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改良Stoppa入路在治疗髋臼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手术治疗部分髋臼骨折7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41例,应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31例.结果 髂腹股沟组平均手术用时125.4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50 mL,术后出现深部感染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异位骨化1例,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改良Stoppa组平均手术用时85.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10mL,术后出现患侧深静脉血栓1例.骨折复位情况按Matta复位标准,髂腹股沟组复位满意率为85.4%,改良Stoppa组为87.1%.两组患者均获随访9个月~3年,平均15.7个月,骨折处均骨性愈合.关节功能按照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进行评估,髂腹股沟组优良率为82.9%,改良Stoppa组为83.9%.两组复位满意率、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改良Stoppa组明显少于髂腹股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髂腹股沟入路相比,改良Stoppa入路具有显露充分、创伤小、并发症少,、出血少的优点,某些情况下可替代传统的髂腹股沟入路,是治疗髋臼骨折的理想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2.
慢性腰腿痛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腰椎滑脱是引起该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大体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干预,随着人们对该病认识方面的提高,治疗方法不断改进,远期疗效也在逐步改善。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5—2004年我科收治的35例腰椎滑脱患者,其中有峡部裂1  相似文献   
3.
自 1995年 5月至 1999年 12月 ,我科应用改良钢板加松质骨螺钉治疗骨粗隆下骨折 12例 ,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此方法简便易行 ,不需特殊器械及设备 ,解决了传统方法固定不稳固且方法复杂 [1 ] ,现代方法需要新器械、设备而不能完成的难题 ,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 ,男 11例 ,女 1例 ,年龄 19~ 5 1岁。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 8例 ,摔伤 3例 ,坠落伤 1例 ;左侧 5例 ,右侧 7例 ,均为闭合性骨折 ,其中 1例为股骨上段劈裂性粉碎性骨折 ,2例合并胫腓骨骨折。2 方法与结果术前 ,选用合适的加压钢板 ,将钢板一端折弯 ,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初次置换疗效原因与对策。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1994-01/2009-10。检索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感染,假体松动。共保留相关文献22篇进行分析。 结果:不同患者应根据病情、关节限制程度、固定方式和半月板功能来选择不同的人工膝关节。 膝关节置换前指导康复训练、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术后确切止痛,早期关节活动仪的使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的应用等是提高患者主观满意度、关节活动度恢复最佳的重要环节。 结论: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高质量假体的不断开发,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不断进步,但许多细节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背景:有部分学者认为颈椎管狭窄症减压植入内固定后神经根麻痹与颈椎稳定性以及颈椎生理曲度有关,目前还存在争议。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与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后C5神经根麻痹及稳定性。 方法:选取29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后路减压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方法①: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在C3-6侧块以及C7椎弓根钉内固定,关节突关节处造成粗糙面。方法②:根椐治疗前对正侧位平片及动力位片结合MRI、CT影像学图片,明确不稳定的节段,给予相应节段侧块内固定、椎板行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治疗。 结果与结论:29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随访8个月-2.3年,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治疗的患者14例,植入后早期出现C5神经根麻痹2例,远期症状复发出现不全瘫3例,二次手术行瘢痕切除减压治疗;采用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治疗的患者15例,治疗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肩外展功能不良1例,无治疗前症状复发病例。神经根麻痹最短6周,最长9个月均恢复。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植入物内固定后,C5神经根麻痹与节段稳定性、颈椎生理曲度、椎管减压程度、脊髓漂移范围是否相关以及发生程度、远期因瘢痕致再度出现椎管狭窄,两种治疗方式的区别是否有意义,目前病例数有限,有待病例及临床经验的积累与观察。  相似文献   
6.
GSS-Ⅰ用于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应用GSS-Ⅰ(GeneralSpineSystem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新方法。方法依照GSS-Ⅰ钛合金特性及三维内固定效果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至2003年4月用该系统治疗34例。结果采用GSS-Ⅰ系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术前有明显好转。术中操作方便,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生物相容性及抗腐蚀性好。结论GSS-Ⅰ三维内固定系统的应用为胸腰椎骨折脱位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背景:微创治疗跟骨骨折渐成趋势,通过跗骨窦入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值得探讨。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跗骨窦入路经载距突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5例跟骨骨折患者,男21例,女14例;年龄23~58岁,平均(45.4±6.9)岁;左侧23例,右侧12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A型17例,ⅡB型18例。测量记录患者术前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观察关节面的恢复情况。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足部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5±1.9)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8±1.5)周。无切口并发症发生。B?hler角术前平均15.2°±2.6°,术后平均30.7°±3.2°;Gissane角术前平均95.9°±4.0°,术后平均125.2°±11.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优24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4.3%。结论:跗骨窦入路经载距突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组织剥离少,可以很好地恢复跟距关节面平整,跟骨的宽度、B?hler角及Gissane角均得到良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后路环形减压、腰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后外侧植骨(横突间植骨)、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03—2011-10收治单节段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均接受后路环形减压、腰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后外侧植骨(横突间植骨)、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120~210 min,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350~1 500 ml,平均650 ml。术中出现硬膜损伤脑脊液漏1例,常压引流+局部加压后痊愈。13例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前VAS、JOA评分分别为(7.2±0.6)、(10.7±2.3)分,术后1年时VAS、JOA评分分别为(2.1±0.8)、(24.7±1.3)分,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植骨不融合,内置物位置佳,无松动、脱出。结论经后路环形减压、腰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后外侧植骨(横突间植骨)、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