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人牙齿损失数目较多,据调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缺牙10颗左右,但成功修复的只有50%.究其原因,一方面,大部分老年人患有全身系统性疾病[1],在口腔治疗过程中惧怕因操作产生疼痛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从而不愿进行系统的口腔修复治疗.另一方面,老年患者合并心理障碍的较多,配合度较差[2].在老年人义齿修复过程中,加强心理方面的护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2010年11月-2011年11月老年患者义齿修复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60-90岁,其中全口义齿患者3例、固定义齿5例、可摘局部义齿11例、种植义齿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LC联合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52例病例情况。结果 652例中EST成功634例(97.2%),再行LC成功621例(97.9%)。LC后平均住院4 d(2~15 d)。652例中有EST前伴有急性胰腺炎171例;不伴有急性胰腺炎481例,但EST后并发胰腺炎62例(13.1%)。621例LC后,合并胆汁漏8例(1.2%),经术中引流而愈;合并胆囊区积液120例(19.0%),其中118例自愈,另外2例脓肿形成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而愈。结论 LC联合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并发症轻等优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而它与血氧水平的关系近年来引起临床的关注.一些观察发现血氧浓度降低时心律失常发生增加,反之减少,两者有密切的联系,临床各种纠正缺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常为防治心律失常提供良好的血生化基础.本文总结了我们监测老年重患血氧水平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并个体化施以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30例报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国内外虽已广泛采用,但也曾发生过严重并发症,因此,近年来又有人提倡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由于MC有简单、方便、用费低等优点,我院在过去1年多的时间内施行了MC3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血管瘤围术期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响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2月至2021年7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5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围术期的各项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肝部分切除术组(n=17)与血管瘤剥除术组(n=28),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结果45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长(196.4±93.3)min,肝部分切除术中出血量200(100,475)ml,术中输液量(2333.0±847.8)ml;7例患者术中输血,输血量为400(350,775)ml,无术后输血;术后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15例,均为Clavien-DindoⅠ级;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2,3)d,术后进食时间为2(2,3)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5.0(4.0,6.3)d,术后住院时间为6(5,8)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巨大血管瘤、血管瘤位置是术中出血量较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合并基础疾病、术中出血量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血管瘤围术期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颅外颈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探讨颅外颈动脉瘤围手术期处理和并发症的防治原则。共对15例颅外颈动脉瘤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术式包括动脉瘤切除加动脉重建术11例,动脉瘤切除加颈外动脉结扎术3例,动脉瘤腔内动脉修补术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并发Horner综合征,其余恢复良好。8例随访6个月-7年,除1例因心梗死亡外均获良好生存。作者认为,动脉瘤切除加动脉重建术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术式;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提高对常见并发症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是提高疗效和手术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血清β-葡萄糖醛酸酶(β-G)活性测定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建立ELISA法测定不同肝脏疾病病人血清β-G活性,并与甲胎蛋白(AF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进行比较,31例肝癌病人血清β-G活性(1.16.6&;#177;1.7)明显高于正常人(1:6.5&;#177;1.2)、肝硬化(1:7&;#177;1.6)及肝血管瘤(1:6.9&;#177;2.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lt;0.01)。AFP、GGT和β-G三者,在肝癌诊断试验中灵敏度分别为67.7%、90.3%和80.6%;特异性为88.2%、76.5%和82.4%准确度为75.0%、85.4%和81.3%,β-G均位于AFP和GGT之间。结论:β-G作为一种体内酶标志,对肝癌诊断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2010年8月,沈阳军区组织后勤关键保障岗位实战化比武训练。在进行肠切除吻合手术比赛中,我院手术组对实验动物(狗)进行手术,从开腹、肠切除吻合到关腹,仅用9min10s,取得了冠军。术后实验动物无肠瘘等并发症发生,长期存活。为了加快手术速度,以适应战场条件下的快速手术,除提高手术操作熟练程度外,我们还对肠切除吻合术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为首发表现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误诊原因及研究防范措施。方法总结我院2000—2011年急诊收治的以ACS为首发表现的急性胆囊炎患者21例的临床特点。结果 21例患者均为有被误诊或误治的特殊原因。分析原因为:(1)ACS临床症状明确,并有相关疾病史,如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吸烟史等,但心电图及化验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检查结果不典型是误诊的主要原因。(2)对21例患者发病前均有饮食规律异常改变的病史特点未引起注意。(3)对白细胞及肝功能酶谱同时升高,并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改变未引起重视。结论以ACS为首发表现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误诊原因具有复杂性,详细的病史采集,尤其是近期进食情况,对于特殊人群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极其重要;此外动态心电图和动态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监测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实验性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大鼠正常动脉及腹动脉瘤模型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在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瘤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MP-3的表达。结果:正常动脉壁组织MMP-3蛋白表达为弱阳性或阴性,而动脉瘤组织中MMP-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阳性率为8/8/MMP-3阳性染色主要位于中膜的平滑肌细胞和外膜的炎症细胞,其中炎症细胞浸润的区域染色明显增强,MMP-3 mRNA在动脉瘤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在动脉外膜炎症细胞浸润的区域和小血管聚集区呈强阳性;对照组动脉组织未见MMP-3 mRNA阳性表达。结论:腹主动脉瘤组织中MMP-3蛋白及mRNA较正常动脉组织表达显著增高,尤其在炎症细胞浸润的区域表达明显增强;提示MMP-3可能在腹主动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的起始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