21和17.48±0.82、3.08±0.57和3.21±0.19.可见纳米级乙醇脂质体和变形脂质体均能有效促进1进入并透过瘢痕组织.相比之下,乙醇脂质体具有更好的透瘢痕作用,而变形脂质体能使5-FU在瘢痕组织内具有较高的滞留量.  相似文献   
7.
眶周眼轮匝肌节制韧带(orbicularis retainingligament, ORL)起于眼眶眶缘骨面与眼轮匝肌交织处,最后终止于眼部皮肤,是固定眼部皮肤软组织的重要结构。ORL沿眶缘一周呈环状完整分布,既往的研究由于关注于ORL的某一部分,所以不同区域的ORL又有其他的解剖学名称,例如眶颧韧带、泪沟韧带、外眦韧带浅层等。现通过系统回顾ORL的研究历史,对已有各局部ORL的介绍进行整合,并通过对实体解剖学操作的研究,尝试构建完整的ORL全貌,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解;同时介绍我们基于ORL结构致密、强度稳定的特点进行的包括上睑下垂矫正、下睑皮肤缺损修复等眼整形手术,以及在注射填充面部年轻化方面的创新尝试。因此,继续深入探讨ORL将会促进我们了解眼部解剖,为眼整形重建外科的一种手术以至眼周年轻化治疗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纳米级5-FU醇脂体悬液(5-FU ES)对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损伤后神经吻合口瘢痕组织增生的抑制效果。方法:制备纳米级5-FU ES并借助透射电镜和粒度仪对其表征进行观察;通过MTT实验,筛选合适浓度的纳米级5-FU ES用以干预共培养体系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和原代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借助免疫印迹及Real time PCR分别测定纳米级5-FU ES对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I型胶原蛋白分泌变化以及核酸水平的影响;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损伤模型,经H-E染色观察神经吻合口再生神经髓鞘形态的差异,经甲苯胺蓝染色统计分析神经纤维再生髓鞘数量变化以及G值。结果:0.03%(w/v)纳米级5-FU ES,作用48 h,对神经瘢痕成纤维细胞抑制效果最为显著;I型胶原蛋白变化与核酸表达水平测定结果一致,均提示0.03%(w/v)为最适作用浓度;H-E染色观测,纳米级5-FU ES组神经瘢痕吻合口处胶原纤维排列较其他各组整齐有序;甲苯胺蓝染色测得纳米级5-FU ES组髓鞘厚度大于对照组,5-FU ES组G值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纳米级5-FU ES可抑制周围神经离断损伤后吻合区域瘢痕成纤维细胞增生,抑制I型胶原蛋白分泌及核酸表达,为促进受损神经形态及功能的恢复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人体解剖学学科每年均有高学历青年人加入教师队伍。由于目前存在发表论文和申请课题的压力,多数研究生学位课题选择分子层面的研究内容,与解剖学教学内容吻合度较低。这直接导致了新教师在任教之初,往往  相似文献   
10.
神经外科手术的基础在于神经解剖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手术操作技巧的娴熟运用.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使用逐渐成为趋势,在规范化的专科医师培养过程中存在加强该项技术培训的实际需求.为了确保神经内镜手术的顺利实施,要求专科医师在掌握原有神经解剖知识、显微外科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训内镜的应用解剖和操作技能.因此,如何通过神经内镜手术教学模式的探索,对于培养合格的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日显重要.医院近年来作为全国神经外科专科培训基地,针对专科医师培训神经内镜技术的培训采用阶梯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却得了初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