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广东省部分地区汉族肺癌患者与ABO血型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淑怡  林敏  林钦汉 《四川医学》2003,24(9):935-936
目的 探讨肺癌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 对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揭阳市人民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 1994~ 2 0 0 1年 5月收治确诊肺癌的汉族患者共 44 8例血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O型血肺癌发病率高于A型、B型、AB型血型患者 ,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广东部分地区汉族O型血型人患肺癌的风险高于其他血型的汉族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单瓣与双瓣置换术的近期与远期效果。方法 :70例风湿性心脏病人采用国产上海碟瓣行机械瓣置换术 ,其中单纯行二尖瓣 (MV)置换术者 47例 ,二尖瓣加主动脉瓣 (AV)双瓣置换术者 2 3例。生存者 10 0 %随访 1~ 7年 (平均 4.76± 1.7年 )。结果 :院内死亡 4例 ,死亡率为 5 .71%。随访中死亡 2例 ,远期死亡率为 0 .63 %人·年。 7年生存率为 95 .69% ,10年生存率为 93 .89%。 94.0 0 %术后心功能均改善Ⅰ~Ⅱ级。结论 :房颤 (Af)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应暂缓手术 ;国产上海碟瓣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 ;只要处理恰当 ,双瓣手术的危险性不比单瓣手术的危险性高。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先心病68例心内直视术后监护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68例婴幼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术后监护经验。方法:病婴中男婴43 例,女婴25 例,病婴出生时间为11 d~36月,平均(21.5±13.2)月。体重3.5~14 kg,平均(9.56±3.15)kg,术前心胸比率0.45~0.90,平均(0.56±0.12),36例有2 种以上病变,肺动脉高压者21 例,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纠治术。术后返ICU,常规监测桡动脉压,肺动脉压,左房压,中心静脉压,血气,血球压积等,加强呼吸道管理,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术后30 d 内死亡7 例(10. 3%),发生各种并发症13 例(19. 1%),晚期并发症4 例(5.9%),无晚期死亡病例。结论:加强婴幼儿先心病的术后监护,术后注意呼吸道的管理,积极预防肺部并发症,合理地使用呼吸机,维持术后循环系统的稳定以及严格的液体管理,可提高疗效,降低婴幼儿先心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22例危重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危重病患者的作用 。方法 采用CRRT治疗危重病患者22例、观察CRRT治疗前后血生化、肾功能等临床指标、血细胞因子(IL-6、TNF-a)的动态变化 。 结果 22例患者15例渡过危险期、存活率为68.3%、死亡7例、死亡率为31.7% ,22例患者使用CRRT治疗后血尿素氮、血肌酐、明显下降;血钠、钾、氯 、Hco3- 维持于正常范围;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明显上升;IL-6、TNF-a在治疗后明显下降 。 结论 CRRT能有效的稳定危重病人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改善肾功能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满足大量补液和营养支持治疗,有效清除炎症介质,是治疗危重病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76例危重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危重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76例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二尖瓣置换术(MVR)32例,二尖瓣 主动脉瓣置换术(DVR)2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8例,三尖瓣置换术(TVR)2例。同时行三尖瓣环缩术22例,左房折叠术11例。结果 早期主要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死亡7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1例,术中心脏破裂出血1例,术后脑出血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4例。结论 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应注意围手术期处理,适当选择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对脓毒症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以2010年8月至2013年2月清远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 U )收治的120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丙氨酰谷氨酰胺,剂量为0.4g/(kg·d),每日最大剂量为20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胰岛素使用剂量、血糖水平、院内感染发生率、IC 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6月生存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胰岛素使用剂量分别为(3.8±3.1)、(4.5±3.5)IU/h ,血糖水平分别为(8.9±2.0)、(10.8±3.1)mol/L ,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及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6月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脓毒症患者,每日静脉滴注丙氨酰谷氨酰胺,可能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院内感染发生风险,但对患者预后无显著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条件下肺复张在早期ARDS的应用。方法对45例早期ARDS患者应用大型多功能呼吸机Puritan-bennett840经面罩连接行无创机械通气。在无创通气基础上,采用CPAP法进行肺复张,动态观察复张前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PO2/Fi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H值、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压(BP)等治疗效果。结果肺复张后1h PaO290.76±11.40mmHg,PaO2/FiO2203.25±30.77mmHg肺复张后30min及1h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复张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早期ARDS患者,应用无创通气进行肺复张短时间内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肺复张前后呼吸、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无创通气肺复张治疗早期ARDS安全有效。大型多功能呼吸机能够提供较高的压力,具有更完善监测功能,使肺复张更加充分完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用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心跳停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垂体后叶素联用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心肺复苏时联用垂体后叶素和肾上腺素抢救疗效确切,可显著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重症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重症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在体外循环术中静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实验1组在体外循环时静注UTI2万U/kg;实验2组在体外循环时静注UTI2万u/kg,术后1、2、3天再静注30万U。各组分别于术前(T0)和术后第1天(T1)、第3天(T3)、第5天(T5)、第7天(T7)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水平。结果三组血β2-MG、BUN、Cr于术后T1、T3均高于T0;实验组术后BUN、Cr、β2-MG在T1、T3、T5均低于对照组;实验2组T3、L5时的β2-MG、BUN均低于实验1组(P均〈0.05)。结论重症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在体外循环心外直视手术中的肾功能均受到损伤,UTI对患者围手术期的肾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术后再连续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